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子的狗 发表于 2007-4-28 10:32:52

高教改革中欣欣向荣的艺术学院

,同学,为个啥上大学啊?
在每个高中总有那么为数不少的一堆人,既不想好好念书考试也没有想认真做点什么,成天浮躁得像群绿头苍蝇。眼见的高考不远了,听说美术高考很容易混到大学里面去,于是嗡地一声都到了画室盘踞着,买些画纸铅笔颜料跟高中美术老师有一天没一天的先混着日子。而且既然已经跟艺术沾边,先不说手上的本事练的如何,外型上首先就得花上笔钱整得与众不同,难看没关系,关键是怪。而且可以以体验生活为由以美术特招为招牌挡住学校的三令五申。实在爽乎快哉。
到了阳春三月是美术高考的日子,这群只学会削铅笔跟挤颜料的艺术家早已迫不及待从父母那里敲一笔钱,然后到省城艺术学院周围的村子里租个民房住着,时间通常跟迁徙的海鸥同时,大概年前11月左右。在饱揽了省城密密麻麻的车轮和小吃后,他们开始三五成群的在艺术学院周围的村子里,找一个随地都是画室开始所谓的考前美术培训。
办美术考前培训的人也是龙蛇混杂良莠不齐,既有艺术学院里的老师,也有学的很好或者很垃圾的高年级学生,还有苍蝇似的投机商人……然而不管这些画室再怎么牛B再怎么垃圾却一律能在考试前搞到这一年的考试题目,我考试那年在考试前几天我刚到昆明,关于考题的事就已经沸沸扬扬甚至惊动了报纸,后来果然在报纸曝光的照片上就是某培训班的培训者在对他的学生们做素描考题的范画。
其实像很多见不得人又有不少人能捞到好处的事情一样,没出事前大家谁心里都明白是怎么回事而且行之自然,出事了则能捂就捂掉,捂不掉就拉个小角色出来做挡箭牌严惩掩人耳目,风声一过再死灰复燃。
在接受考前培训班直指考题的一番培训后,原则上大多培训班敢承诺只要是有点脑子手不残疾的学生都能通过美术高考。这话不假,每年能通过美术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成倍增长。我参加考试那年全省有三千多艺术考生,到我大三时则已经骤然增加到一万多人。这种空前局面的出现除了越来越多的培训班教学有方外还有国家高教改革阔招的春风。以前的大学在更大,独立学院在变大学,大专变本科,中转变大专……所有这些仿佛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而且几乎每个学校都开设跟艺术或设计有关的课程,前来就读的学生也是趋之若骛踏烂门槛,实在不可思议。无怪乎包围着云南艺术学院的麻园村每天都在盖房子。
(待续)

(续): 
,院长,这道菜我不要了。

   最近不知道从哪里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艺术家,初步分析大概是因为一下子多出那么多大学生来的缘故,尤其
是艺术类大学生,那叫爆发式增长,简直势不可当。学艺术的年轻人多了艺术家也就多了,这充分符合供求
   规律,尽管是泥沙俱下不辩牛马,反正只要跟这沾边的人都火了,出不了名也捞了大把的票子。不信望艺术学院学费上一看就明白,可这么贵了怎么艺术学院的门槛还是被踏破?这实在是有一番道理的。
前几年不是有人说高教改革吗?其实早该改了。可能正是因为早该做的事情一直没做,后来一做就得天翻
地覆难以收拾。
   苦巴巴指望多少辈的农民父母们一有机会砸锅卖铁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大学里去。这比当年城里人靠剪刀差从农民兄弟身上剪出了城乡户口差别好不到哪去。可怜天下父母心如今的世界已是今非昔比,大学生跟奴隶已经越来越接近为同一称谓。正像鲁迅先生说的只有作稳了奴隶和想做奴隶而不能的世界。只不过过去是纯粹的政治奴隶,而现在提倡市场经济后有了做消费奴隶的嫌疑。总归有人始终是主子,也不知道他凭的到底是什么。总之老实巴交的农民父母们又一次被玩弄了。
   有时候面对学院对自己的学生嘱以高尚的远大理想,和课程科学安排的不可置疑性,学生在经历了所谓科学的高尚远大的课程领会后,大多得了“学”敏感症,凡是再听到某术语后缀学字一律胃酸反应过度。当老师和学生面无表情走出教室后总会有学生掰手指头算了一下,这课十个学分,每学分折人民币三百多,全班三十多人,本科生教学……还真不是一般的贵。更遗憾师徒一场刚及毕业已经有记忆力差的同学忘记了这上骨干课程的老师长成啥样唤啥名讳,怪遗憾,就记得学分好混了。
   想来又有不少遗憾的事情冒出来,赘不能述。还想起来听人说过“后来闹腾出名堂的学生是名师出了高徒,泛泛之辈则一律统称烂泥扶不上墙”。
   高徒也好,烂泥也罢,刚毕业总之就有一屁股因问鼎高深无用之学问而欠国家的债。倘若无力偿还生计无着还得挨着那六厘四的滚利。其实我真想指着当初那堆乱七八糟的课程随便拣两个跟院长说:“这道菜我不要了!”越是垃圾越他妈冠冕堂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教改革中欣欣向荣的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