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axie 发表于 2007-4-22 16:40:32

十三、毕功于一役
  
  按照原来的计划,我要在2001年底进入完全的考试状态,和以往不同,我给了自己三次机会,如果三次都没有考上的话,我打算彻底放弃,我想:如果三次机会都没有考中,上帝一定对我另有安排,或许会经营一家小公司,或许还会继续给人打工,但是我决定接受这种安排。
  
  在2001年的上半年,我的工作任务明显加重起来,设计项目一个接着一个,我还不想就这么把工作推到一边,把宝押在考研上。我边工作边调整,慢慢的把重心调整到考试上来。
  
  在这个阶段,我已经系统的把所有课程都重新巩固了一遍,即便是不进行考前强化,我觉得也能上线。但是我还是不放心,因为太多的事情告诉我:如果轻视困难,困难就会重视你自己;如果我们重视困难,困难会自己悄悄的溜走,不给你添任何麻烦。我还是决定在10月份后进行4个月的集中复习,换言之,我必须在下半年对工作和学习做个取舍。
  
  2001年的上半年很快就过去了,我自己也是在工作的疲惫中脱离出来,进入了考研状态。
  
  我在10月份国庆节的时候请了一个长假,当然不是以考研的名义,不过领导和我的关系还算是不错,默许了我的请假,至今我仍然十分感激他们对我的宽容,如果不是他们放我4个月的大假,我不会那么有信心的进入考场。

我的考前准备开始了。
  
  我的考前准备是这样安排的:
  1. 10~11月是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用于进一步巩固已有的知识,数学要系统的通过习题进行强化,力争把每个知识点都掌握起来,把薄弱环节压缩到10个以内;英语要把单词量稳定在8000~9000,每天定时朗读1.5个小时;
  2. 12月份是个关键月份,这个阶段我的主要任务是把前面已经巩固的内容全面强化起来,尽可能的消灭各种暗礁和堡垒
  3. 1月份的任务比较简单,就是进行考前模拟,让自己的状态完全进入到考试中去。
  
  这4个月的准备是记忆犹新的,我每天基本上需要学习10个小时以上,时间在我眼里已经切成一块一块的,每一块都有确定的安排,每一块都有确定的指标,计划表每天都压在玻璃板下面,时刻提醒着我下一步该干什么,上一步到底干错了什么。我的脑子全速运转,指挥着我把一本书换到另一本书上,周而复始的学习着枯燥的考试内容。
  
  每天早晨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计划,想完了计划就爬起来做我自己该做的事。在那个冬天里,由于长时间坐在桌子旁边,我居然在自己家里把脚冻得肿起来,妈妈只好让我穿着过时的老棉鞋,才没有继续肿下去。
  
  在准备进入到关键性的阶段,我的情绪出现了起伏,我想每个考过研的朋友可能都有这个经历。焦躁、痛苦、看不进去、想发怒但是又找不到对象,我这样的体验大约持续了一周多一点,才慢慢平息,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因为这个耽误太多时间,我的准备工作如期进行下去。
  转过年来进入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我进行了大约4、5次模拟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不是不会就是会的也没有作对。我曾一度怀疑我自己的能力,但是后来我看看周围的备考者,似乎超过我的还没有几个,我才稍微有些释然,也许是自己吓唬自己吧?
  
  最后考试的时候到了,我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努力记忆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意外和补救措施。这让我回想起我高考的时候,自己是怎么得意洋洋的进入考场、又是怎样失魂落魄的面对自己惨不忍睹的成绩的情景。我默默祈祷:“也许那确实是上帝的安排,能让我有更多的体会和经历,能让我回到考场,回到我喜爱的研究和学习的场所,我万分感激。希望自己能够把握住一切。”我想,是生活的紧张和挫折,让我学会了谦卑和达观,如果不是在社会上挣扎这么几年,我不会有这种体会。
  
  最后那三天是煎熬的三天,我的考试时间把握的还不错,基本上没有什么失误,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我觉得上线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当考完最后一门,走出考场的时候,太阳暖洋洋的罩在身上,我走路也有些轻飘飘的,什么也不想去想,什么也不想去做,城市也变得十分高远晴朗,生活的美丽又重新回到我的生活中来了。
  

lanaxie 发表于 2007-4-22 16:41:11

作者:都城南庄 回复日期:2006-6-29 14:17:42    
  作者:海棠如醉 回复日期:2006-6-29 13:07:23 
    前几天看楼主的帖还倒颇为感动,但是楼主接下来大谈学习方法,真的是要蹶倒了!不就是个土博士吗!还炫什么方法哦!考博又不是难事。只要英语过关,和导师熟识。
  
