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方案
专业课精细学习计划
学校: 云南大学
专业课代码及名称: 642中国史基础
适用学院、专业: 历史与档案学院 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专门史、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
计划制定人: 杜师兄
目录
一、专业课复习全年规划 3
1、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 2017年 6月) 3
2、强化提高阶段(2017年 7月-2017 年11 月) 3
3、冲刺阶段(17年 11月-考前) 3
二、专业课参考资料 3
三、专业课学习方法解读 4
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4
2. 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4
3.真题的使用方法 4
四、专业课各阶段具体学习计划 5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 2017年6 月) 5
第二阶段:强化提高阶段( 2017年 7 月—— 2017年11月) 7
(一)参考书深入复习计划 7
(二)历年真题学习计划 11
第三阶段:冲刺阶段(2017 年11 月——考前) 12
五、经验分享——“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12
一、专业课复习全年规划
1、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2017 年 6月)
本阶段主要用于跨专业考生学习指定参考书,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本专业考生要在抓好专业课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温习指定参考书,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云南大学历史系专业指定参考书籍主要是四本书。包括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王家范,陈江主编:《大学中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庞卓恒主编:《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基础复习阶段主要是抓基础,把教材通读一遍,大小知识点都要涉猎到,做到地毯式复习,夯实基础。同样要了解云大的的考察目标,全日制攻读中国史硕士学位入学考试中国史基础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即从距今200万年到1949年。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中国通史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2、强化提高阶段(2017 年7 月- 2017年11 月)
本阶段,考生要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并完成参考书配有的习题训练。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因为云南大学历史系出题都是自主命题,对历年真题的把握必不可少,深刻把握历史真题的出题套路也是夺取高分的关键所在。同时对综合类历史简答和论述题要进行专题总结,比方说历代的税收制度、土地制度、中央官职和君主加强君主专制或者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些知识点是会重复出现的,重复考的。因为历史考察的一般比较细致,建立历史的知识体系对整体把握和备考十分重要。历史备考还需要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记忆历史知识点。因此对于历史备考,就是常背诵,反复刺激记忆的同时进行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在考场上答题都是所记知识点再加上自己的扩展。
3、冲刺阶段(17年11 月-考前)
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在最后一个阶段,主要就是抓重点,抓常考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记忆。同时要把历年的真题背诵一遍,这个很关键。在冲刺阶段,也要找类似的模拟题进行演练,来把握对考场,考试形式以及自己答题速度、答题心理的一个把握和控制。
二、专业课参考资料
参考书: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王家范,陈江主编:《大学中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庞卓恒主编:《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资料:
长孙博的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真题模拟30套;历史学基础论述题
范无聊的历史学统考+自主命题论述题高分解析
仝晰纲的两本也可以
三、专业课学习方法解读
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4)真题推导法:研究云大真题的出题套路,总结一下出题规律对于答题则是事半功倍。
2. 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3)做笔记还可以把历年历史真题出现重复率最高的标记出来,有针对性的备考。
3.真题的使用方法
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
以下为云大真题的出题形式、分值分布。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古代史 约180分
