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axie 发表于 2007-5-3 15:01:55

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简介

  把佛教与心理学结合成一门学问,让它在晶红的生命里闪烁浪花,我绝非第一人,甚至我该说,佛法本来就是心理法,即使谈到佛与心理学的临床结合,也不是什么创见,倒是森田正马先生值得一书,他把佛学的心理学精华练究出一道曙光·

  读或者应该说是理解森田正马先生的想法,宛如陷入一种翡翠色的香气里,清凉一如带露的微晨,或如南美的翠鸟,在炫耀它那美丽的彩羽一般,把学问揉搓成繁星点点、虫鸣蛙叫的亮丽作品·

  一般研究心理学的朋友对森田先生多半不熟悉,也许源自于我们的美规风格,对于入籍美国或美国籍的心理学家,往往耳熟能详,对于欧洲的心理学家常不熟稔,亚洲的心理学家更是难懂几位,这大概又与我们的心理学家常年不做学问有关,或者是一种“大美国”心情的作崇,只有美国的心理学家才算“真的”心理学家·

  打破这样的界线,必须先寻回我们的民族自信心,相信我们也有心理学,一套可以源于一种传统、传承、周遭与可用的宽心学问,或留意与我们的源起相同或传承自我们的亚裔国度的心理学脉动,尤其是日、韩的心理学动向,找出可以通用的东方式心理学。

  身为心理学家的人,不可避讳的承认,背景不同、思考不同、社会不同、环境不同、信仰不同,心理学的学问必然不同,在基督教的“告解”世界里,佛教应该改做“拜忏”才是,西藏的密教应该就是那种“五体投地”的仪式·

  从这样的观点来看森田先生的“森田疗法”,才能看出一些些的况味,一点点的学问·

  简单的说,森田正马是以佛教与禅宗做为治疗的“理论重心”两条轴线贯穿治疗的命脉顺应自然与为所当为。

 顺应自然疗法

  森田把顺应自然解释成佛教与禅宗里的“顿悟”。顿悟可以说成实实在在的豁然开朗,一种与自然事物和谐的生活态度·如果以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做向度,它很像卡尔 罗吉士所谓的“面对”,“老老实实的接受症状”,真正相信逃避、压抑、反抗是徒劳无功的,心理健康者的定义不叫做心理没病了,而是懂得解开压力的人,困扰来袭,别人需要三天的时间,你只须一天半,便表示你的心理“比较健康”,于是森田先生相信,治疗心病的首要原则便是,先承认压力、寂寞、困顿、失落、不安、恐惧是一种“自然”·

  凡人都会有不舒服的窘境,它不是某一个倒霉的人所独有的,即使被尊称为心理学家的人,也有可能在情感重挫的情形下心灰意冷,顺应自然才有机会走出生命的幽谷·

 森田正马的“顺应自然”中包括了诸个层面:

? 如果情感的冲动与不平,得到纾解与满足,挫折感就会迅速平静或消失·

? 情感必须透过各式各样的经验,逐渐变成一种习惯的处理模式的·

? 困境被过度的注意,将产生月晕效果,强化失落情绪·

? 最有效的治疗法是听任情感的浮沉起落,人的情绪总是山?与山谷的组合,它们会自然的?回路转,不必刻意救赎·

? 情感强度坚守“递减”原则,发生时悲不可抑或难以接受,渐渐的理出头绪,最末是毫无所动;也就是说“时间”永远是最好的治疗剂,可以治疗人类心灵中的千疮百孔·

  按照森田先生的说法,情感是有它自己规律的律动的,不必人的意志转移,神经质的人正巧与“自然”背道而驰,他们老喜欢用压抑、退缩的方式消除不安的情感,刻意处理反倒是他们苦上加苦的原因·

  顺应自然的观念中,森田正马说出了两大重点,他说必须接受各种出现的可能,及了解各种情绪发生的来源。鸟飞青天,鱼游大洋,虎奔荒野,都是天经地义的事·

他把佛家的观念引进“顺应自然”的理念中,认为开悟,就是在开“自然道”,这样才能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人究竟应该如何破除心念上的矛盾?