  *****************************
  
  很高兴看到这么直爽的意见,真的。
  我想说说我写学习经验的内容的原因:
  第一,我不想让更多的自考生再没有老师和同学的情况下浪费太多的时间去摸索,因为我也是自考生,我知道没人帮助的辛苦;
  第二,虽然人常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是我要说的是,我再高中学习情况很好,至少是个佼佼者,从来没有想过会考不上本科的情况,我多写一点备考的教训,主要是不想更多的朋友不要吃亏;
  第三,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从社会上考学的人,和在学校里面考的环境完全部一样,他们需要协调很多的因素,比如家庭、比如婚姻、工作等等,我是过来人,我象我的建议会对他们有点用处;
  
  对于你的不客气,我很理解,我是个土博士不假,我现在已经不再想出国留学之类的计划了,虽然我有那么多同学在国外读书结婚生子,但是人的路实在有千万条,我不能选择环境,何况我还要养我的母亲。
  最后祝你成功!
  
  
  */*/*/*/*/*/*/*/*/*/*/*/*/*/*/*/*/*/*/*/*/*/*/*


作者:都城南庄 回复日期:2006-6-29 14:28:40    
  
  
  作者:wangjia_2001 回复日期:2006-6-29 13:18:12 
     又是个白痴自以为成功的,而且把所谓的学习经验也贴出来丢人的,我拜托你,你都三十几的人了,读了硕士,博士了,还在谈学习?你导师谁啊?你以为是中学生啊,努力学习,打好基础.你现在是搞研究,懂不懂?
    搞研究重点的是什么?不是学习,不是发Paper(虽然很重要).需要的是Idea!怪不得中国的科研水平太烂了,博士也太烂了,都被人当做改善伙食的用具了!
     最近什么自考生考研考博的帖子挺多的.丫最烦这帮逼!自以为成功,很拽的样!其实在学校里,导师最讨厌的是这些人,但是没办法.国家分数线达到了,不录取就到学校闹!所以后来教育部门搞了个复试!专门淘汰这些专门来改善伙食的自考生!
  
  *************************
  
  
  你对于研究的看法和我基本相同,对于研究最重要的是idea,这一点我和老师的看法也是一致的,如果有机会,我想你一定还有更精彩的见解。
  
  我在主贴里面对于自考的弊端已经做了阐述,希望你能自习看看,我想我们的表述不会相差太远
  
  我和我的导师关系很好,我今天上午还和我交流去德国研究应该注意的事项,我主观上认为我和导师的关系还不错
  
  至于你对我导师的身份问题表示置疑,我很遗憾,我导师是原来863专项课题组组长,抱歉不能透露他本人的名字。
  
  第三,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很拽,我自己是个平常人,智力一般,我来北京见了太多的牛人,早就把自己列为普通人了,呵呵。
  
  自考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就像农民尚且需要尊重,自考生为什么不能得到应有的待遇呢?规则应当针对能力,不应当针对身份,这是我的一点小小建议,不知道你是否认同?
  谢谢你的顶贴,希望还能交流!
  
  ******************************

lanaxie 发表于 2007-4-22 16:42:01

说到这里,我非常感慨,我们这个家族似乎一直没有考试运:
  1. 我堂哥在88年考了山东省文科第5名,但是因为保守报了山大
  2. 我姐姐辍学
  3. 我高考失利,仅仅上了大专
  4. 我大表妹02年高考,平时成绩很好,但是高考考了627分,只能去山大,冲击北大清华失败
  5. 我二表妹03年高考,平时全县第1、2名,高考失利:567分,去了北京化工大学,好在六次一等奖学金,学费全免,还有盈余,希望这次考研冲击北大成功;
  6. 我三表妹05年高考,失利,成绩657分,填报志愿失误,去了吉林大学,可惜
  7. 我侄子05年高考,失利,成绩653分,只能去山大信息工程,可惜;
  8. 我另一个表妹今年高考,失利,在山东省排240名,报志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希望如愿
  9. 明年我侄女高考,目前全县第2名,希望能够如愿
  
  很多朋友看不上我们自考生,尤其是山东人,我只能说我们并不笨,但是生活、命运、出身有时候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只能承认现实。
  
  很多人起点是不一样的,我宿舍隔壁的博士今年34岁了,烟台的,当年全省前十名去了国防科大,现在在石家庄一个单位猫着,军队体制谁也左右不了,他笨吗?
  