中国近现代史 约12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标点及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云大主要是四大题。1、名词解释:概述+过程2、史料标点及分析题:古文翻译+句读3、简答题:概述+过程+影响4、论述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一般的解题套路就是介绍背景,内容然后分层次分析所带来的影响(积极和消极)。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针对云大真题属于自主命题,出现过的重复率高的知识点一定要牢记在心。
四、专业课各阶段具体学习计划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2017 年6 月)
阶段目标 对指定参考书目进行“地毯式”学习一遍,了解全书内容,理解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
注意事项 1.学习任务中所说的“一遍”不一定是指仅看一次书,某些难点多的章节可能要反复看几遍才能彻底理解通过。
2.本阶段学习重在理解,不需强制记忆,但一定要全面。
3.每本书每章节看完后最好自己能闭上书后列一个提纲,以此回忆内容梗概,也方便以后看着提纲进行提醒式记忆。
4.看进度,卡时间。一定要防止看书太慢,遇到弄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专业咨询师或本校老师。
5.看书过程中,有条件听课的一定要去听听目标院校导师的课。要是不方便的话,本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可以去听一下。
复习
资料 周次 相关知识点的建议学习时间 学习内容
(要求说明:章节要求、知识点、考查题型、分值) 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国史纲要》
《大学中国史》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史学概论》 第1周
12-20小时 2-4小时 (一)史前时期
1、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直立人及其代表性古人类;古人及其代表性古人类;新人及其代表性古人类;北京人、丁村人、山顶洞人的文化特征。
2、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及其文化特征;新石器时代及其文化特征;北粟南稻及其起源;早期的原始聚落;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的文化特征;文明曙光的出现。
3、传说时代
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禅让制;传说的历史学意义。 1、系统掌握中国史的基本知识,把握中国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特别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经济措施、思想文化。
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的基本史料,掌握学习中国史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
4、通过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分析,培养人文精神、民族自豪感和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4-6小时
注:参考书较多、跨专业考试,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应适当调整。 (二)夏商西周时期
1、夏朝
文献记载中的夏朝;考古探索中的夏文化;王权世袭制的确立;二里头文化;“九州”;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2、商朝
商的起源与建国;盘庚迁殷;武丁中兴;“百辟”;“五服”;青铜冶铸;甲骨文。
3、西周
周的起源与建国;周公制礼作乐;封邦建国;宗法制度;厉王弭谤;国人暴动;宣王中兴;平王东迁;井田制。
7-8小时 (三)春秋战国时期
1、春秋
列国争霸及其实质和意义;管仲改革;弭兵之会;三桓专鲁;田氏代齐;三家分晋;铁器、牛耕与耕地拓殖;“履亩而税”;儒道学派的思想及其产生的背景;“六艺”。
2、战国
李悝变法;吴起变化;商鞅变法;七国争战;合纵连横;郡县制度;上计制度;金属货币的出现;都江堰与郑国渠;华夏族共同体的扩大;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及其意义;孟子、荀子、庄子、韩非、邹衍的思想;《左传》与《国语》。
(四)秦汉时期
1、秦朝
秦统一的条件和意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封禅;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焚坑事件;秦始皇评价;秦长城;秦始皇陵;楚汉战争;秦朝的历史地位。
2、西汉
“汉承秦制”;黄老政治实施的背景及其表现;郡国并行;文景之治;七国之乱;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体制的措施;“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太学;经今古文之争;西汉的赋役制度;耦耕和耧犁;代田法与区田法;汉武帝的财经政策;巫蛊之祸;《轮台罪己诏》;昭宣中兴;限田限奴政策;易姓受命思潮;王莽托古改制的内容及其失败原因;张骞凿空;丝绸之路;《史记》与《汉书》;乐府诗;秦汉简帛。
3、东汉
汉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事归台阁”;度田令;征辟制;谶纬;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累世公卿集团的形成;清议;党锢事件;太平道与黄巾起义;庄园经济;《四民月令》;建安文学。