  一言说透,就是服从自然·

  这也正是走出精神冲突的解脱药·

  为所当为的治疗法则

  为所当为可以说是要求患者“看清自己的局限”,为所当为的对应正是不为所不当为,其实那也正是森田先生的顺应自然概念下的实行法则·这正是佛家所谓的“本来面目”,也就是“本觉真心”或“明心见性”,诚如《大慧语录》卷十八所言:“才作是念,便是于心意识推出一座须弥山,一障碍道眼,不能明见本地风光、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的终极应该是达到一念不生的境界·

  本来面目还原到心理学人性的角度上,也许可以解释成“面对”,用放任自流的心情,接受一切的拂逆与挑战·

  在森田正马的治疗原则中为所当为包括了“忍受”与“面对’两种层面。忍受有点“苦海”与“彼岸”的意思,众生造业受报,在生死场中轮回,《法华经 寿量品》上说:“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海”,渡过苦海的人才能达到彼岸·

  森田先生建议患者,把人生的不顺当做一种业,逃避只会愈陷愈深,得不到改善,认识“苦’是一种理所当然,它便与快乐一样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不再苦上加苦·

  心理疾病的患者常常以为人生他最苦,于是认识到“大家一样苦”,正也是一种治疗·我今天苦,别人可能是明天苦或后天苦,苦是平权的·

  有了这样的观念后,才能懂得如何面对人生·

  不容否认的,人的痛苦多半停留在“主观世界”的深渊里,所有的恐惧与不安多半来自逃避与敷衍,无法摆脱烦恼,另一位以佛禅为治疗轴线的治疗家高良武久说:“不跳入水中的人,永远学不会游泳”,这个道理就是“面对”即使自己无法做到这一种境界,也可以在别人的指导下学会,这正是“顿悟”的精髓,禅师便是帮你开悟的角色·

  森田先生的“森田佛禅治疗法”,可以说是透过顺应自然,达到为所当为的风格·一如禅宗所谓的“安心”,在《五灯会元》中曾有一段慧可与达摩的掌故·

 慧可问:“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达摩:诸佛法印,非众人得·?

 慧可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说:“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楞了良久说:“觅心了不可得·”

 于是达摩说:我与汝安心竟·?

  禅宗的安心这下可明了,所谓安心,不可以求之而得,如同?随园诗话?中的一句补遗:“无所为便是安心法,不真伪真病方·”

  “安心”与“壁观”联结起来,不也正是顺应自然与为所当为,一心具足万法,不必用心外索·

 森田心理医院

 森田治疗法中把精神不安的病人分成两种治疗单位:住院治疗与门诊治疗·

  森田治疗法的原理与方法看似易懂实则难做,单靠个案自行顿悟往往难通,于是必须创造一种崭新的情境,在治疗者的指点下尝试新的生活体验与领悟·住院治疗分成四期:绝对卧床期、轻工作期、重工作期、生活训练期·绝对卧床期一般只有四至七天,感觉有点似“闭关”的“卧关”,在一个人独居、安静的单人房静思·这个期间内不准会客、读书、喝酒、抽烟、听音乐、谈话、唱歌等等,除了洗脸、吃饭、如厕之外,一律卧床,透过安静的休养调整身体与精神状态·

  这个时期会出现如同心理学上的“高原期”或运动选手的“撞墙效应”,一如“盘经”提及的“醍醐灌顶”初期陷入纷乱的痛苦状态,然后烦恼、抗拒、愤怒,至情绪回稳,这样的感觉也很神似武侠小说中所谓的“以毒攻毒”·

森田先生说,这个过程叫做“烦恼即解脱”·

  患者可以依自身的状态决定睡与不睡,何时睡、睡多久,连续一周睡不着,没有睡也无所谓·让患者从混乱中找回自己·

  轻工作期一般是三到七天,这个时期禁止外出、看书阅报,也不许与人交谈·夜间规定在卧房内待上八小时,白天可以外出做些简单的劳力工作,或者室内的艺术创作,如画画、陶、书法、写歌、种树等活动·第三天开始放宽工作量的限制·

  轻工作期可使患者体会从卧床期中的无聊里解脱的快活感,这是治疗好时机,治疗者可以在此一时期介入帮助患者·

  当患者对劳动产生浓厚兴趣之后,即可转入重工作期,这一期仍是三到七天,这时仍不过问患者的症状,让他努力去工作,工作包括除草清理厨房做农活木工等等开始让患者读书,主要以历史、科学、传记等为主,并要求患者撰写治疗日记,希望患者可以透过这些过程体验工作后的喜悦与培养忍耐力,从中找到生命的况味·

  最后则是回归到与社会开始贴近的“生活训练期”,一般为七到十四天,让患者白天回到原工作岗位,晚上再回到医院,治疗日记仍得写,目的是期待患者可以重新与社会的脉动接续·

  森田先生的佛禅疗法一套大约需要三周至七十天,一般平均约五十天左右·

  门诊与一般西方的心理治疗模式相同,一周一至二次,采一对一的治疗法,初诊一小时,复诊十五至三十分钟,心理的转折完全写在“日记”里,医师透过日记了解患者的变化与采行的治疗模式。除了住院与门诊之外,后来还发展出一种“生活发现会”的集体治疗,让患者们相互帮助。

