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axie 发表于 2007-5-2 17:38:29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对人的需要进行了系统的、独到的研究,对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描述成具有五个层次的“金字塔”,已满足的需要达到了什么层次,与人的心理健康程度是有关联的。人的基本需要按优势或力量的强弱排成等级,优势需要一得到满足,原来相对弱势的需要就要变成优势需要从而主宰机体,以便尽可能达到最高效率。他的这个理论被学术界称为“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金字塔”的最底层是所有基本需要中力钽最强的生理需要。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所谓安全需要是对安全、稳定、依赖、秩序、法律、界限和免受恐吓的需要。以儿童为例:当孩子面临奇特、陌生而充满压力的事物或环境时,就表现出恐惧。例如,与父母分离一段时间、玩耍时迷路了、家庭中父母的激烈争吵甚至离婚、对孩子的粗暴惩罚等都会使孩子产生焦虑,表现出强烈的安全需求。通常情况下,成人的安全需求表现为喜欢从事稳定的工作、保持一定数目的存款等。
  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某种程序的满足时,归属和爱的需要就产生了。这时,人会强烈地感到孤独,渴望亲情、渴望友谊,渴望与他人建立一种深厚的情感联系,渴望隶属于某个团体并在团体中占有一席之地。他将尽一切努力去获得他的团体或家庭的接纳和认可,并对其他成员付出爱与关怀。
  条四种需要是尊重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自尊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和能力,也使生活更充实,更有效率。反之,这种需要受挫时,人会感到自卑、弱小、无能,并可能进一步演变为神经症行为。
  马斯洛认为人类生存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是成长、发展、发挥潜能,即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群中真正自我实现的人很少,可能只占总体的1%,而且由于能力、个性特点、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每个人满足这一需要的方式也不相同,有的人想在艺术方面有所成就,有的人更倾向于在科学研究领域出成果,而有的人只希望做一位成功的母亲。
  马斯洛认为,高级需要在进化的历程中出现得较晚,越高级的需要就越为人类所特有。而在人类个体的发育过程中,也是先有低级需要,后有高级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出现得最晚。越是高级的需要对于维持生存越不迫切,越不易被油印察,也更容易消退;越是高级需要,其被满足的前提条件就越多,但也更容易在更大范围内与他人的需要相融合;高级需要的满足能带来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生活的丰富感;追求高级需要的满足一般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也有利于培养个人的良好个性。
  马斯洛将需要分出了由低级到高级五种,介并不是一个需要必须百分之百得到满足后,更高一级的需要才出现。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的全部基本需要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满足,一般人只需满足85%的生理需要,70%的安全需要,50%的爱的需要,40%的尊重需要,10%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几种甚至全部的基本需要同时存在,共同影响和支配着人的行为。
  对一般人而言,五种基本需要就是按照从低到高的等级排列的,但这种排列等级并不是刻板的,也是是对所有人都绝对适用的,有些创造性极强的人可能只满足一点点低级需要就能够自我实现,而有些富有理想和高尚价值观的人可以为了理想和信仰而不顾自己的低层次基本需要,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