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阳光 发表于 2007-5-11 19:18:57

这个也是她写的,关于考研与就业的

考研与就业的权衡
一、考研的目的
无论做什么,我们都应该是奔着一个目标去的,否则我们容易迷失方向,丧失动力,半途而废,浪费巨大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目标有远期目标和为了实现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或分段目标之分。考研不应该是大家的远期目标,而只是一个分段目标。或者说,考上研究生本身不是一个目标,只是一个手段——你考上研究生了就能获得财富吗?能获得名誉吗?能获得尊重吗?不能。
考研之后的远期目标无非两个:一个是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也就是再就业时增加实力资本。另一个是为了从事学术研究,考研是必经之路。
1)
为了就业时增加资本
社会上的工作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跟人打交道的社会性职业;第二种就是跟技术打交道的专业性职业。
社会性职业对大学生的要求更强调适应,灵活,精力,还有就是经验。对于那些被理论条框框住的“优秀”社科类研究生来说,无论从年龄、体力,还是创造性,和优秀本科生相比并没有优势,甚至有劣势。举例来说:为什么很多老板都是书读得少的人,为之打工的反而是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正因为书读得少,所以敢闯,因为转换成本低——我大不了闯不出来还是一个大老粗。相反,那些书读得多的人不敢闯,是因为他们读书付出的成本实在太大,所以做事比较保守,缺少闯劲。(笔者注:这里只是针对中国社会特有的情况阐述事实,并不是什么积极的引导,并不是因为我们书读多了,才导致我们没有创造性,实际上,是因为在中国读的书很多都是些无用的书,害人的书,缺少思想的书,急功近利的书。)
专业性职业在中国还是比较看重的,因为它的进入门槛比较高。就学知识而言,一个学计算机的转学管理,很快可以上手;一个学管理的要转学计算机,恐怕没那么容易。因此从就业的角度,理工科类的研究生远比社科类的研究生受欢迎。
对于怀着“为了就业时增加资本”的目的的同学提出以下衷告:
A.
如果你要考研究生,最好选择读理工科的研究生。文科类的怎么办?还是工作两年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真正喜欢的专业去进修。
B.
如果你大学本来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就不要再指望在国内读个研究生来镀金了。学习,是应该贯穿今后的生活当中的,生活和工作中学到的知识,远比课本学到的能够给你帮助。三年的时间,一个优秀的本科生可以当上一个部门经理,甚至可以做到总经理的地位。相反,一个优秀的研究生,尤其是应届研究生,尤其是优秀的社科类研究生,年轻时的斗志消磨了,患得患失的感觉产生了,失败后重新振作的时间和空间减少了,女的要嫁人了,男的要考虑成家了……?
C.
如果你是一个感觉大学荒度了的,对就业产生害怕情绪,然后指望读研究生来弥补自己的缺失,学到真实本领的同学,建议不要选择读研究生。不是怀疑你的诚意和毅力,是现在中国的客观学术环境让你学不到什么东西。一年打基础,第二年写论文,第三年开始你就要找工作。且不说你能不能遇到好的导师,就算你遇到好的老师,由于他/她的研究生太多,根本无法向十年以前那样指导自己的学生。
D.如果你实在要考,不考不行,建议你不要跨专业(这里的跨专业指横跨两个基本不相关的专业,比如学工科的考国际贸易,学哲学的考计算机),而是要选择一个和本科相近的专业,这样可以实现专业的积累,否则,你就相当于两个本科专业。
E.
如果你家庭条件不大好,请不要参与这场毁人不倦的游戏。算一下,读个研究生下来,和直接参加工作的人相比,你至少损失=5万(三年工资,保守估计)+1~4万(学费生活费)+1万(其他开支,比如买书,电脑之类的),也就7~10万的样子。何况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来说,三年绝不可能只拿5万。有的同学说,别只看三年,看十年,二十年,读多点书应该比读少点书要好啊!太天真了。你读大学的时候会料到你毕业的时候大学生贬值这么快吗?二十年之前的大学生金贵金贵的,出来就可以当官,受到单位的青睐,现在的大学生呢?中国的环境变化之快,不能料十年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去感受一下就业市场吧,提前为你的家人,为你自己,使他们免于贫困的自由,这才是一个读书者起码的责任,也是一个起码的成功。
总结:对于怀着第一个目的的同学,我的意见是反对为主。如果你真的要读,我祝你好运。考个公费的研究生,玩三年也是不错的。
2)深造,学术研究之路
对于怀着投身学术目的的学生来说,请大家先到网上搜索一下“陈丹青,清华”、“张鸣,人大”、“学术腐败”、“学术质量”等关键词,就可以看到国内的学术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客观上,由于研究生数量的暴涨,很多导师一个人带很多学生,不得已采取放羊式管理。我读书的时候是导师带我一个人,下一届两个,再下一届四个。当然,我还是鼓励那些不世俗的,敢于清贫的,甘于寂寞的,不急功近利的,有耐心的,有毅力的,有创新思想的,有在复杂环境中应对自如的,家里经济条件无忧的同学们从事学术研究之路。毕竟,象爱因斯坦等等不少科学家还都是靠自学成了材的。
二、哪种人适合读研
一开始就泼了那么多冷水,要热血沸腾去考研的同学们,冷静了点吗?啊,怎么,还要考?我不再阻止,从自身和同学的经历来看,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的同学容易考上。如果你一个都不具备,还是不要考了吧!
1)毅力过人。英语(将近1万单词)+数学(四本数学书)+政治(好几本哪)+两门专业(也好几本哪),要周星驰的话说,不要说学了,把目录看一般都够难的。很多人坚持到最后两个月,甚至最后半个月的时候,精神支柱轰然倒塌!你有花巨大的毅力去完成一件事的经历吗?
2)地利人和。地利指考本校的研究生,比跨校跨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要容易得多!无论是选择专业,还是找老师,还是搜集信息,得天独厚。人和指你要考的那个专业有认识的,最好是熟知的老师吗或者师兄或者其他圈内人士吗?如果有的话,恭喜你,你比没有的同学要少走很多很多弯路,大胆点,利用起来。
在这里对那些准备跨专业的同学来说,如果你在本科开始的时候或较早的时候就没有相关专业的积累,请还是不要选择跨来跨去的好。你要和一群智商和你差不多,有利条件比你好的一大群学生竞争,你凭什么超过他们,想清楚了吗?
3)聪明结实。毕竟考上研究生的人智商还是有一般般的,如果你不够聪明,请尽可能绕开需要考智商的数学。如果你考个大学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个四级也是被搞得七荤八素,学个高等数学搞得云里雾里,我还是建议你早点参加工作。结实指身体条件好,不要坚持了两个月就头昏眼花,当然,这个条件是可以在你考研的过程中不断改善的,每天花个把小时锻炼一下,提高效率。
三、读研和就业的成功路径
无论我们选择就业还是读研,我们的远期目标还是想获得人生的成功。读研这条路,深远而狭窄,非独具资质的人不能走得久远;就业这条路,平坦而平淡,非上进反思之人不能行得坚实。记住,考研和就业都是我们的一个分段目标,或者不叫目标,只是我们实现目标的一个过程,一个手段。如果我们只是为了一个过程或者手段就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有一天你要的终极目标没有得到,你的耐心还能够平静吗?

呼吸阳光 发表于 2007-5-11 19:19:40

写的还不错哈,我反正是选择直接就业了,考研成本太高,报酬太低,对我基本没有吸引力

originpro 发表于 2007-5-11 21:36:47

考研词汇6000足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个也是她写的,关于考研与就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