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7-10-15 18:41 |
---|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
东陆风华帐号全站通用,包括论坛、商城、网络家园等站点,登陆查看更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东陆风华通行证
x
主要针对是答疑和复习顺序,后续会有具体的窍门和方法等。
楼主本人为云大2015九月入学的研究生,为学硕传播学专业初试第一,以下提供一些楼主知道的信息和本人自己的方法。仅供大家借鉴。首先在考研攻略的一开始,我想先解答大家的几个问题(很多考生都问过我,后面也欢迎大家补充,如果问题反应多我可以再开篇另说)。
1、专硕和学硕在专业课复习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主要针对很多专硕同学不敢用学硕真题的问题)
首先,学硕和专硕的专业基础是一致的。我们从学校的官网看见,专硕和学硕的参考书目不一样,让很多考生认为专硕和学硕的领域差的很多。其实不然,因为本人参加过2014年暨南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的考试,专硕和学硕基础部分基本是完全重合的。不管什么学校,不管什么类型的硕士,只要是同一门专业,那么专业的基础部分都是一样的,因为这些基础都是学术界公认的,只是在一些小细节方面每个学校的提法有一点出入而已。
所以,这就意味着无论专硕还是学硕,真题(专硕的题量太小,完全应该用学硕的题)是可以通用的。只是专硕的同学要在做完学硕的题之后,用专硕的题来矫正自己的答题思路和方法。
但两者是否又完全没有区别呢?那答案肯定又是否定的。就像大家都知道的,学硕重理论,专硕重实践。在考试的时候试卷的组合、灵活程度、答题的思路等等都有出入,两个方向的同学都需要掌握好那些基础知识点,只是专硕的同学不用勉强自己要达到学硕的程度,在掌握基础的情况下以专硕的题和书目为准。
2、只看官网给的专业课书目够不够,为什么学姐学长总给我推荐其他书?
就是就云大的新闻传播来说,参考书目基本是够的了。但是最好是再加上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就学硕的同学来说,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和单晓红的传播学加起来,才能比较全面的覆盖传播学的所有问题。其他的书目基本就按照书目就行。
而对于专硕的同学,总共只有五本参考书目量肯定也是不够的。除了学校要求的传播学之外,郭庆光和单晓红的传播学也需要理解并记忆,只是以最终学校给出那本的为主。其他的书目也应该重点记忆。但是专硕的同学应该比学硕的同学更广的课外阅读量,新闻、评论或者对时事的把握等,需要更加敏锐。实践的部分需要多练习。
3、跨专业看专业课应该注意什么?
很多跨专业的同学向我反应过这个问题(文科类考生占多数),刚接触新闻传播类别的专业书籍感觉难度太大了,特别是传播学,里面的理论都抽象,东西又杂又难记之类。那跨专业的同学复习专业课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你要比本相关专业的同学更注意使用教材。相关专业的考生都是对专业有个大概概念,对知识点都有大概印象的人,所以他们在复习的时候速度肯定要比跨专业考生要快。但是作为跨专业考生除了在看书的时候要比相关专业考生多看两遍之外,更要懂得集合自己的资源,使得自己看起来出类拔萃。1、借助书本的细节帮助自己弄清专业的基础和重点。比如:在你看书无法抓住重点的时候,课本后面的每章节思考题或者练习题可以帮助你抓住重点,真题也会为你指明方向;2、学会融会贯通,把自己已有的知识同新增知识进行融合。你可以把新闻传播类的专业书同你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结合,比如学历史的就把中新史和外新史同你自己专业结合,记得快,而且在答题的时候知识面广就变成了你的优势;3、学会综合整理你新学到的东西,比如你觉得理论很抽象,一遍一遍过你都还是觉得有点看不懂,那么你就根据文字还原书上的图,然后根据图再去记忆,充分调动所有的图形、图表、图画或者其他元素,不要光看着,要动脑和动手,争取让你所掌握的所有东西都为你服务。