第2周
10-15小时 2-8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
1、三国
官渡之战;《隆中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条件;“唯才是举”;九品官人法;曹魏屯田制;租调制;诸葛亮治蜀的业绩;南中平叛;领兵制和复客制;山越。
2、西晋
司马氏代魏;西晋的统一;八王之乱;占田制;荫客制;户调式;五胡内迁;《徙戎论》;流民起义;永嘉之乱;魏晋玄学产生的背景及其内容;魏晋风度。
3、十六国
十六国;胡汉分治政策;苻坚的统治政策;十六国的历史地位。
4、东晋
“王与马共天下”;门阀政治出现的条件及其特点;“侨姓”与“吴姓”;“侨置”和“土断”;桓温北伐;北府兵;淝水之战秦晋胜负的原因及其影响;孙恩卢循之乱。
5、南朝
“六朝”的含义;元嘉之治;“寒人典掌机要”;典签;“检籍”与唐寓之反齐;侯景之乱;士族的衰落;东晋南朝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及其意义;儒道佛的关系;法显与《佛国记》;山水诗与田园诗;王羲之;祖冲之。
6、北朝
北魏的建国;北魏初期的胡汉分治;宗主督护制;六镇;太和改制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作用;儒学在民族融合中的作用;“九品混通”;北朝均田制的条件及其变化;寺院经济;北魏末年的反魏大起义;河阴之变;河清改制;关陇集团;《六条诏书》;府兵制;周武帝毁佛;三大石窟;北朝碑铭;《齐民要术》;《水经注》。
8-10小时 (六)隋唐五代时期
1、隋朝
隋朝统一的必然性;科举制的创立;三省六部制的完善;“大索貌阅”与“输籍定样”;大运河的开凿;三征高丽;瓦岗军;江都兵变;隋朝的历史地位。
10-15小时 2、唐朝
晋阳起兵及李唐建国;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武周革命;开元之治;政事堂;“五花判事”;勾检制度;唐代的“道”;《唐律疏议》;“三司推事”;隋唐科举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其历史意义;神策军;节度使;安史之乱;河朔三镇;元和中兴;永贞革新;甘露之变;南衙北司之争;牛李党争;大中之治;黄巢起义;朱温代唐;唐代的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刘晏的经济改革;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坊市制度;柜坊和飞钱;草市;唐代的“钱荒”;唐代金银器;唐三彩;《姓氏录》与士庶合流;乡里制;羁縻府州;唐蕃会盟;渤海国;遣唐使;域外宗教的传播;隋唐佛教的宗派;会昌毁佛;玄奘与《大唐西域记》;《五经正义》;道统说与复性说;《史通》与《通典》;古文运动与新乐府运动;变文与传奇;唐代的书法艺术;僧一行与孙思邈;敦煌与吐鲁番文书。
3、五代十国
五代更迭;十国分立;幽云十六州;周世宗改革;圩田。
第3周
15-20小时 (七)宋辽夏金元时期
1、两宋
陈桥兵变;宋朝中央集权体制的强化;宋代的“路”;官职差遣;磨勘制度;《宋刑统》与《洗冤录》;宋辽澶渊之盟;宋夏庆历之盟;宋朝的“积贫积弱”;更戍法;厢军与乡兵;庆历新政;熙宁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失败原因;元祐更化;哲宗绍述;花石纲;宋金海上之盟;靖康之难;南宋中兴四将的抗金活动;宋金绍兴和议;采石之捷;宋金隆兴和议;庆元党禁;开禧北伐;宋金嘉定和议;端平入洛;元灭南宋;五等户;和买与和籴;盐钞;买扑;经总制钱;宋代农业生产的新发展;北宋五大名窑;宋代的“商业革命”;交子;市镇的勃兴;经济中心南移的完成;市舶司;宋代社会阶层的流动;宋代书院;荆公新学;理学的五大流派;朱熹的理学思想体系;《资治通鉴》;《文献通考》;金石学;话本和南戏;勾栏瓦舍;三大发明及其影响;水运仪象台;《梦溪笔谈》;金元四大家;全真教;宋朝的历史地位。
2、辽朝
契丹的兴起与建国;西辽;斡鲁朵;投下军州;四时捺钵;北面官与南面官;契丹文。
3、西夏
党项的兴起与建国;西夏文;黑水城文献。
4、金朝
女真的兴起与建国;勃极烈制度;猛安谋克制;行台制度;天眷官制;世宗之治;蒙古灭金;牛头地;女真文。
5、元朝
蒙古的兴起与建国;蒙古的西征;四大汗国;怯薛;达鲁花赤;札鲁忽赤;四等人制;“汉法”的推行;行省制度;站赤制度;元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南坡之变;天历之变及其后果;元末反元起义;北元;王祯《农书》;元代的棉纺织业;诸色户计;斡脱钱;元代的“钞法”;元代大运河;延祐经理;《马可•波罗行记》;海上丝绸之路;杂居与散曲;《授时历》。
第4周
10-20小时 (八)明清时期
1、明朝
朱元璋建国;明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的强化;三司;三法司;科道;卫所制度;里甲制度;胡蓝之狱;空印案;《大明律》与《大诰》;厂卫制度;靖难之役;内阁;票拟;仁宣之治;土木之变;南宫复辟;大礼议;庚戌之变;万历新政的背景、内容及其成效;东林党;阉党;复社;明末三案;崇祯的“攘外必先安内”国策;明初恢复经济的措施;“黄册”与“鱼鳞图册”;“本色”与“折色”;“里甲正役”与“杂泛”;开中法;明中叶商品经济的高水平发展;“机户”与“机工”;一条鞭法;“三饷”;明末大起义;南明政权;“九边”;奴儿干都司;土司制度;朝贡贸易;郑和下西洋;海禁政策;嘉靖倭患;隆庆开关;耶稣会士来华;早期的“西学东渐”;阳明心学;泰州学派;市民文学;四大科学著作;《崇祯历书》;明长城;北京紫禁城。
2、清朝(1840年前)
后金的建立;萨尔浒之战;清军入关;八旗制度;绿营兵;议政王大臣会议;总督和巡抚;分守道与分巡道;秘密建储制;军机处;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平定张格尔叛乱;土尔扈特东归;金瓶掣签制;改土归流;川楚白莲教起义;“圈地”与“投充”;清初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摊丁入地;永佃制;康雍乾盛世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影响;清中期人口急剧增长的条件和影响;洪亮吉的人口理论;开豁贱籍;保甲制;乡族组织;《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闭关政策;马戛尔尼使华;广东十三行;明末清初三先生;博学鸿词科;文字狱;《四库全书》;乾嘉考据学;吴派和皖派;史考三书;《文史通义》;明清档案。