  希望朋友们不要太难为那些来自偏远、不知名、看上去土里土气的学生、考生,他们和我们任何一员一样,他们更不幸,他们理应获得更多的同情和支持,而不是鄙夷,如果有朋友同意我的想法,我就很高兴了。
  

lanaxie 发表于 2007-4-22 16:42:58

 十二、告别单位
  
  在考完试之后,我又回到正常的工作中去,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多少知道我考研的事情,有的只是装装糊涂,比较熟的,就私下问问我得考试情况,我只能说“差不多”、“还凑合”之类的话,虽然表面看不出什么,但是自己心里却十分着急,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成绩能够及早的下来,也好知道下一步到底该怎么作才比较晚稳妥。
  
  我的成绩在3月份的时候下来了,不高:378分。
  
  我想如果正常发挥的话,我还可以再高10~20分,但是也只能如此,好在我报考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是355分,我已经满足了。
  
  也许知道自己将要离开这个工作了将近7年的单位的缘故,我多少有些伤感,尤其是要离开自己喜欢了7年却止步于一尺距离的姑娘,格外让我恋恋不舍。她是个聪明的女人,我想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她应该早就体会的出我对她的感情,虽然我们是那样的默契,可是谁也不想说破,谁也不想走出致命的一步,这是上帝的安排和宿命,我只能坦然接受。更何况她的丈夫是那么的爱她,视她做生命中的珍宝,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由于事前和单位领导沟通的比较好,在调档的时候没有怎么为难我,只用了两天就办完了。因为我的劳动合同是十年,还有三年才到期,人事部们的负责人格外体谅我的情况,在计算违约金的时候,按最低基本工资结算,只要了我1000多块钱。
  
  当我揣着厚厚的档案离开人事部的时候,天已经接近黄昏,郊外的风吹乱了我的头发,一趟趟班车迎着夕阳,缓缓驶出了单位大门,我忽然觉得,原来曾经让我感到厌倦的工厂生涯,原来也是那么浪漫和多情,我年轻时的最爱、拼搏的激情、我的消沉和快乐,都要永远留在记忆里,伴随着我进入下一个人生的旅程。

十三、平淡的硕士生活
  
  我听到过这样一句很经典的话,用来形容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再恰当不过:“我奋力推开了天堂的门,却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我不敢说推开了天堂的门,但是大失所望确实不假。
  
  我所报考的院校在近年来的排名一直在国内15名以内,应该说是所不错的大学,久违的校园气氛让我激动了许久,我是一个校园情结很重的人,我曾经的愿望是:如果不是当学生,就在学校里教学生,或者做研究也可。现在盼望已久的机会就在眼前,我却感到兴奋不起来。
  先说说教学环境:
  
  在我进入研究生学习之前,我一直认为每个研究生都应当拥有自己的基本科研条件:一套桌椅、一台说得过去的电脑、一个能够接触到前沿理论的氛围,如果这个条件都不能满足的话,我无法想象招来研究生究竟有什么用处,除非目的就是圈钱。但是不幸的是,我们这所全国重点高校却连这样的条件也没有具备。硕士第一年基本上没有机会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一是没有自己的地方,二是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作,如果有的话,也基本都是一些杂活。除去个别财力比较雄厚的老板,大部分硕士都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第一年。
  
  至于第二年和第三年的硕士研究,也主要依赖于学生本身的素质和自觉性,虽然说硕士阶段是锻炼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阶段,但是连基本的引导和科研条件都不提供,总是强调学生的自身原因,总是不免有推卸责任的嫌疑。
  
  再说说我们的导师:
  
  如果说在硕士阶段里,什么因素对于学生的影响最大,那毫无疑问应当是老师的因素。很多学生都是在懵懵懂懂来到陌生的学校,又懵懵懂懂的选择了一个老师,最后稀里糊涂的毕了业。等一切都明白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原来只是在校园里又空走了一遭,又多吃了两年食堂无味的饭菜,又浪费了两年青春时光而已。学生有没有责任,我认为是有的,这同样也是中国教育的责任,但是最直接的责任者,我认为还在于导师是否尽到了他传道、授业的责任。至于“解惑”,我们只能笑笑说:更多的时候, 是老师需要我们给他“解惑”。
  
  客观的讲,我的导师应该是很热心的人,我之所以能上研究生,也多亏了他的帮忙,因为我的自考毕业证由于省自考办的拖沓,一直到2001年底还没办下来。这在我报考的时候造成了很大麻烦,好在我导师帮忙说情,才勉强同意报名,没有让我再轮空一年。很自然而然的,我在研究生期间仍然选择他作为我的导师,尽管从业务水平上讲,我认为我应该还有更好的选择 。
  