下面我就正式来分享一下关于我的专业课复习经验
(主要针对学硕,专硕同学参考方法,细节有出入)。
一、 专业课复习顺序
1、专业课复习的大方向,我自己比较推荐的顺序是:由理论到实务。简单来说,就是你把你所有的参考书目分成理论书和实务书,先把理论书的部分巩固,再来学习实务的书籍。为什么大方向上我推荐使用这个方法:一是先学好理论打好基础,实务来难度会变小;二是理论部分基本都是死题,但凡你能死记硬背记住那都是能直接得分的,但实务多是主观题,得分元素更复杂;三理论部分要求答题更精确,需要我们花更多时间记忆,实务题后期只要多看多写提升快,不需要花那么多时间;
2、理论书籍部分我推荐的复习顺序是:重点书目从头到尾,其他书目“古往今来”。换句话说就是像传播学、新闻学这种理论甚至是学科中都是重点书目,你一秒都不要放下,如果能做到完全记忆到无死角那是最好的。而其他书目,我则推荐使用“古往今来”的方法,就是指先把历史看完,拉出脉络之后整理好线索之后就可以放一放,然后再看其他书目。其他的书目你可以根据书出的时间,或者所讲内容同现时代的关系来判定前后关系,离现在越近的越不用背诵,理解和记忆即可。就是以“历史-现在-未来”的顺序循环这么过。原因很简单,历史不可更改,书都差的不多,你背下来了就能拿分。现在你理解的快,学者们提炼的理论也比较少,考死题的几率较小,理解记忆即可。未来不确定性太多,多是推测,只需学习书本的方向趋势即可。
3、实务部分的书籍我推荐的复习顺序是:从易到难,从新闻到评论。最后的大题都是一题新闻,比如改标题,改导语,改写,重写等等,另外一题是评论。相较于起来新闻的难度是较小的,更偏向于以前我们做的语文题,所以我觉得问题不大。但是评论是在新闻上面升华,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基本的情况下,还要多扩宽知识面。所以实务部分的顺序是,首先你先把实务部分理论部分搞定(这个部分不是很难,点也不算多,就那真题总考那几个),然后开始有意识的练习新闻和评论,都巩固差不多,就要延展课外阅读量,争取让自己的评论写的出彩。
4、专业书目同真题之间使用顺序:“z”字型交叉使用。如何理解这个“Z”字型?其实就是一直两个点的反复进行联系,但是又不断前进和上升的过程。我自己在真题和书本之间联系的顺序一般是以下:
● 先看书,对所有参考书目有一个基本框架,对自己所考学科有一个清晰直观的了解;
● 看真题,把真题当中的重点部分勾画出来,对重点部分和主要考点有一个大概印象;
● 再看书,按着顺序来,但是在真题出现的重点和考点开始着重理解和记忆,如果效果较好,可以直接根据真题的重点对相关章节划分轻重,并整理一份属于自己的笔记;
● 再看题,查缺补漏,看看自己是否有在书本当中遗失或者忽略的东西;
● 把你根据真题的关键考点整理出来的笔记加以背诵
(根据每个人的习惯整理,自己看得懂就行)。
● 待所有书中知识点背诵的差不多,就直接把真题拿来做。可以纵向做(一年一套的真题),也可以横向做(每个题型放一起一块一块的做)。我比较推荐的是先纵向做,比如两天或者一天做一套题;然后再横向做,根据题型把题一块一块的做。你就会发现很多重合知识点,同时又能迅速记忆你所背的笔记;
● 待真题和笔记都记忆的差不多,我们的书读薄了之后,又要再过书。因为很多知识点你都是背精华,可能相关的背景和细节你遗失了,为了最大限度的争取分值,回到书本再次进行理解和记忆。
● 做到看自己的笔记能回忆起书本的内容,对重要的考点的相关部分能清晰的回忆甚至默写。那么无论考试再难再偏,你也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