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陆风华BBS

 找回密码
 注册东陆风华通行证
东陆风华论坛18周年庆(2005.3.28-2023.3.28)东陆风华-云南大学各专业历年考研复试信息汇总帖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云南大学历年考研复试信息汇总
东陆风华-云南大学各学院考研QQ群号码
申请东陆风华实名认证免费领取云大考研考博真题如何申请云南大学考研论坛VIP会员?VIP特权?
东陆风华-云南大学各省校友&云南省各地州校友QQ群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图片 &宿舍图片&图片云大 东陆风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云南大学2021年考研复试信息分享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3119|回复: 0

田卫民:左手理论右手实践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3-9-29 21:14
  • 签到天数: 147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9-11-17 20: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陆风华帐号全站通用,包括论坛、商城、网络家园等站点,登陆查看更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东陆风华通行证

    x
    从综合类传统学科到专业学科的转型建设,他用自己的成绩向喜爱他的师长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从学生到教授,他用行动将自己对老师的尊敬、爱戴告诉学生;他用10年时间,将一个二类本科学科办成博士授予点;他带领教师队伍,每人每年为学院、为学校创造10多万元的财富。不管学界还是企业界、旅游界,他为很多人熟知,这就是田卫民,云南大学商旅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一个“一心想读书做学问”的学者、教授、实践教育家。他的学生这样形容说:“我们喜欢跟田老师做课题,其间不仅学习得到训练,还可以学到做人的道理。”

       
          学者志 不做旁观者

        印象中,读书是知识分子的专业,而逛书店、买书则是知识分子的乐趣。今天的田卫民喜欢读书也喜欢逛书店,可在买书之外,有一项内容也成了他逛书店的乐趣——那就是看书店里有没有自己的书在卖、销售成绩如何。“知识分子有书在卖就很高兴、很自豪。”从2002年著作《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摆上全国各大书店的书架至今,田卫民难以准确地统计自己的作品究竟卖了多少,“肯定在10万册以上,至少有5万人在读我的书。”自豪的语气中,从哲学到旅游学转型的努力和旅游学科建设的艰辛荡然无存。

       
        1992年,田卫民拿着学校划拨的3万元建院费,带着3个老师在13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开始了旅游学院系的建设。那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好意地提醒田卫民说:“不要走对了路,入错了门。”不愿呆在书斋做静态研究的田卫民婉谢了这位老教授的挽留,从国外旅游学科学起,开始又一个逐梦的历程。时隔一年后的1993年,田卫民给学院的每位老师配备了一台电脑,这一创举在云大引起了轰动。10年后的2003年,云大的旅游管理专业以二级学院申报博士授予点成功,成为国内第一家旅游管理专业博士授予点,田卫民这三个字也从云大走向全国,从学校走向商界。“将一个学科建成博士授予点,是知识分子奋斗的目标。旅游管理学科虽然只是一个应用型学科,没有其他学科深,但在没有前人肩膀可站的情况下,能在短短10年内完成,很不容易,我非常有成就感,也有走运的感觉。”

       
        今天,云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不仅在国内有重要的影响力,同时还是国家授权的旅游行业总经理培训点之一。此外,他们创办的在职MBA教育也是西南地区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在田卫民看来,学者必须走学者的路,必须做学问。“学者要是做到企业需要你,把个人做成品牌,就是学者的成功。”1998年,正当云南大学商旅学院蒸蒸日上时,一家五星级酒店找到田卫民,以月薪上万元的高价,聘请他出任总经理一职被他拒绝了,“我们学院现在也不差,平均每年我们每个老师为学院创造10多万元的效益,这丝毫不逊于一般企业。”在学院27人的师资队伍中,田卫民非常注意吸收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形成了交叉学科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历史学、民族学、生态学、工程学、英语以及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上,并且强调相同专业背景的人数不得超过两人。在科研方面,田卫民带领的教师队伍突出旅游经济分析、生态旅游、旅游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最早出版了《旅游经济分析》、《生态旅游》、《旅游人类学》(翻译)的教材和专著,并利用自身的优势,注重所谓实战性研究,积极参与旅游业的规划、设计或相关的策划。基于旅游学作为新兴学科,他鼓励教师“舍弃”原来专业,在编写教材中向旅游学“靠拢”,“具体做法是走特色之路,教师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熟悉过程是通过置身于产业当中来完成的。我们倡导的理念是:学者既是批评者,更重要的也是参与者和建设者,而决不是旁观者。”田卫民表示,作为云大的热门学科,云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录取分数不仅要比普通专业高20——30分,而且要求本科生英语必须过六级,否则拿不到本科学位。