  确切的说,我和我导师在科研上的沟通,是在毕业论文的答辩那一天进行的,在答辩之前的三年里他很忙,我也很忙,他一直不了解我到底做了什么。他在第一年给了我一个题目,这个题目非常宽泛,我在很长时间里面不知道该从什么角度下手,一直到研二暑假,我才有个大体的思路,然后匆匆凑成了一篇论文,好在没有耽误毕业。
  
  我的导师虽然不怎么管我,但是我还是非常感激他,因为他至少没有限制我什么。我学什么、怎么学都是我的自由;在我需要时间的时候,只要是打过招呼,他会尽可能的安排别人去做;当遇到挣钱的好机会时,他会首先想到我,算算这几年的收支还颇有盈余;他生活的方式比较粗豪,和我还比较对味口;他对我的前程很关心,说过“读博士要到更好的地方,就不要在我这儿读”的话,而且在我的推荐表上极尽溢美之辞。因此尽管有一段时间,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但回想起来,我觉得我很幸运。
  
看看我其他的同学,有的很幸运地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老师,有的就很惨,例如:
  
  同学甲:
  
  老师要求一天在实验室,不准干杂事,不准请假,专心致志给他挣钱,一时不在就打电话找人,如果稍有微辞,便以毕业相威胁,事实上,他确实有学生毕不了业。
  
  评价等级:惨。
  
  同学乙:
  
  老师不给课题,不让毕业,只让学生干活,一切费用自理,如果学生干不完就不给报销,手下博士3年不开题、6年不毕业有之;自掏腰包几千元给老师干活一分不报者有之。该老师大吼大叫是典型特征,一毛不拔是基本属性,不学无术是圈内共识,名言是“只要不吐血就给我干”。
  
  评价等级:惨不忍睹。
  
  其余的我就不想多说了,我只是想说,如果能够在硕士期间找到一个自己喜欢、也能给自己以帮助和引导的老师,是学生莫大的福分。如果老师确实能力有限,不能提供你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和老师处理好私人关系,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自己学会寻找出路和对策,否则很可能在抱怨和空虚中度过人生中重要的三年过渡期。
  
  对于那些遇人不殊的研究生朋友,我确实感到很遗憾,这种妄负师者尊称的人确实可恨,而且你们又格外不幸。
  
  如果还没有选定导师的,一定要睁大眼睛,仔细的认个清楚,同时做好两手准备,避免一个老师落了空,掉到了谁也不想去的老师手里;已经落进去的,一定要忍耐一下,尽可能不耽误毕业为准,学会适应很难受的环境也是一种锻炼,希望你们能够度过这段黯淡的日子,吃一堑长一智,牢记不能再犯这种错误。
  
  我第一年的硕士生活基本上就是本科教育的翻版,上课、泡图书馆、写作业,至于教材很多都是陈旧不堪、新瓶装旧酒的。闲暇时光挣了点小钱,大钱能挣,但是需要时间,我不想过多的分散来之不易的三年研究生阶段,就没有想太多,总之,很平淡的。

lanaxie 发表于 2007-4-22 16:43:46

十四、我以为我找到真爱了
  
  在心情暂时得以放松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已经27、8了,妈妈对于我婚姻的催促一天紧似一天。尽管我对于以前的那段感情无法忘怀,但是不管从那个角度讲,沉湎于过去的感情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家人的不负责任,何况自己已经脱离了她存在的环境,周围已经不再有她熟悉的气息,我想,也许我应该成个家了。
  
  过去有一个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女孩或明或暗的对我作出过表示,一度曾经被同学认为我们就是一对,但是我装聋作哑,以至于无疾而终。后来硕士期间又有一个女同学请我吃饭爬山等等,没有明说,但是我知道她的意思,同学们极力撮合,也因为我的毫不主动而失败,如此者种种。
  
  我当时只所以不去尝试,主要是因为我并没有感到爱情的触动,如果勉强自己踏入感情的禁地,可能最后受伤的是两个人,如果没有办法把握结局,我就不太敢开始,这是我的性格中很大的弱点,但是自己总是克服不了。
  
  当我流露出想要成家的愿望后,同学们忙起来了,亲朋好友调动很多的资源为我操持,尽管学业和自己的事情很忙,前前后后也有见了不少女孩子,我要特别的感激朋友们的好心,即便是最后没有成就缘分,我也特别珍视他们为我的幸福作出的努力。
  
