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axie 发表于 2007-5-12 18:39:44

网上心理测验 明镜还是陷阱

当心理测验已成——网事
彭泗清(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1991年,三位美国心理学家汇总多种心理测量工具,编辑出版了《性格与社会心理态度测量》一书。在该书的序言中,主编特别提醒购书者:千万要把此书绑在书架上,以免丢失,因为在美国的许多图书馆中,刊登有心理测量工具的书刊最容易被人偷走。这个提醒虽然不无做广告的嫌疑,但确实反映了几年前心理测量的状况——那时,心理测验还披着神秘的面纱,按照专业规范的要求,各种测量工具如同机密文件一样,由心理测量专家小心保管、控制使用,普通百姓难得一见。

  如今,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在网上,五花八门的心理测验已经成了随处可见的家常菜,而且免费品尝。在英文雅虎(YAHOO)中,输入“psychological test”(心理测验)来搜索,可以找到网站41个,网页76771个;输入“personality test”(人格测验),可以找到网站67个,网页76179个;输入“love test”(爱情测验),可以找到网站37个,网页347150个。在中文网站中,心理测验也铺天盖地而来:利用新浪(SINA)的搜索引擎,可以找到与“心理测验”有关的网站46个,网页4320个,与“爱情测验”有关的网站3个,网页182个,与“人格测验”有关的网页187个。看来,我们比10年前幸运多了——如果想获取心理测量工具,根本不必冒着斯文扫地的风险去“窃书”,只要从网上下载就可。

  不少网站还提供在线心理测验,你按照要求做完一些题目,就可以即时得到测验结果。据了解,对不少网民来说,做做心理测验已经成为一件重要的“网事”。

  网站为何垂青心理测验
  有趣的是,提供心理测验的,不只是专业的心理网,还有许多与心理不沾边的网站。例如,一个名为“星风座浪”的星座网站将心理测验与占星算卦混同在一起;一个“垂直网站”更是宣传自己的“心理测试”栏目“趣味性十足,拥有最全面的血型、星座、属相与个人性格、运势的分析预测”;一个推广香水的网站也设有心理测验栏目,并且声称,各类网民,尤其是“约会前不知如何表达自我魅(味)力的女士”,可以“通过心理测验或星座寻找到适合自己品位的香水”。

  专业的心理网站将心理测验搬上网,目的不外乎三个。一是普及,即利用网络的便利性来普及心理学和心理测量的知识;二是推广,即促进心理测验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当然同时也扩大心理测量专家的社会影响和职业地盘;三是利用网上资源,为编制新的测量工具收集大量数据,这意味着你在享用网上免费测量的同时,也免费当了一回被试,帮了测量专家一个忙。

  不过,绝大多数非心理类的网站之所以热衷心理测验,并不是要帮心理学或心理测量专家的忙,也不是为了让广大网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这些网上,心理测验往往被当作调味品,用来增加网络大餐的色香味,以吸引网民,争夺眼球,提高网站的访问率,因此它们将科学的心理测验与非科学的血型、星座、属相等等扯在一起,也就不足为怪,虽然这样做可能会将一些热爱自己专业的心理测量专家活活气死。

  人们为什么爱照“心灵之镜”
  用心理测验来吸引网民无疑是一个高招。在我们这个推崇“一切从心开始”的年代里,人们对心理测验越来越感兴趣,甚至越来越依赖。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从自然界中淘金已经可遇而不可求,于是资本家和知本家一起联手从虚拟空间中淘金,普通百姓则拿自己开练,寄希望于“自我炼金术”——不断地改善自我,提高自我的身价。同时,紧张的职业生涯、快速的生活节奏,又使一些人“忙忙忙,盲盲盲”,忙得“分不清欢喜和忧伤”,盲得不知道自己的模样。这一切都使得了解自我变得越来越重要,许多人都希望给自己的心灵照照镜子。另一方面,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崇尚“精确”,一些人倡导用数字来量度一切,社会的发展状况要用精确的指标来衡量,人的心理活动也要用数字来表征。学校招生、企业招人等过程越来越依赖于测量结果,活生生的人都变成了一个个的数目字。可以说,在今天,心理测量已经成为人们认识自己和了解他人的重要方式。网上流行“心灵之镜”,正好迎合了大众的心理需求。

  X光机与哈哈镜
  网上的心理测验真的如同明镜高悬,能够让人们看清自己的内心世界吗?

  对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如上所述,提供心理测验的网站有两类,相应地,网上的心理测验也有两类。大多数专业的心理网站提供的是正规的心理测验——它们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测量工作者,按照严谨的科学程序,收集大量数据,精心编选题目,经过信度、效度等方面的检验,并确定测验常模之后,才公之于众的。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测验可以帮助人们相当可信地去测量心理。但是,按照专业的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类测验要由测量专家指导进行,结果也由专家来解释,不能随便使用。这就是说,它们不是普通的镜子,而是X光机。另外,这种测验往往只适合于特定的人群,因此,许多国外的心理测验要拿到中国来用,必须先进行修订工作。

  另一方面,大多数非心理网站上用来做调味品的“心理测验”都是冒牌货,它们是心理游戏,顶多可以说是“趣味心理测验”,根本不能作为科学的心理测量工具。换句话说,它们是哈哈镜,你如果用它们来照自己,最好抱着游戏的心态,不可当真,否则,你就难免落入陷阱,坑了自己。
《中国青年报》 2000年04月26日

[ 本帖最后由 lanaxie 于 2007-5-12 18:40 编辑 ]

遊客 发表于 2007-5-12 18:53:01

记得从前大学时朋友从手机上传来一个测试,大概是说你愿意在何种情况下遇见自己现在或从前的女友/男友,选项是一些交通工具,火车,汽车,船啊,地铁啊好多,然后由选项分析。那是我做过的和自己最巧合的测试,然后转发给2个朋友,发现也是非常相符。惊讶不已。不过还是觉得巧合。

lanaxie 发表于 2007-5-12 19:00:05

回复 #2 遊客 的帖子

看这篇文章:心理学中的巴纳姆效应

http://bbs.ynutx.net/viewthread.php?tid=11819&extra=page%3D2%26amp%3Bfilter%3Dtype%26amp%3Btypeid%3D76

遊客 发表于 2007-5-12 19:06:22

巴纳姆效应,是说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
不过我们三个人所选择的选项不一样,却符合了测试对象的情况。

lanaxie 发表于 2007-5-12 19:07:36

回复 #4 遊客 的帖子

是不是有时候觉得星座说的东西也很准呀?!

遊客 发表于 2007-5-12 19:11:30

我是狮子座,不过性格好像和“标准解释”的不一样。
不过却觉得双子座的人和“标准解释”非常符合,我的两个朋友是双子座的。

lanaxie 发表于 2007-5-12 19:15:32

重要的不是准不准,重要的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他们之间真的存在因果关系吗?

重要的不是现象,重要的是透过现象看到的本质。

遊客 发表于 2007-5-12 19:18:13

我是学理科的,自然不相信会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所以对很多巧合的事就只能做“偶然”的理解。

lanaxie 发表于 2007-5-12 19:22:06

这不就是了,数学界不是还有一条定律说的就是“有可能发生的事,就一定会发生”吗?

可是这件事发生了,并不能说明它与之前的事是有必然因果联系的,也不能说明它发生的概率就是很大的、它不是小概率事件,不是吗?

遊客 发表于 2007-5-12 19:26:08

“有可能发生的事,就一定会发生”?是不是写错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网上心理测验 明镜还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