  森田正马的治疗法中的佛禅味道甚浓,他以十年的功夫创造了一门有别西方佛洛依德、杨格时代的治疗法则,这样的实证似乎正证明了宗教心理治疗有着广大无边的空间·

  我曾想:如果师父是心理医生,禅房是病房,所有的患者都是农禅者,白天工作,晚上听佛理,是否也可能创造出另一种别于森田疗法的另类治疗·

  用佛疗心的命题,愈写愈有心,也许有一天,台湾的佛学心理诊所会择日开张,用佛治愈千万伤心人。

lanaxie 发表于 2007-5-3 15:02:36

森田疗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森田疗法是日本学者森田正马先生在1920年创始的心理疗法。它的主要适应证是神经质症。 森田疗法的秘诀是“顺应自然”。其含义是顺应自然地接受自己的症状和不良情绪。对症状不能抵抗,自己的行动和态度也不要受症状的干扰,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学习和工作。森田疗法的主要内容:

  (l)让患者弄清症状的本质,这样可以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对治疗发挥极重要的作用。

  (2)神经质性格的陶冶。“忍受痛苦、为所当为”是必须首先采取的生活方针。否则,就不会得到在实际行动中产生的适应人生的自信。

  (3)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与积极服从。如对不安、恐怖等本来正常的心理产生抗拒之心,就会进一步增加痛苦。

  (4)注意力的转移。如果患者固执地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症状,就应该使患者的注意力从症状上转移开来,采取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态度。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至所做的事情上去。

  森田疗法是日本学者森田正马先生在1920年创始的心理疗法。它的主要适应证是神经质症。 森田疗法的秘诀是“顺应自然”。其含义是顺应自然地接受自己的症状和不良情绪。对症状不能抵抗,自己的行动和态度也不要受症状的干扰,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学习和工作。森田疗法的主要内容:

  (l)让患者弄清症状的本质,这样可以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对治疗发挥极重要的作用。

  (2)神经质性格的陶冶。“忍受痛苦、为所当为”是必须首先采取的生活方针。否则,就不会得到在实际行动中产生的适应人生的自信。

  (3)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与积极服从。如对不安、恐怖等本来正常的心理产生抗拒之心,就会进一步增加痛苦。

  (4)注意力的转移。如果患者固执地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症状,就应该使患者的注意力从症状上转移开来,采取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态度。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至所做的事情上去。

lanaxie 发表于 2007-5-3 15:03:06

森田疗法的病理理论

森田正马认为:“神经质”症状纯属主观问题,而非客观产物。它是由患者的疑病素质所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换句话说,疑病素质是神经衰弱、强迫观念症、焦虑发作、各种恐怖症等神经症发病的基础。具有疑病素质的人自下而上欲望强,希望健康、幸福、努力向上,但内省力也强,常为自己的健康状况、生命安全的精神安宁担心。他们常把一般人在某些场合可能产生的感觉,如过度用脑时的头昏,紧张时的心悸等,误认为是病而恐惧、紧张。注意力越是集中在这些“症状”上,感觉越敏锐,“症状”也就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森田称之为精神交互作用。在其影响下,患者陷入内心冲突状态,形成神经衰弱和发作神经症。森田自己从小体弱多病,有明显的神经质症状,12岁时还尿尿,16岁以后时常头疼、心跳快、容易疲劳,还有其他神经衰弱症状,中学时曾思肠伤寒病,虽多方求医,坚持治疗,但收效甚微,老是对自己的健康担心;直至他上大学一年级时因受其症状的折磨,学业都难以坚持,考试将至,感觉难以应付,抑郁气愤之下,产生了自杀的念头,遂放弃一切治疗,彻夜不眠地拼命学习。结果却出乎意料:考试成绩很好,而且多年缠身的各种症状竟不治自愈。由此,他悟到以前的病都是假想出来的,根本就没有病。

  森田还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也存在着一种类似屈肌和伸肌的互相调节的拮抗作用。例如:在某种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观念、情感和意向,同时也会产生与此相反的观念、情感和意向以调节人的行为。森田称之为精神拮抗作用。比如:恐惧时常出现的不要怕心理;受表扬时反而涌现内疚的感情;出现对某人不敬的念头的同时会想到,这个念头是错误的而加以否定,这个想法说出来会招来不幸而不再想它。这种拮抗作用的存在,可以保证人的精神安定和恒定的安全感。因此,与自己理性不符合的观念任何正常人都会有的,只是一闪即逝不留痕迹。而有疑病素质且拮抗作用过强的人,这些观念一旦出现,便固执地重复,同时又反复控制,形成拮抗对立。