  相亲的女孩子来自各个地方、各个单位的都有,大部分交往都没有超过一两个月,有的见一面后便不再联系,有的就再见了几面后也没有了音信。有的我想再约,但是姑娘不同意;有的姑娘想再了解一下,但是我又没什么感觉,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说些比较明确的话让对方失望,总之,大多数情况是有缘无份。
  
  曾经有一个姑娘和我谈了较长一段时间,起初我的感觉很平淡,但是随着深入觉得姑娘确实是个很不错的女孩,人很热心,很善良,年龄也相仿,但是一两个月后却感到自己进展不下去,仅仅停留在好感的程度上,但是姑娘却已经深深的陷入了进去,对我的热情和付出远远超过了我对她,最后我在她的爱情攻势下落荒而逃,至今让我愧疚在心。
  
  在整个相亲的过程中,我见到的所有女孩子都是很好的女孩子,不论是由于我的原因还是对方的原因没有在一起,我都很知足。对于曾经喜欢过我的姑娘,她们的知遇之恩我无以回报,只能默默祝福她们都有好的归宿。

 这时,一个姑娘偶然闯入了我的生活。
  
  她是我宿舍老大的师妹,比我要低一级,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印象并不是太深。只是感觉姑娘胖乎乎的,看上去很朴实的农村女孩。后来偶然的机会,她宿舍的同学想学一个专业方面的软件,周围又没有几个会的,不才我还粗知一二,就找到我希望能帮一下忙,我就答应了。
  
  最后的结果是她加了我的qq号,我们就这样熟悉起来。
  
  最初的交往是简单愉快的,我也没有什么企图,就是把她当成一个妹妹一样看待。如果彼此见面,就说几句笑话,逗得她哈哈大笑;或者教她一点做事的方法,尽可能的少走一些弯路。我当时已经不再奢望会有什么奇迹发生,一是因为她比我小4岁,二是我已经知道她也有男朋友,而且对她很不错。
  
  后来的事情发展很出乎意料,她的老师因为工作调动,在她第一年下学期就转到北京一个高校教书,她还没有熟悉过来就失去了老师的指导,这对于一个不谙世事的姑娘来说打击很大,而且她这个方向已经没有合适的老师可以选择了。这意味着她必须一个人独立完成学业。
  我们后来的交往越来越深,已经不再限于说说笑话或者帮忙解决一些技术问题,更多的是做一些心理上的辅导,为她的迷茫提供个人的意见,话题越来越宽广深入,慢慢的我开始感觉到她在我的心目的位置已经无可替代。
  
  我思考了很久,也分析了我们之间的状况,我知道我现在面临最大的阻力是她已经有男朋友这个事实,而且她们的关系还说的过去。她的男朋友比她大两岁,在她本科时候相互认识并确定关系,说起来已经有一两年了,她的男朋友没有考上研究生,便到一家国有单位工作了。
  
  她说她对男朋友现在有点信心不足,因为在她最需要他的帮助和支撑的时候,却发现看不到他的信心和希望。她的男朋友老实、可靠但是却多少有些懦弱,但是可夸的是对她很专一,把她当作生活中的支柱,百依百顺。
  
  如果她们已经有了结婚或者订婚的事实,我压根不会想到涉足她们的生活,但是现在他们没有,他们还在不确定之中,至少我是这么认为,还有我可以确定的是,她是喜欢我的,我绝对有这个把握,我想了又想,最后决定试试。
  
  在长考之后,我给她发了一条很长的消息,最后我告诉她:
  
  “如果我们能够在一起,我会象对待自己身体上的骨肉一样疼你爱你,筑一道高墙为你披风挡雨,让你不再有任何的委屈;
  
  也许我们的生活会有苦有甜,也许我们将来可能面对很多很多的负累,我不会让你害怕;
  
  如果我们老了,了无牵挂,我就陪你回到你的家乡,买一所宅子,种地养花;
  
  只是,我不知道你还能不能给我这个机会……”

我等了一晚,没有她的回信。
  
  第二天,我收到她的消息:
  
  “我收到你的消息后我很感动,但是我只能说我们认识晚了…..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我害怕失去所有的朋友…..我的男朋友如果没有我,他什么都没有了,他对我很好,我不知道他失去我会变成什么样子,而你没有我一样会活得很好……”
  
  最后她告诉我,“如果我能在20岁的时候遇到你,那该有多好,但是现在只能说对不起……”
  
  我想当时我的脸色一定是铁青的,虽然我已经料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但是我还是没有想到我自己竟会感到如此愠怒:为什么?为什么我总是晚了一步?为什么总是在我看到我喜欢的人的时候,命运总是把我们扯开,明明是我可以触手可及的幸福,但是却眼睁睁的看着她越滑越远,我不服!我决心再试一把!
  
