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考研真题 中国史基础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1、《法经》
2、河阴之变
3、五花判事
4、投下军州
5、厂卫制度
6、议政王大臣会议
7、中英《烟台条约》
8、预备立宪公会
9、《国币条例》
10、第二战线
二、材料题
1、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1)这段材料出自于何人和何文?
(2)请把这段材料翻译成现代汉语。
2、材料1:“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
材料2:“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李鸿章
材料3:李鸿章自述:“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
(1)结合材料1和材料2 ,谈谈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2)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洋务运动的特点、失败的原因以及教训。
三、简答题
1、阐述古文经与今文经的异同。
2、阐述东晋南朝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
3、简述元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
4、简述清朝改土归流的过程以及成效
5、简述清末收回矿权运动
6、简述20世纪20-30年代知识分子乡村改造的诸种尝试
四、论述题
1、阐述两税法的内容、原则,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北宋初年,从中央到地方,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调整,使得中央集权体制得以强化。《路史·封建后论》云:天下之枉,未足以害理,而矫枉之枉常深。天下之弊,未足以害事,而救弊之弊常大。这些制度调整尽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但同时也与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请谈谈北宋初年中央集权体制强化的系列举措,并结合制度调整,尝试分析宋朝积贫积弱局面导致的原因。
3、论述红军长征的过程、影响以及意义,你所理解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好帖,感谢分享,回复汇总帖领取礼品一份
http://bbs.ynutx.net/thread-78937-1-1.html 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