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axie 发表于 2007-6-5 16:30:13

孤独症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75广泛性发育障碍[F84]广泛性发育障碍指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主要为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异常,如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重复。症状常在5岁以内已很明显,以后可有缓慢的改善。多数患儿精神发育迟滞(应并列诊断)。本障碍的有些病例可伴有某些躯体疾病,其中以婴儿痉挛、先天性风疹、结节性硬化、脑内脂肪沉积病和脆性X染色体异常最为常见。但本障碍的诊断应以行为障碍为依据,对于伴发的情况需单独编码。
75.1儿童孤独症[F84.0]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以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四分之三的患儿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症状标准】在下列(1)、(2)、(3)项中,至少有7条,且(1)至少有2条,(2)、(3)项至少各有1条:(1)人际交往存在质的损害,至少2条:①对集体游戏缺乏兴趣,孤独,不能对集体的欢乐产生共鸣;②缺乏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技巧,不能以适合其智龄的方式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如仅以拉人、推人、搂抱作为与同伴的交往方式;③自娱自乐,与周围环境缺少交往,缺乏相应的观察和应有的情感反应(包括对父母的存在与否亦无相应反应);④不会恰当地运用眼对眼的注视、以及用面部表情,手势、姿势与他人交流;⑤不会做扮演性游戏和模仿社会的游戏(如不会玩过家家等);⑥当身体不适或不愉快时,不会寻求同情和安慰;对别人的身体不适或不愉快也不会表示关心和安慰;(2)言语交流存在质的损害,主要为语言运用功能的损害:①口语发育延迟或不会使用语言表达,也不会用手势、模仿等与他人沟通;②语言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常听不懂指令,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痛苦,很少提问,对别人的话也缺乏反应;③学习语言有困难,但常有无意义的模仿言语或反响式言语,应用代词混乱;④经常重复使用与环境无关的言词或不时发出怪声;⑤有言语能力的患儿,不能主动与人交谈、维持交谈,及应对简单;⑥言语的声调、重音、速度、节奏等方面异常,如说话缺乏抑扬顿挫,言语刻板;(3)兴趣狭窄和活动刻板、重复,坚持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变:①兴趣局限,常专注于某种或多种模式,如旋转的电扇、固定的乐曲、广告词、天气预报等;②活动过度,来回踱步、奔跑、转圈等;③拒绝改变刻板重复的动作或姿势,否则会出现明显的烦躁和不安;④过分依恋某些气味、物品或玩具的一部分,如特殊的气味、一张纸片、光滑的衣料、汽车玩具的轮子等,并从中得到满足;⑤强迫性地固着于特殊而无用的常规或仪式性动作或活动。【严重标准】社会交往功能受损。【病程标准】通常起病于3岁以内。【排除标准】排除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Rett综合征、特定感受性语言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
75.2不典型孤独症[F84.1]指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症状不典型(只能部分满足孤独症症状标准),或发病年龄不典型(如在3岁后才出现症状),可考虑此诊断。不典型孤独症可发生在智力发育接近正常或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多见于男童。
75.3Rett综合征[F84.2]指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综合征,起病于婴幼儿期(通常为7~24个月),只见于女孩。主要表现为早期发育正常,随后出现手的技巧性动作和言语的部分或完全丧失,严重的语言发育障碍或倒退,以及交往能力缺陷十分明显,并有特征性手的刻板性扭动、目的性手部活动丧失,及过度换气。病程进展较快,预后较差。【症状标准】(1)起病后,以前获得的语言和社会化技能迅速丧失,多为重度智力缺损;(2)以前已获得的目的性手部技能丧失,出现无目的、刻板、重复的动作,多为手指置于胸前不停地扭动、揉、搓等;(3)步态不稳或躯干运动共济不良;(4)对环境反应差,对玩具丧失兴趣,面部不时显示“社交性微笑”一样的表情;(5)部分患儿出现咬牙、过度呼吸,如长出气、叹气。【严重标准】社会交往功能严重受损。【病程标准】大都起病于7~24个月,病程进展较快,预后较差。【排除标准】排除孤独症、神经系统变性病、先天代谢性疾病,或Heller综合征。
75.4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Heller综合征)[F84.3其他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指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又称婴儿痴呆或衰退性精神病。主要为原已获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及言语功能迅速衰退,甚至丧失。大多数起病于2~3岁,症状在半年内会十分显著。本病无明显性别差异。【诊断标准】(1)发病后原来获得的言语、生活和社会技能迅速衰退、甚至丧失,如大小便自控能力丧失;(2)对亲人、游戏,及相互交往等均无兴趣。通常比较兴奋,无目的性活动增加。部分患儿可出现自残行为;(3)病前言语、人际交往,及其他生活和社会功能的发育完全正常;(4)排除选择性缄默症、儿童精神分裂症、孤独症、Rett综合征,或癔症性失语等。
75.5Asperger综合征[F84.5]指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综合征,有类似儿童孤独症的某些特征,男孩多见,一般到学龄期7岁左右症状才明显,主要为人际交往障碍,局限、刻板、重复的兴趣和行为方式。无明显的言语和智能障碍。【症状标准】(1)人际交往障碍的显著特点是缺乏交往技巧,交往方式刻板、生硬、程式化,缺乏发展友谊的能力;(2)局限于刻板、重复,或不同寻常的兴趣或活动,显得比较怪僻;(3)无明显言语与语言发育障碍,认知发育基本正常;(4)运动技能较低,动作较笨拙。【严重标准】社会交往功能明显受损。【病程标准】一般到学龄期症状才明显,症状常持续存在。【排除标准】排除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孤独症,或Heller综合征。
75.9其他或待分类的广泛发育障碍[F84.8;F84.9]