  我没有继续让她为难,如果她毫不迟疑的和她男友说分手的话,她也许就不是我想要的姑娘了,我想也许给她一些时间,她会作个适当的权衡,作出关系她终身大事的决定。
  
  时间继续流逝,我继续给她我应尽的帮助,如果说一开始的帮助是出于热心,现在的帮助多少有些个人目的掺杂在里面,我不想再后悔下去,哪怕是碰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我已经失去一次机会,我不想再失去一次。
  
  后来我又反复表白了两次,仍然遭到拒绝,但是可以看得出,她是那么喜欢听到我的声音,喜欢看到我的成功,我想,也许我再努力一把,也许就能抓住属于我的幸福。
  
  在我研三的秋天,她的男友因为工作不顺心,跳槽到沿海一家单位,转换环境的极不适应使得她男友变得比较敏感和神经质,这给处于课题瓶颈阶段的她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有一段时间,她几乎接近崩溃,转而向我寻求帮助。
  
  我曾经一直希望她们分手,但是当机会摆在眼前的时候,我却只能收起自己龌龊的想法,转而开解她并希望她们能够共同度过难关。我不知道我的做法是不是正确,但我觉得,如果她的决定是在客观压力下作出的,那未必就是我想要的;如果她们在平静和理智中作出抉择,那会更让我欢喜。
  
  但是最后我还是失败了。当她慢慢自己学会自己把握自己的时候,她的理智告诉她,只有她的男朋友才是她最真实的选择,当一切迷茫消失后,她发现这个并不出色的男人才是真正属于她的。她后来对我说:
  
  “我只能说我感到很对不起你,我只能说我们认识太晚了,如果那一年认识的是你,人生该有多美好,造化弄人,有时我们只能是很无奈…….我们只能是朋友,虽然我那么担心你会在我的生活中消失……..生活这样对我,那是因为我没有福分……..他已经回到他原来的单位工作了,我们可能就这样过一辈子了……这些天我不再扎辫子了,还烫了头发,呵呵,看上去老了好多……..”
  
  这时的我终于明白,我以为找到了真爱,却又是一个美丽的泡影,泪水再次涌出眼眶,模糊了一切,我知道,我等了这么多年爱情,爱情却从来没有等过我。

lanaxie 发表于 2007-4-22 16:44:18

作者:都城南庄 回复日期:2006-7-1 23:30:10    
  作者:李慕小白龙 回复日期:2006-7-1 23:07:43 
     在等着英格兰对阵葡萄牙的这个夜晚,看到楼主更新的这段,真是惋惜啊。
    
     希望在后面的更新里,能看到楼主和好姑娘喜相逢,得到爱情的消息哦。:)
    
  /*/*/*/*/*/*/*/**/*/*/*/*/*/*/*/*/*/*/*/*/*/*/*/*/*/*/*/*/*
   呵呵,我可能让你失望了,我还没有着落,在感情上我是失败者
  
  我只所以写这一点,主要是想让朋友们汲取我的教训
  第一,不要轻易追求有男朋友(女朋友)的人,可能对方很好,但是都会很辛苦,再者也多少有些自私,我对自己是这么总结的
  第二、可能世上适合你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因此希望不要太纠缠于过去的感情。我本人性格所限,没有办法,但是别人不要走我的老路

lanaxie 发表于 2007-4-22 16:45:05

十五、我决定考博
  
  自己的爱情再次受挫的时候,我的人生不免也陷入了低谷,这个低谷不是别人给的,是我自己心甘情愿跌落进去的,虽然自己早有准备,但是仍然摔得周身不适。我仍然一个人每天晚上孤独的在操场上跑圈,只有在跑道上挥洒更多的汗水,才能让我感到胸中的郁闷稍有平息,但是望着星空,我再想,我的生活该怎么进行下去呢?
  