  通过精神交互作用,产生强迫观念症。另外,森田认为,有疑病素质的人是“完善主义者”,他们往往在欲求与现实之间,在“理应如此”和“事已如此”之间形成“思想矛盾”,并力图解决些现实无法解决的矛盾,对客观现实采取主观强求的态度,促使症状越来越严重。

  由此可见,森田疗法关于神经质症状的形成机制可概括为:由于疑病素质的存在,在偶然事件的诱因影响下,通过精神交互作用而形成神经质症状。而造成神经质症状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想以主观愿望控制客观事实而引起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强。

lanaxie 发表于 2007-5-3 15:03:28

森田疗法的适应症

森田疗法的适应症主要有:


  (1)普通神经质:即神经衰弱,包括失眠症、头痛、头重、头脑不清、感觉异常、易兴奋、易疲劳、脑力减退、乏力感、胃肠神经症、劣等感、不必要的忧虑、性功能障碍、眩晕、书写痉挛、耳鸣、震颤、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2)强迫观念症(包括恐怖症):包括社交恐怖(赤面恐怖、对视恐怖、自己表情恐怖等)、不洁恐怖、疾病恐怖、不完全恐怖、学校恐怖、尖锐恐怖、高处恐怖、杂念恐怖等;

  (3)发作性神经质:心悸发作、焦虑发作、呼吸困难等。

lanaxie 发表于 2007-5-3 15:04:07

森田疗法的治疗原理

 根据森田的病理理论,森田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原理与方法,疗法的着眼点在于陶冶疑病素质,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其治疗原理可概括为两点:

   1.“顺应自然”的治疗原理。
  森田认为,要达到治疗目的,说理是徒劳的。正如从道理上认识到没有鬼,但夜间走过坟地时照样感到恐惧一样,单靠理智上的理解是不行的,只有在感情上实际体验到才能有所改变。而人的感情变化有它的规律,注意越集中,情感越加强;听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渐消退;在同一感觉下习惯了,情感即变得迟钝;对患者的苦闷、烦恼情绪不加劝慰,任其发展到顶点,也就不再感到苦闷烦恼了。因此,要求患者对症状首先要承认现实,不必强求改变,要顺其自然。

  什么叫顺其自然呢?森田把它看作是相当佛禅的“顿悟”状态。所谓“顿悟”,就是让患者认识并体验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体验到对超越自己控制能力的平常的事,看得很严重而产生抗拒之心,结果使自己陷入了神经质的旋涡。这就与上述规律的第四条及第五条相符合,即由于集中注意于令其感到厌恶的情感,并不断压抑这种情感而使之受到强化,经多次反复而培养起他对人极度恐惧的体验,而这一过程又违背了上述第一、二条规律。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使患者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自己怕情感,不去压抑和排斥它,让其自生自灭,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⑴要认清精神活动的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神经质患者常常主观地认为,自己对某件事物只能有某种想法而不能有另一种想法,有了就是不正常或者不道德的,即极端的完善欲造成了强烈的劣等感。要改变这一点,就得接受人非圣贤这一事实,接受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存在邪念、疾妒、狭隘之心的事实,认识到这是人的精神活动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是一个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变和决定的;但是否去做不理智的事情,却是一个人完全可以决定的。因此,不必去对抗自己的想法而需注意自己所采取的行动,同时,还要认清精神拮抗作用,从心理上放弃对对立观念的抗拒,认识到人有对生的欲望和对死的恐惧两种相互对立的心理现象,并接受这种心理现象,而不必为出现死亡的恐怖而恐惧不安,也不必拼除这些令人恐惧的念头,使自己陷入激烈的精神冲突之中。
 
   ⑵要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神经质症患者原本无任何身心异常,只是因为他存在疑病素质,将某种原本正常的感觉看成是异常的,想排斥和控制这种感觉,使注意固着在这种感觉上,造成注意和感觉相互加强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是形成症状并使之继续的主要原因,认清这一点,对自己的症状采取接受态度,一方面不会强化对状状的主观感觉;另一方面,因为不再排斥这种感觉,而逐渐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之上,以这样的方式打破精神交互作用使症状得以减轻直至消除。比如:对人恐怖患者见人脸红,越怕脸红,就越注意自己的表情,越注意越紧张,反而使自己脸红的感觉持续下去了,相反,接受脸红的症状,带着“脸红就脸红吧”的态度去与人交往,反而会使自己不再注意这种感觉,从而使脸红的反应慢慢消退。