       
          实践行 与自然相连

        田卫民还有另一个名字——田里。不管是具有时代特征的田卫民还是田里,似乎都与百姓与自然紧密相连。这可能就是他爱这方土地的山山水水的原因。

        作为旅游学院的院长、旅游规划参与者,田卫民主持过《临沧地区旅游发展规划》、《昆明市旅游发展规划》、《昭通市旅游发展规划》、《思茅地区旅游发展规划》、《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发展规划》、《滇西南片区旅游发展规划》、《大理白族自治州旅游发展规划》等地区的旅游发展规划。在他眼里,云南就是一个旅游的天堂,“天生有搞旅游的气质,云南景观、文化的多样性,连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云南人都没搞清,这就是云南的魅力所在。”

       
        田卫民认为,云南的多元文化形成了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这种交融将传统与现代、原始与时尚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云南多彩的文化特点。大量外来者的涌入,让云南人重新审视本土文化,转而自觉地走上保护自己民族文化的路上来了,“因为每个民族都有特色,云南才有盼头。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少的,它让外地人、外国人找到了回家的感觉,这是云南的可爱之处,它无法复制、也无法拷贝。”言语间,一个热爱故乡的田卫民展现在眼前。

       
        在田卫民看来,旅游学科高度地把学问和生活融为了一体,“去做研究就是去旅游,只不过我们是带着目的去的,需要更专业,也需要更长时间。”说起来很惬意也很轻巧,但在河口的一次经历还是引起了田卫民的注意。旅游课题研究需要对实地进行丈量勘察,区划里的每个点,规划者都必须走到,在河口进行的课题研究中,同行的一位老师踩点时不小心摔下几十米的山沟,伤痕累累的结局让田卫民内疚了好一阵子。“爱上这行,再苦都没有多大感觉,也不会有多少感受,这件事倒是为我们的个人安全提出了要求,所以现在出去大家会更小心。”

       
          教授心 教书又育人

        认识田卫民源于他的学生,从旅游管理学院毕业留校的冯皓每每谈起自己的这位老师,敬慕之情溢于言表。第一次与田卫民面对面还是得益于他的这位学生,因为一个采访坐到了他的办公室里。这是暑假的一个午后,当面带微笑的田卫民出现在眼前,他洪亮的声音与爽朗的笑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眼中的那个和蔼、爽朗的老师。“现在是下午4点过,我们尽量放快些,晚上我还要去武汉。”刚开完会的田卫民催促说。

        “大学教育并不在于学什么做什么,而是形成思维构造的过程,是通识性的教育。”哲学专业出身的田卫民对大学教育有深刻的体会,他在大学生涯中,不仅选修了经济学、管理学,还选修了文学,其扎实的古代文学史知识一度让人误认他是中文系的学生。大学毕业回到云南大学任教的田卫民便感到了危机,是局限在理论研究的大学科领域还是进入与产业相关的学科做学问?1988年涉足旅游后,田卫民坚定了自己的信心。“是大学这段时期拓宽了我的视野,我感激哲学,也感激我的老师。”.正是这样的经历,今天的田卫民更多地鼓励学生选修传统综合类学科,反对学生单一地死啃应用型学科。

        “把教育当作立竿见影的事是不可能的,但有一点很实在,上不上大学区别很大。大学要有权变的思想,审时度势,不断调整自己。”田卫民回忆自己的经历时说。高中毕业后,田卫民曾在工厂上了一年的班,那一年让他懂得审视自己,并最终做出了去上大学的选择。通过自学考上武汉大学哲学系的田卫民,在留学归来的班主任老师的影响下,思维方法得到了训练,解说能力、概括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研究方法得到了快速提升。也是这种训练,让田卫民一直保持着创新的品质,冒险意识与永不停步成为他不断探索前进的原动力。

        尽管时值暑假,采访还是不时被学生和老师打断。5点多的时候,一个学生拿着两张机票敲门进来,田卫民再次歉意地停下谈话,拨通校长的电话请假:“……我大学班主任老师病危,同学们相邀去见老师最后一面,我今晚过去,明天早上赶回来……”采访中断了,看着田卫民带着学生匆匆离去的背影,我大概读懂了学生眼里的田老师。

          链接:田卫民博士,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著述200余万字,出版《现代旅游学导论》、《旅游管理学》、《云南旅游经济发展探索》、《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研究》、《旅游经济学》、《生态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教材和专著;发表《澜沧江流域旅游开发研究》等论文5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1994~1997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1996~1999年)、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年)、主持教育部重大教改项目“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2001~2004年)、云南省政府“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开发研究”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本刊记者 戴诚/文  牛鸿/图《大观周刊》2006年 第四十三期
    东陆风华APP客户端 http://bbs.ynutx.net/appbyme_app-download.html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陆风华,凝聚云大人的力量 ( 滇ICP备07500061号-1 )

    GMT+8, 2024-5-10 05:2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