  我在研究生开始阶段就制定了三个目标,首先是学业目标,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了;第二是终身大事,这已经是泡汤了;第三就是要在这个阶段奠定事业的方向和基础,这一点也没有完成,因为客观环境没有这样的条件,如果想要在科研事业上奠定方向,显然硕士阶段是不太够的,我开始萌生了考博的想法。
  
  对于考博,我又从各个方面做了长久的分析,毕竟这不是一个小事情,他关系到我在以后要做什么,人生的事业方向,可能也要在这次决定以后大致确定了,但是在科研道路上继续自己的生涯却是我一开始就明确的,我想读个博士至少不是错误的决定。
  
  对于这个决定,我还是征求了家人的意见,姐姐的态度是不支持我读,因为她觉得我“过得太累了,找个轻松一点的工作就挺好”,妈妈的意见是“能不能成个家再去读啊”。我感到无地自容,因为我不能满足母亲这点小小的希望,但是如果将终身大事在这么段的时间内匆匆决定,我还是下不了决心。最后我们全家的意见是:“如果想读就去读,但是千万不要太累,注意身体。”


 我终于决定考博了,那接下来考什么地方的博士呢?
  
  对于考博的选择,我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考虑:考什么专业?考什么地方?报什么导师?
  
  首先我可以确定的是我基本上不会改变我的专业方向了。第一,我已经在机电领域做了已经十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如果换个时髦专业也倒可以,但是以短击长,毕业的难度比较大;第二,经过这些年的工作,我已经很喜欢我的专业,作为一个务实的科研工作者,这种兴趣是很难得的。
  
  其次是在什么地方读的问题。对我来说可以分为外地、本地两种选择:本省除了这所名不副实的“全国15强”已经没有好大学了,而我这个方向本校并不强,对于以后的职业发展帮助不大,于是选择外地;而在冬季招生的外地院校并不多,我把目标锁定在“上海”、“北京”两个地方。两地的院校都不错,但是上海离家太远,我担心家里有什么事情的话,不能马上赶回来,而北京到家只有5个小时的路程,于是选择北京。
  
  那报什么导师呢?这个问题我费了很大思量。最后我托已经读博的师兄侧面多方打听,又仔细研究了各个导师的研究方向,终于决定报考一个年龄较大、在业内有较长科研背景的导师,这名导师在各方面的口碑都很好,对博士生很负责任,而且课题也比较丰富。我相信,通过多方面的权衡,我得这个决定至少不会偏离目标太多。
  
  我给自己留的底线是必须是公费,如果自费我就不上了这个博士,我怕家里承担不起这个压力,因为我不知道这三四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我得给家里留下能够应付一时的家底。
  
  经过长考,我的目标都已确定,于是我的工作开始围绕这个目标逐步展开。
  
  首先是请假的问题,我的硕士导师很开通,也很支持我的深造,痛快的给了我时间。
  
  其次是和所要报考的导师联系,为了有更大的把握,我决定到北京跑一趟,于是我在考试之前提前来到了北京。
  
  说来也巧,平时这位老师是不太好找的,但是那一次恰恰让我给碰上了。他对我的情况问的很仔细,虽然我颇有思想准备,还是被他问的汗流浃背,足足问了我有一两个钟头。尽管我有些窘迫,但是给他的印象还算不错,这让我在后来的面试获得了一些印象分。
  
  一切都在按我的计划进行,于是我开始准备考试。

lanaxie 发表于 2007-4-22 16:45:52

作者:都城南庄 回复日期:2006-7-2 23:10:40    
  作者:dephi7 回复日期:2006-7-2 22:29:05 
    前面的经历很景仰
    
    从你考研的时候开始,你的生活开始庸俗了,正如你自己说的,你觉得自己不是经商的料,也许你就是适合这样的生活吧。
    
    生活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
  /*/*/*/*/*/*/*/*/*/*/*//*/*/**/*/*/*/*/*/*/*/*/*/*/*/*/*/*/*
  说实话,我自己从没有认为我是成功的人,因为从任何一个角度衡量,我都只能算是一个平凡人。
  我的模式只适合我一个人,如果有的朋友能够在我的文章中获得一点启发,我感到很荣幸。
  成功是没有一个标准的,但是在我眼里,一个人能够让自己快乐,让家人幸福安康,让关心你的朋友感到欣慰,那他大致不会是一个失败的人。我不奢望自己能够出人头地,只要能说得过去,也就很满足了。
  你说我的生活走向庸俗,我不知道你对庸俗是如何定义的,我只能说这种生活比较适合我的性格和特长,做其他的工作我倒是也不反对,但是不会象现在这么充实和方向感,仅此而已。
  谢谢你的回帖,尽管观点不尽一致,但是你的直言不讳,我还是很欣赏!