  ⑶要认清主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人之所以患神经质症,疑病素质是症状形成的基础,精神交互作用是症状形成的原因,而其根源在于人的思想矛盾。这一思想矛盾的特征就是以主观想象代蘟e客观事实,来“理应如此”限定自身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森田指出:“人究竟如何破除思想矛盾呢?一言以蔽之,应该放弃徒劳的人为拙策,服从自然。想依靠人为的办法,任意支配自己的情感,就如同要使鸡毛上天、河水断流一样,不仅不能如愿,反而徒增烦恼。此皆力所不能及之事,而强为之,当然痛苦难忍。然而,何谓自然?夏热冬寒乃自然规律,要想使夏不热、冬不寒,悖其道而行之则人为的拙策;按照自然规律,服从、忍受,就是顺应自然。”针对思想矛盾,森田提出了“事实唯真”的观点,意即“事实即是真理”,并以此作为座右铭。他说:“吾人不要把情绪或想象,误认为事实来欺骗自己。因为不论你是否同意,事实是不可动摇的。事实就是事实,所以人必须承认事实。认清自己的精神实质,就是自觉;如实地确认外界,就是真理。”只有使人的主观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才能跳出思想矛盾的怪圈。

  2.“为所当为”的治疗原理
  森田疗法把与人相关的事物划分为两大类: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所谓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可以调控、改变的事物;而不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主观意志不能决定的事物。

  森田疗法要求神经质症患者通过治疗,以学习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如人的情感;但还是注意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如人的行动。即“为所当为”是指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行动,是对顺应自然治疗原则的充实。

  ⑴忍受痛苦、为所当为。森田疗法认为,改变患者的症状,一方面要对症状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另一方面还要随着本来有的生的欲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通常症状不会即刻消失,在症状仍存在的情况下,尽管痛苦也要接受,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意义,且能见成效的事情上,努力做应做之事;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上,任凭症状起伏,都有助于打破精神交互作用,逐步建立起从症状中解脱出来的信心。例如:对人恐怖的人,不敢见人,见人就感到极度恐惧。森田疗法要求其带着症状生活,害怕见人没关系,但该见的人还是要见,带着恐惧与人交往,注意自己要做什么,而这样做的结果,患者自己就会发现,原来想方设法要消除症状,想等症状不存在了再与人接触,其实是不必要的,过去为此苦恼,认为不能做,是因为老在脑子里想而不去做。而“为所当为”要求患者该做什么马上就去做什么,尽管痛苦也要坚持,就打破了过去那种精神束缚行动的模式。

   ⑵面对现实,陶冶性格。森田疗法的专家高武良久指出:“人的行动一般会影响其性格,不可否认,一定的性格又会指导其做出一定的事情,但仅仅看到这一方面,则是一个片面性的认识。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的行动会造就我们的性格’这一客观事实。正是这一点,才是神经质性格得以陶冶的根本理由。”

  神经质患者的精神冲突,往往停留在患者的主观世界之中,他们对引起自己恐惧不安的事物想了又想,斗了又斗,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引起其痛苦的事物却采取了一种逃避和敷衍的态度,事实上,单凭个人主观意志的努力,是无法脱神经质症状的苦恼的,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会使思维变得更加实际和深刻。实际行动才是提高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的最直接的催化剂。对此,高武良久举例说,要学会游泳,不跳入水中就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即使完全不会游泳,跳入水中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然后再逐步学习必要的技术。与此道理相同,神经质症患者无论怎么痛苦,也会在别人指导下做到,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自信的体验。要想见人不再感到恐惧,只有坚持与人接触,在实际触中采用顺其自然的态度,使恐惧感下降,而逐步获得自信。前面已经谈到,“为所当为”有助于使症状得到改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际生活中将精神能量引向外部,就要注意所做的事情,这就减少了指向自己心身内部的精神能量。而与外部世界的实际接触,又有助于患者认识自身症状的主观虚构性。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使内向型性格产生某种改变的过程。

  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为所当为”,有助于陶冶神经质性格。这种陶冶并非彻底改变,而是对其性格的不同部分进行扬弃。即发扬神经质性格中的长处;认真、勤奋。富有责任感等,拼弃神经质性格中的致病之处:神经质的极端的内省及完善欲。

  由此可见,顺应自然既不是对症状的消极忍受,无所作为,也不是对症状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是按事物本来的规律行事,凭症状存在,不抗拒排斥,带着症状积极生活。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治疗原则的着眼点是,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陶冶性格。这活涌疗原则还反映了森田疗法对意志、性感、行动和情格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即意志不能改变人的情感,但意志可以改变人的行为;通过改为人的行为来改变一个人的情感,陶冶一个人的性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森田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