lanaxie 发表于 2007-6-5 16:46:09

孤独症,一般在儿童0~3岁期间发病,是一种发病期较早的儿童精神心理疾病。致病原因现在尚不明,但怀疑与母亲怀孕期间胚胎发育过程受到药物或环境污染有关。现在的调查显示,孤独症的发病几率越来越高,全球范围内都有升高的趋势,最新的调查显示在中国的几大城市,孤独症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3‰,这个比率是很高的。考虑到现代中国社会几乎有十对夫妇中就有一对有不育的问题,形式尤其严峻。

有研究显示孤独症患儿的脑电波与常人有异常,这说明孤独症并不完全是心理问题,而是有生理上的基础的。

lanaxie 发表于 2007-6-5 17:09:16

对于孤独症的治疗现在尚没有突破。

孤独症儿童喜欢圆形的玩具,如球类,喜欢转圈,基本上都是一些封闭性的行为,不愿与外界进行交流,易激惹,有时还有自伤性行为。他们对有温度的物体和动物都不感兴趣,如小猫、小狗这样的毛茸茸的小动物,他们喜欢水和冰冷的物体和动物。国际上现在有心理学家尝试使用海豚和白鲸等聪明的水生哺乳动物来协助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激发他们与外界的交流,有一定的效果。天津的一家海洋馆,就对孤独症儿童开放了一只白鲸协助心理学家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

对孤独症的儿童进行游戏和教育要采取高奖励的模式来进行,激励他与外界进行交流,同时也对其与外界交流的行为进行高强化。北京有一家星星雨学校,是专门的孤独症儿童互助中心,通过对儿童进行统觉训练和亲子游戏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状况和社会交往状况。

关于药物上的治疗,现在还没有针对性的特殊药物。美国犹他州大学发现一种用于消化道疾病治疗的消化素对孤独症儿童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现在这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机理还不明。犹他州大学正在做临床实验,将患儿分成两组,一组采用消化素,一组采用常规治疗。但,这种药物要通过临床试验走向市场,还需要时间。

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要早发现,早介入,尽可能早的对他的不良行为进行干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儿童的影响。孤独症由于患儿的特殊行为和心理,会对智力发育造成影响,预后不良,所以要早介入早干预,减少影响。

孤独症早期的反映一般有语言功能障碍(如到了该说话的年龄还不太会说话)、情感反映障碍(如情感反映淡漠或反映不恰当),要求助于专业医师或心理学家排除引起这些问题的其他原因。

[ 本帖最后由 lanaxie 于 2007-6-5 17:26 编辑 ]

lanaxie 发表于 2007-6-5 17:21:12

孤独症患儿的家庭系统

孤独症无论在哪个家庭都会对家庭造成压力。在孩子患上孤独症3~4年后,父亲有可能会选择放弃。因为,孤独症患儿情感反映淡漠,付出的感情在孩子身上,得不到应有的反映和回报。作为母亲来说,孩子是十月怀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无论怎样都不愿意就此放弃。夫妻双方的矛盾,会使家庭危机会转化为婚姻危机。所以,很多的情况是单身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不断的去寻求治疗。

这样的情况下,建议,如果家庭状况允许的话,再生一个孩子,这样可以缓解婚姻和家庭的危机,同时给孩子的治疗和预后保留最好的家庭环境。同时孩子之间的交流也有助于对患儿的治疗。

[ 本帖最后由 lanaxie 于 2007-6-5 17:28 编辑 ]

遊客 发表于 2007-6-5 23:02:28

这个....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孤独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