第5周
10-30小时 (一)鸦片战争
1、19世纪前期的中国与世界
清王朝的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觊觎中国;闭关制度;中外贸易与鸦片走私
2、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
禁烟运动;鸦片战争与中国军民奋勇抗英;不平等条约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开端;新思潮的兴起
(二)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1、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与太平天国各项制度;北伐与西征;天京事变与领导集团的分裂;《资政新篇》与太平天国后期斗争;曾国藩与湘军
2、第二次鸦片战争
修约活动;亚罗船事件与马神甫事件;《瑷珲条约》、《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辛酉政变与清廷政局变动
(三)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官办军事工业;官督商办、官商合办民用工业;交通业的发展;创建海军与筹设海防
2、私人资本近代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3、兴学育才——洋务运动的深化
洋务学堂的设立;派遣幼童赴美留学;官费生徒赴欧洲留学与考察;早期维新思想
4、近代外交关系的建立
近代外事机构与体制的构建;走向世界的出访活动;驻外使领馆的设立
(四)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
1、从边疆危机到甲午战争
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及其危害;“公车上书”与反割台斗争;瓜分狂潮的形成与列强资本输出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觉醒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的新动向;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早期活动;改良思潮与维新运动的兴起
3、戊戌变法运动
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维新运动的高涨;光绪皇帝亲政与百日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把握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情况。
3、掌握一定的史学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现象。
4、通过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和分析,培养人文精神、民族自豪感和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第6周
10-20小时 (五)庚子国难与清王朝的最后改革
1、各地教案与义和团运动
反教会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义和团的成分、组织和口号;八国联军入侵与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东南互保运动;《辛丑条约》
2、从新政至预备立宪时期的政体改革
光绪末年的新政改革;预备立宪政体改革的序曲;预备立宪时期的各项改革
3、列强侵华的新形势与人民的抗争
列强掠夺中国的铁路、矿山;日俄战争与英国入侵西藏
(六)清王朝的覆亡
1、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与革命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的成熟和商会的涌现;民主革命与立宪运动的高涨;民主革命思潮的勃兴;孙中山早期的活动与思想;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三民主义;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2、清王朝的覆亡
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立宪派的三次请愿活动;收回矿权、路权与保路运动
3、武昌起义与清帝退位
武昌起义;袁世凯东山再起与南北议和;袁世凯逼宫与清帝退位;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经验
(七)晚清社会与文化
1、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开埠通商与城市近代化;物质生活的新变化;晚清婚姻家庭与习俗的变革;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
2、晚清时期的灾害与荒政
持续不绝的灾荒;灾荒的严重影响;救灾与防治
3、科举制度的废止与晚清教育改革
4、学术思想及其成果
进化论的传入;当代史研究的兴起;边疆史地与世界史地研究的兴盛;史学研究的新局面;诗与散文的繁荣;晚清小说与此间外国小说的翻译;白话文与拼音的提倡;戏剧、音乐、电影艺术的改良与引进
5、近代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发展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端;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确立;近代建筑的传入与发展
...
