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axie 发表于 2007-5-3 17:09:28

青少年假期上网现状:近2 成学生每天上网逾7小时

迷恋网络者中学生最多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迷恋网络的比例上,中学生最为严重,其次为大学生,最后则是毕业后的社会青年。

  在253名接受调查的被访者中,中学生超过半数,并均对网络及网络游戏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且有一定的依赖性,16岁的中专生小王(化名)认为,网络是个虚拟世界,有些现实中实现不了的东西可以在网络上实现;网络上没有人知道“ 你到底是人还是条狗”,可以依照自己的想象改变自己;此外,网络游戏具有互动性和延续性,对渴望沟通交流的中学生诱惑力很大。

  而大学生接触网络的原因主要是娱乐、“解脱”或寻找“成就感”,大学生小赵(化名)告诉记者:“打游戏很有成就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名气,而这是自己打拼出来的结果。上网还能发挥自己在生活中很难表达的一些思想感情,在网上,只要你有想法、有能力,就能尽情发挥,就有人认同你。当然,也有人用‘砖头’砸你。”

  小赵同时表示,由于大学生活是群居生活,宿舍中形成的“微观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促使同学之间互相影响,大学生迷恋网络有蔓延之势。

  毕业后的社会青年接触网络,则主要是因为工作需要,同时,工作之外的生活比较单调,所接触的人群相对单一,上网冲浪、玩游戏自然成了工作之余的主要消遣方式。

  大学生“入网”最深

  值得关注的是,对网络迷恋的程度上,调查显示大学生最为严重,其次是毕业后的社会青年,最后才是初中生。

  某高校本科生小吴(化名)表示,他在大学一年级时最沉迷于网络之中。小吴认为,大一沉迷网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高考时期压力太大,压抑了自己的玩性,进入大学后,由于读书在外,寄宿学校,父母已鞭长莫及,这种久被压抑的玩性在无人监督的状况下,获得彻底释放。小吴表示,他最严重的时候,曾连续一个星期通宵上网,一天三餐都是网吧里吃的。

  毕业后的社会青年小方(化名)则认为,自己迷恋网络,主要是由于工作压力较大,同时接触网络十分便利。但小方同时表示,自己对待网络是比较理性的,既能主观控制上网的时间,繁忙的工作在客观上也杜绝了自己像大学生那样沉迷于网络中。

  而中学生则由于年龄较小,升学压力很大,父母管教较严,虽然喜欢上网,但没有太多时间和机会。某附属中学同学小李(化名)在接受采访时说:“电脑已经被爸爸锁起来半年了。”

  每周上网从不关主机

  调查结果显示,在253名被访者中,寒假期间每周上网时间在10小时以下的有92人,占被访者的36.36%;每周上网时间在11-50小时的有121人,占被访者的47.82%;每周上网时间在51-100小时的有37人,占被访者的14.63%;每周上网时间超过101小时的有3人,占被访者的1.19%。

  上海市某中学16岁初三学生小刘(化名),以寒假期间每周112个小时,位列被访者上网时间之首。

  小刘告诉记者,寒假期间,他家电脑的主机从来没“睡过觉”,晚上只关显示屏。

  小刘认为他的妈妈“很罗嗦”,和父母“聊不到一块去”。小刘的妈妈有时会突然闯入他的房间,看他是不是在上网打游戏。但小刘说:“骗妈妈太容易了,把显示屏关了,妈妈就以为我没玩电脑,我敲打键盘,妈妈以为我弄着玩,其实我在利用盲打继续网络聊天。”

  一些网虫渐趋理性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网虫目前已开始对网络的态度渐趋理性。

  大学生小吴向记者介绍了他是如何“戒除网瘾”的:首先重新寻找、定位了一个奋斗目标,之后开始在学生会担任一些社会职务,让自己的能力和精力在社会工作中得以施展,而通过社会工作,又开始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的大量接触,结交了很多朋友,最后发现现实生活其实更比网络真实,现实其实也很有趣。小吴说,这个转变过程花了他半个学期的时间。

  多数被访者还提出了他们的想法:“网络成瘾宜疏不宜堵,自己要多做社会实践工作,多接触同伴,同时也提醒父母要多和自己交流沟通,而不是打骂。”

  连日来,本报发起的《青春自护、远离网瘾》专题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咨询热线几近打爆,“坐堂”接受读者咨询的专家们不得不一再延长“坐堂”时间。与此同时,本报记者昨日不畏严寒,兵分10路,前往高校、中学、网吧等青少年聚集场所,以问卷的形式,对上海部分青少年上网情况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在256名被访者中,253人接受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被访者均有上网经历,其中一名16岁中学生以寒假每周上网112小时位列上网时间之首,平均每天上网16小时;中学生沉迷网络的比例最大,但沉迷网络程度最深的则是大学生。“网瘾”问题不容乐观,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少年假期上网现状:近2 成学生每天上网逾7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