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axie 发表于 2007-5-3 14:50:19

新森田疗法在理论方面有哪些发展?

森田的继承者在对传统森田疗法理论继承的同时,又进行了不断地修改,被称之为新森田疗法。其中森田的高徒日本的高良武久是新森田疗法的先驱者。他指出神经质者由于疑病情绪使之对事实的判断失去真实性或歪曲之,所以患者的主诉与事实有很大的差距,高良把它称之为“神经质者的虚构性”,高良的学说更易理解。

  大原健士郎是高良的弟子,大原等首先尽可能地收集了至今还保留下来的森田的著作、论文、座谈会记录等等,由森田的词语形成森田的理论,并用浅显、熟悉崐的词汇汇集成森田疗法用语。

  大原论述了森田理论中最主要的概念,诸如疑病性素质与生的欲望、死的恐怖的关系,他认为疑病性是精神能量的源泉,这种精神能量如果指向建设性的人生目标,发挥出来形成生的欲望就是健康人的状态。如果因某种情况受到挫折,精神能量仅仅指向自己的心身变化,就会由于精神交互作用或思想矛盾等等的心理机制产生焦虑,使之注意固定于自己的心身变化,而不再指向外界,森田疗法是把指向自己心身的精神能量转变成指向外界的操作方法。

  田代信维也是新森田疗法的代表之一,他从精神生理学角度去探讨新森田疗法,把森田疗法的各个治疗期与人类的社会自我发育相比较如下:

  治疗的各期    发育过程    社会的自我发育
    一      乳儿期     活动性  依赖
    二      幼儿期     自发性
    三      学龄期     自主性  自立
    四      青春期以后   协调性

  另外田代还引用了Maslow,A.H的欲望阶段来说明森田疗法使神经症患者烦恼变化的经过,他认为神经症患者由于从认知的评价到意志的过程被心理冲突所中断,加重了不安,促使欲望变成对死的恐怖,由于对意志的作用,使注意指向情绪影响的行为和症状,通过精神交互作用使患者被症状所束缚,不得不逃避现实问题。森田疗法可影响精神功能的多方面,使之形成良好的认知评价、意志情报,精神活动不再陷于恶性循环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森田疗法在理论方面有哪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