第7周
15-40小时 (八)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初期历史演变
1、中华民国的建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清帝逊位与政权北移;国会变异与内阁更叠;独裁统治与帝制灭亡
2、军阀政治演变
军阀割据大势;新旧约法之争与府院之争;军阀政治与社会动荡;弱势外交
3、**初创与国民革命勃兴
**建立;民众运动掀起高潮;第一次国共合作;黄埔军校与平定商团叛乱;五卅运动与全社会动员;广州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南方民众运动的勃兴;武汉国民政府成立;内争与**事件;武汉国民政府危机
4、民国初年经济、社会和文化变迁
夹缝中的财政体制;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东部城市巨变;农村社会的变动;思潮纷涌与观念冲突;新文化运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东西文化论争;新式教育的推进;舆论、学术及文艺新变化
(九)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
1、统一中国的内战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二期北伐;中原大战;武装起义与红色割据;“围剿”与反“围剿”
2、寻求政治集权
新三民主义;确定“党国”体制;强化行政与社会控制;法西斯主义泛起与特务体系构建
3、财政变革与经济发展
财经政策重大变革;金融资本国家化及其影响;十年经济建设概况
4、土地改革与乡村社会
国民政府农村政策及其失败;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乡村改造的诸种尝试
5、多元化的文化教育
近代文化的发展与成熟;城乡教育若干模式;生机勃勃的社会科学;科学技术艰难起步;三大宗教的发展
6、日本侵华与抗日初兴
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统治与东北抗日;一·二八事变;日本蚕食华北;抗日救亡运动勃兴;西安事变
(十)八年抗战
1、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中日国力的对比;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2、战略防御阶段
国共两党抗战方针;日军攻掠华北;淞沪会战与南京大屠杀;徐州会战;中共开辟敌后战场;武汉保卫战
3、战时体制变异
政治集权;战时经济体制运行;官僚资本膨胀与腐败;战时外交与世界支援
4、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侵华政策转变;汉奸势力纷起;敌后游击战争与中共政治变革;国共关系起伏;正面战场持续抵抗;中国军队入缅作战
5、抗日战争胜利
豫湘桂溃败;局部反攻与战后政治方针;日本无条件投降
6、社会变动
社会重心西移;农村经济衰落;恶性通胀与民众负担;抗战文化风起;敌后根据地社会变化;沦陷区实态 ...
第8周
10-40小时 (十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终结
1、战后政治局势
战争遗留问题的处置;政治联合构想的失败;停战谈判与政协会议;民众的反内战运动
2、内战爆发
“戡乱”内战开始;制宪“国大”召开;战场的攻守转换
3、经济与社会总危机
美国独占中国市场;财政总危机;经济的艰难维持;恶性通胀与社会动荡;教育危机凸现;台湾“二二八”事件
4、结构性的政治腐败
三民主义信仰危机;国民党自我解体;权力运作无序化;“行宪”国大丑闻
5、南京国民政府崩溃
“第三条道路”的失败;“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国共军队大决战;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
第二阶段:强化提高阶段(2017 年7 月—— 2017年 11 月)
注:7-8月 要关注新出台的2018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看与往年有无变动,变动往往就是出题的重点所在。
阶段目标 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
分清、整理、掌握重难点,完成参考书配有的习题训练。
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整理真题答案。
(一)参考书深入复习计划
1.
