飞宇 发表于 2005-11-3 16:12:00

换个思路发展中国

<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1d5ec0 size=5>中国近10年来城市扩展速度过快,带来了日愈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和经济社会矛盾。</FONT>&lt;DIV align=left><FONT size=5>&nbsp;</FONT>&lt;/DIV>&lt;DIV><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1d5ec0 size=5>&nbsp;&nbsp;&nbsp; “叫缓”城市化进程,不仅仅是呼吁终止恶性攀比城市硬件建设和城市规模扩展,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以城市集聚经济为增长极、“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国家在发展战略上实现发展思路的转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即在发展第三次浪潮农业上着力。</FONT>&lt;/DIV>&lt;DIV><FONT size=5>&nbsp;</FONT>&lt;/DIV><B>&lt;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ff0000 size=5>换个思路发展中国</FONT>&lt;/DIV>&lt;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ff6600 size=5>——叫缓“城市化”进程</FONT>&lt;/DIV>&lt;DIV></B><FONT size=5>&nbsp;</FONT>&lt;/DIV>&lt;DIV><FONT size=5>&nbsp;&nbsp;&nbsp;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得力于城市化的超常规发展。特别是近10来年城市规模以10%以上的速度扩展,城市集聚经济以乘数效应的速度放大,支撑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由此,我说,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长极在城市,在以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群所形成的城市集聚经济。</FONT>&lt;/DIV>&lt;DIV><FONT size=5>&nbsp;</FONT>&lt;/DIV>&lt;DIV><FONT size=5>&nbsp;&nbsp;&nbsp; 城市化,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尺度,而且也是走向现代化的带规律性的选择。17世纪前后,欧洲的崛起,得力于她的城市化,城市群涌起,托起了欧洲工业革命的成果,城市经济取代了传统农村经济的主导地位,欧洲成为了世界上最富裕、最具创新精神和最雄心勃勃的地区。这被今人赞誉为全球力量的第一次巨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崛起,得力于她产业特色突出、具有难以匹敌的竞争力优势的城市经济突飞猛进,一座座城市就是一条条产业带,教育、科技、人才、资金的集聚效益发挥得淋漓尽致。美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惟一的最强大的国家,对世界经济和政治事务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这被今人赞誉为全球力量的第二次巨变。中国的崛起,外加印度的崛起和日本持续的影响力,标志着亚洲正在崛起,这被人们赞誉为全球力量的第三次巨变。(关于全球力量的三次巨变,参见法里德·扎卡里亚《未来属于中国吗?》,美国《新闻周刊》2005年5月9日)</FONT>&lt;/DIV>&lt;DIV><FONT size=5>&nbsp;</FONT>&lt;/DIV>&lt;DIV><FONT size=5>&nbsp;&nbsp;&nbsp; 中国经济腾飞,作为亚洲崛起的重大力量,主要是城市集聚经济的持续高涨。这一点,我们从中国三次产业的比重就一目了然。如果以城市和农村来划分经济的布局,城市经济所占的比重远远超过农村,所以,城市经济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主力。城市经济的突飞猛进必然需要城市规模的扩展和城市硬件建设不断升级,以满足各地竞争性吸引外资、外企以及人才等经济增长要素的需要。中国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不仅是中国城市经济圈增长带的增长极,而且其规模、其气派,都足以令世界上任何游客瞠目结舌、赞叹不已,成为国家可以拿得出手、非常亮丽的“名片”。</FONT>&lt;/DIV>&lt;DIV><FONT size=5>&nbsp;</FONT>&lt;/DIV>&lt;DIV><FONT size=5>&nbsp;&nbsp;&nbsp; 当我们在为中国城市建设支撑集聚经济效应、为中国经济崛起发挥主力作用而鼓掌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中国城市化的目标是在2050年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75%城市化率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各地政府几乎都制定了城市化率的2020年、205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城市扩展和城市硬件建设继续保持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态势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竞争就是城市经济的竞争”这样的观点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城市集聚经济效应代表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并深入各地政府官员的时候,有一些新的迹象引起我的重视: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五个统筹发展”,2004年、2005年连续两个侧重发展农村经济的1号文件,2005年3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上在决定宏观调控上涨过快的房价的同时提出抑制城市建设规模,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最近多次提出要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等等。这些迹象使我深入反思:以往走过的“城市化”是科学合理的城市化吗?75%的城市化率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最佳选项吗?中国经济增长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与包含的风险与以城市集聚经济效应代表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之间有那些必然联系?中国是否从现在起就要坚决抑制住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势头、着手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新的经济增长极究竟是什么?</FONT>&lt;/DIV>&lt;DIV><FONT size=5>&nbsp;</FONT>&lt;/DIV>&lt;DIV align=center><STRONG><FONT face=宋体 size=5>一、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FONT></STRONG>&lt;/DIV>&lt;DIV><FONT size=5>&nbsp;</FONT>&lt;/DIV>&lt;DIV><B><FONT face=宋体 size=5>&nbsp;&nbsp;&nbsp; “城市病”提前到来</FONT></B>&lt;/DIV>&lt;DIV><FONT size=5>&nbsp;</FONT>&lt;/DIV>&lt;DIV><FONT face=宋体 size=5>&nbsp;&nbsp;&nbs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换个思路发展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