lanaxie 发表于 2007-4-22 16:46:57

十六、考上了,毕业了
  
  我的考博复习和我的考研复习没什么两样,只是强度低了许多,毕竟考博只是一种选择。如果不想作科研,大部分硕士也不愿在学校里耗上三年五载去拿一个并不吃香的博士学位,较好的英语基础可以让我比较从容,因此我只是拿出两个月的时间用来学习考试课程,而且还要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但是我觉得时间足够了。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在入冬的博士考试中,一切都很顺利,我的成绩在所报的课题组考生里面最高,也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公费名额,一切都没什么悬念。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办办手续,作些常务性的工作,心里也就慢慢塌实下来。
  
  在整个过程中,家里人对我的信心是我最大的动力,她们是如此的相信我,对我的决定毫不怀疑的支持和牺牲,有什么能比家里的温暖更让我振奋的呢?我常常想,哪怕是明天一无所有,只要是我们一家人能够在一起,我觉得也很知足,因为她们就是我的全部世界。
  
  随着博士录取通知书的到来,我的论文也已撰写完毕,答辩是自己教研室老师组织的,大致性的走走过场,反正是没有过不去的,于是,我毕业了。
  
  当我就要离开这个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去北京继续我的学业的时候,我深深感到人生确实是一个“不如意者常八九”的过程,好在我早有准备,凡事只要不是最坏结果,就权当作成功了一半,唯有自己的感情问题横亘于胸,自己明明知道自己的结症所在,但是却始终不肯吃自己给自己开的药方,拿不起,也放不下。实在是无可救药了。
  
  最后我为她所能做的,就是把我课题中的一部分整理了一下,以她的名义发表了一篇论文,为她硕士毕业扫清一道障碍,这是我能帮她的最后一个忙了。尽管我得不到她,也不想让自己一开始的诺言落空,毕竟我曾答应帮她完成学业,就算是善始善终吧。

作者:都城南庄 回复日期:2006-7-2 23:25:56    
  很遗憾,明天我将要去德国做为期一至两个月的学术研究,可能不能和朋友们交流了,我后面还要和朋友们谈谈我对成功、生活的具体看法,可能又要到一两个月以后才能谈了。
  认识这么多朋友,我很高兴,祝你们快乐、健康、家人幸福!

lanaxie 发表于 2007-4-22 16:48:30

作者:都城南庄 回复日期:2006-7-3 17:17:44    
  作者:COCO97 回复日期:2006-7-3 17:00:46 
    2,3个小时完成这么多内容!请教楼主每项大概占多少分钟呢
    希望两个月后还能看到楼主的新文
    
     ~~~~~~~~~~~~~~~~~~~~~~~~~~~~~~~~~~~~~~~~~~~~~~~~~~~
     1. 《中级美语教程》、《高级美语教程》(必须全文背诵)
      2. 《牛津英语用法指南》(必须能够从头至尾复述,700多页,需要一定时间)
      3. 《中级美语听力》《高级美语听力》(虽然资料够老,但是比较经典)
      4. 《英语世界》(每一期必须能够背诵其中两篇以上原文,大部分可以不依赖翻译自主阅读)
      5. 每天坚持写英语日记(300词,力争半小时内完成,次日修改)
      6. 每天坚持拓展20个英语单词,短时强化对于单词的记忆十分重要。
      7. 每天坚持朗读英语1个小时(自己注意给自己纠正发音。良好的发音,对于自信心的建立很有帮助)。
      8. 如果时间不允许,就要坚持做卡片,每天都能拿出来翻翻看看。
  
  /*/*/**/*/*/*/*/*/*/*/*/*/*/*/*/*/*/*/*
  晚上一点的飞机,东西都收拾完了,还好有时间回复你的问题:
  1.单词的扩展可以依靠卡片,一定要放在句子里面记忆,可以在早晨抽出20分钟背诵,每天翻滚记忆,一般在半小时内记忆的衰退最快,因此短时的迅速强化很重要。单词的记忆是插空进行
  2.我之所以推荐《中级美语教程》主要是因为他非常适合背诵,基本都是三段式,难度适中而且原汁原味,我估计非此朗读应该15分钟足够,然后背诵,每天复习两遍,估计问题不大
  3.英语学习关键是3个小时一定要上强度,舌头要充分利用,大量读、背的效果就是:看到任何题目都是相似的,基本上摆脱了默译的习惯
  4.我建议朗读一个小时中间休息一次,不要害怕开始的艰苦,慢慢的就会适应
  呵呵,一点薄见,希望不会笑话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从自考生到博士——我的十年人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