复习资料 周次 相关知识点的建议学习时间 学习内容
(要求说明:章节要求、知识点、考查题型、分值) 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国史纲要》
《大学中国史》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史学概论》 第1周18-24小时 6-8小时 1.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
2.春秋时期列国争霸及其实质意义
3.儒家学派的思想及其产生的背景
4.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变法改革
5.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及其意义
6.秦统一的条件和意义
7.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8.秦朝的中央官职和地方管理制度
6-8小时 1.黄老政治实施的背景及其表现
2.文景之治的背景和影响
3.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体制的措施
4.董仲舒的思想
5.汉武帝的财经政策
6-8小时 1.王莽托古改制的内容及其失败原因
2.丝绸之路
3.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4.累世公卿集团的形成
第2周
15-30小时 6-8小时 1.庄园经济的形成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条件
3.诸葛亮治蜀的业绩
4.魏晋玄学产生的背景及其内容
5.门阀政治出现的条件及其特点
6.淝水之战秦晋胜负的原因及其影响
6-8小时 1.寒人典章机要
2.东晋南朝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及其意义
3.太和改制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4.北魏均田制的条件及其变化
6-8小时 1.隋朝统一的必然性
2.科举制的创立和影响
3.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4.隋朝的历史地位
第3周
15-30小时 5-30小时 1.隋唐科举制度内容、特点及其意义
2.唐代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3.唐朝刘晏的经济改革
4.唐朝两税法实施背景及其意义
5.唐朝的古文运动与新乐府运动
6.周世宗改革
第4周
30小时 5-30小时 1.宋朝中央集权体制的强化
2.宋朝的积贫积弱形成原因
3.熙宁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失败原因宋代农业的新发展
4.宋朝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
5.宋代社会阶层的流动
6.三大发明及其影响
第5周30小时 5-30小时 1.四等人制
2.行省制度
3.元代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
4.元末反元起义
5.海上丝绸之路
第6周30 5-45小时 1.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措施
2.明朝的卫所制度
3.万历新政的背景、措施影响
4.一条鞭法
5.明初恢复经济的措施
6.明朝中叶商品经济的高水平发展
7.清朝军机处
8.平定三藩
9.清初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10.康乾雍盛世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11.清朝中期人口急剧增长的条件和影响
第7周 5-30小时 1.鸦片战争
2.太平天国运动及各项政治制度
3.辛酉政变与朝廷政局变动
4.中日马关条约及其影响
5.百日维新的内容影响及失败原因
6.孙中山及三民主义
7.清末收回矿权、路权及保路运动
8.武昌起义的内容及影响
第8周 5-30小时 1.辛亥革命的结果及影响
2.晚清教育制度的近代化
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4.新旧约法与府院之争
5.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容及影响
6.中原大战
7.**的工农武装割据
8.乡村改造的诸多尝试
9.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10.国共第二次合作过程及影响
11.国民党政权的自我解体的原因
(二)历年真题学习计划
复习资料 周次 建议学习时间 学习内容
(要求说明:重难点、考查题型、分值) 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备注
历年真题 第1周 3-5小时/套题 做2013年真题 本次浏览真题,不一定都要会做,但要弄清每一道题属于书中的哪一章、哪个知识点。通过做真题要了解考试形式、考试重点、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
第1周 3-5小时/套题 做2014年真题
第2周 3-5小时/套题 做2015年真题 掌握出现的名称解释、简答、论述题
第2周 3-5小时/套题 做2016年真题 总结答题的层次,答题速度掌握
第3周 3-5小时/套题 做2017年真题 了解最新的真题与往年真题差异、对比考纲新变化,考虑是否对应考纲所提。对18年考研真题出题有大致方向性的推测。
第3周 3-5小时/套题 整理真题答案 整理所有真题的答案。真题答案一定要完整。整理过程中,每道真题,尤其是比较复杂的 分析题目不能少于三遍。
第三阶段:冲刺阶段( 2017年11 月——考前)
阶段目标 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
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分析真题的出题思路,做专业课模拟试题。
复习
资料 周次 建议学习时间 学习内容
(要求说明:重难点、考查题型、分值) 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备注
指定参考书、历年真题、专业课笔记、模拟题等 第1-3周 10小时 分析真题的出题思路,预测本年度可能考查的内容和出题思路 注意是预测,而不是押题,不能留死角。有时间的话,应当在保证重点的前提下,兼顾零散知识点。
16-20小时 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 记忆性的重点和真题答案可以背诵下来,这样能够让学员融会贯通,理解更加深刻。
12-16小时 全真模拟,强化考点意识 1.要注意培养考点意识,学会用标准的答题方法解答相关问题,多做模拟试卷,进一步归类整理总结。
2.多做一些模拟练习是必要的,可以让自己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对以前没有充分注意到的知识点拾遗补缺
第4周 12-16小时 查漏补缺,看看哪些章节还没掌握好,再仔细复习一下。 1.将散落在各个题目中的知识点串成串,连成片,直至复原成完整的意象。
2.对照大纲,看看自己的知识点是否理解到位、准确。
第5周 6-10小时 全面回顾,回忆知识点、易考题目及答案,准备应考。 有个别重难点实在不好记,可以先标记一下,考前一两天,甚至考前一两个小时再看,但这种题目不宜超过3-5个。
五、经验分享——“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说起学长当初备考那些事,真是一场不疯魔不成活的战斗。因为从大一到大三从没有考虑过要考研究生,大四也是9月份,老妈打电话说你也没事,女票也分了,要是不急着结婚就去考个研试试,当初你哥毕业让他考,他一结婚就再也不想考了,我纳闷,我不结婚还怪我咯。不过这个时候我也是处于迷茫期,毕业后直接找工作的话,在昆明地界也就3000左右工资。考事业单位也是有着户籍专业限制,再加上自己做过一个月高中历史辅导。同时自己做了一个“鬼脸高中历史”的公众号,觉得自己老是借用其他人的东西,没有原创的话,自己的公众号也是死路一条,就突然想提高一下历史方面的水平。考研也就是老妈一句话是导火线,面临就业压力是外在刺激,再加上自己想提高历史水平做自己的公众号。于是乎内外作用力导致自己想要试一试考研。
从想要考到必须考,都是要找考上的人取经。我找到我哥在昆明理工大学读研究生的同学,向他求经。那个哥还纳闷,我这种好动的人怎么突然想要考研了。好像我这种喜欢社会实践大于学校学习的性格不符。他开始给我说考研是一个神马情况,首先选择专业,在选择学校。我肯定要选历史学啊,兴趣所在,其他的经济学金融学再赚钱我也不好那口是不是。然后他给我说英语要看你考英语一还是英语二,两者难度不一。回去先下载个考研帮,上边很多经验贴,资料等等。还有就是问我要考回去河南还是昆明这边。我取经回去后开始网上找,问研究生的一个学姐问她认不认得云大的学姐,我已经确定要考云大历史学,那时候从没有其他想法,就是只去云大读历史学。其他学校和专业完全不考虑,张雪峰老师在他的考研视频当中还说,选择专业和目标学校都要根据个人兴趣,本专业和学校情况,搞的很复杂的样子。而我则是自然而然选择云南大学,专业是历史学。然后我就开始下载考研帮app,查看了东陆风华的论坛,以及加了云南大学考研的群,知道了考纲和参考书目,明白了历史学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史学史、历史地理学等等专业。而我就知道古代史,对其他也不了解,因此目标就是云南大学中国古代史,考642中国史基础。
因为我的考研都是悄悄进行的,主要是9月底才考试网上买教材,资料就怕时间来不及,所以基本上没人知道我要考研,除了老妈知道。或许你会说睡在你上铺的兄弟不知道吗?他还真不知道,因为一个宿舍大部分都在沃尔玛实习,我也是11月初才办理离职手续,专心备考。我进入完全状态实际上是在11月中旬,其后都是不疯魔不成活的学霸模式。
言归正传,知道自己要考英语一,专业课642还有政治,我最不担心的就是政治,政治基础一直都很好,所以自己并没有花费大量时间。当然政治最后发挥的也是很好,80分。政治我直接买了800题,做题来记忆知识点,因为时间来不及我细扣。后边买了一份风中劲草的知识点,来辅助全面扫描知识点。自己平常做选择题很快的,做完后对答案,琢磨一下错题,错在哪了,是知识点不知道,还是理解的不到位?然后红笔标记,错题就是提高自己的地方。多选题就是容易出错,谁都是一样。主要是对多选题进行研究,题干怎么问的,答案选项表述是对的但是跟题干没关系,你选了也是白瞎。大题自己刚开始没有做,顶多看一下问题,看一下材料。平常就是背背小知识点,做选择题,看错题。到了最后一个月,开始购买肖秀荣的八套卷和预售的四套卷。八套卷刚开始做,都是做完,纠错,后边发现时间来不及,把所有选择题都做了,大题看看材料,看看答案的表述。没时间了,最后一周才开始背四套卷的大题,基本上都背了,有些是在难记,那就死记呗,大题没有神马套路,你把肖秀荣教授的背了,考试时候就可以开挂了。事实也是,考试政治,我都是开挂蹭蹭写,就嫌弃自己少长了一只手。结果也不错,80分。
英语备考的话,就是一场被虐千万遍的血泪史。英语基础不太好,四级考了四次都没过。考研英语真题就是天书,我就选择近10年的真题,其他的有时间在做。因为我购买的是华研英语,上边赠送了单词卡片,可以折叠。放在口袋里,每次都是早上去自习室背30分钟,上厕所看几分钟,中午午觉醒来抄写20分钟。做第一遍的时候就,天书。第二遍,稍微有点理解,第三遍,就有点感觉了。没有烦人的听力,阅读还是有一定的套路可以遵循的。第一道基本上都是对应第一段,段落对应题。我想做第四遍已经没了时间了,顺便提一下,在考研英语的摧残下,英语四级也捎带过了。再考两次四级,我都可以召唤一条神龙了。
专业课642备考方面,我除了教材就是长孙博的三本资料释和真题。其他资料没有买,也觉得来不及看。然后下午看教材,总结知识点。我后边找到一个云大学姐,她给了我一份总结的考纲知识点,最后我才发现那个是多麽的宝贵。我晚上是复习效率最高的时候,一般研究一下云大真题,做成真题笔记。看了长孙博的资料,发现他总结答题套路很不错,历史类答题要有层次感。论述题要发散性回答。每天晚上都是要熄灯才回宿舍,我是一个人备考,往往更加有效率,因为这也是一场个人精神和意志的斗争。我为了提高自己的历史知识,一般晚上听懒人听书,《一本书看懂中国史》很不错,基本上都是听着睡着。主要是潜意识输入历史知识和历史意识。虽然看起来没用,实际上都会融入到你的历史认知。还有就是看点精彩的历史短视频,多种形式来摄入历史知识。因为考研原因,自己的“鬼脸高中历史”很少更新,即使会掉粉也木法啊,令人的高兴的是,那段时间每天都有一个的上涨,也给了我继续疯魔的备考的动力。我对云大历史真题很重视,看了那么多的教材,感觉还是脑子里没有东西。于是,我放弃了大量的名词解释,开始对真题的背诵。从2003-2005年,2013-2016年真题都背的烂熟,才感觉有点底气。这个时候也距离考试没多久了,我为了把握对历史答题的速度。把历史答题卡扫描出来,也用三个小时来训练,模拟考场的训练加强了我对历史考试和答题的了解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更有意思的是考试前一天,我住在昆明一二一大街的那家宾馆,看了一下自己红笔标注的预测题,又想了想,觉得长征应该会考,两税法还有辛亥革命也可能会考。于是又大概记了一下。第二天专业课考试,哎呀我去,名词解释感觉一脸懵逼。把明朝解释会做的做了,史料分析倒是看懂了,不就是《史记》嘛。虽然并没有看过全书,也是见过猪跑的人。简答题有难有易,还是复习到位了,都不是问题。我的不足,在于对考纲的认知不到位。后边两税法和长征考到了。当时会写的时候,龙飞凤舞,就是感觉时间不够用。答题时候一定要先做会做的,不会做的先放弃,不然后边论述题就会有点得不偿失了。总之还是预祝18考云大学弟学妹成功,获取云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关注微信公众号“鬼脸高中历史”可以免费咨询问题。
辅导收费标准:45分钟为一个课时,一个课时120元,共计40课时 请问有没有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课的考纲知识点?或者推荐的真题什么的?谢谢~
我有文博三年的真题和其他资料,不过你要是买全面的在东录购买好一点。考纲有,考纲知识点梳理就没有总结。 哇,吸引性极大
那就好好加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