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陆风华帐号全站通用,包括论坛、商城、网络家园等站点,登陆查看更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东陆风华通行证
x
1950年的《濒死的地球》是杰克·万斯出版的第一本书。故事读起来仿佛是童话,又好像是已消逝的文明那些古远的传说,也是那种“旧日重现式未来”,一派国之将亡的末世气息。《濒死的地球》以六个各自独立又彼此相关的短故事描绘了这样一个世界。
《濒死的地球》的每个故事都以一个人物为中心展开,全书不平常的故事组织方式使之成为一部更着重于感情与人物的作品,情节和事件则变得次要。前四个故事里的人物彼此关联,但各人都有唱主角的时候。“米尔的图亚安”是一个想制造生命的巫师,他跟从大法师潘德鲁姆学习,并达到了自己的目标;“魔法师玛兹瑞安”企图靠折磨图亚安得到这些知识;“特赛”是潘德鲁姆培养出的人造人,但因为一个心灵上的小瑕疵使得她是非不分,美丑不辨;“劫匪莱纳”曾想逮住特赛,自己却中了一个女巫的圈套。其余两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域都与前四个相同,但角色则不一样。“钨兰·铎尔”是个被派往古都墟迹寻找魔法奥秘的王族,他找到了自己的目标物,但带来的后果出乎意料;“斯费尔的古亚尔”则是一个从小就满脑子疑问的男孩,成年后他到处旅行,四处寻找人类博物馆。在那里,他所有的疑问都会得到解答,但事实和他想的并不一样。
《濒死的地球》非常好地融合了科幻与奇幻两种元素,是科幻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万斯在此所讲述的魔法让人很难分清究竟是超自然的力量,还是用另一种眼光看到的科学技术。几乎每个角色都会一点这样那样的魔法,或是拥有魔法物品。图亚安在安贝隆学习“数学”;古亚尔的“膨胀蛋”让人想起《七龙珠》里的压缩胶囊,或许更简单些,就是小型帐篷。安普理达弗城里有反重力直升梯,还有“空中飞车”.为此,这些原本是为杂志写的短篇故事被编辑退稿,理由是:“很有幻想力,但没有出版价值。”但这些小故事最终还是汇编成书顺利出版,而且被译成各国文字,多次印刷再版。不难想见,它肯定引发过关于类型定义的争吵,就跟现在的国内幻想文学圈子里时不时就争上一轮“什么是科幻奇幻魔幻玄幻”一个样。不过大部分读者都不介意它在分类学上该如何定义,于是很多作者也开始放手写这类界线模糊,统称为“幻想文学”的故事。
这个系列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文学方面:风靡世界的龙与地下城(简称DND)桌面角色扮演游戏就借鉴了它的魔法设计。其创始人加里·吉盖斯[GaryGygax]在第一版的《城主指南》上明文写有给规则设计带来深刻影响的作品“《灵界之眼》、《濒死的地球》等等”。
“濒死的地球”里的魔法师并不像哈利·波特那样一旦会了某种魔法就可以随时使用,他们必须在施法前做好准备,翻阅法术书或卷轴“将咒语烙入脑中”.咒语一经施用就从脑海里消失了,如果要再用,就得重新记咒语。各人因能力的不同,可记住的法术数量和等级还不一样。比如玛兹瑞安可以记下六个法术,而图亚安只能记下四个。玩过像《博得之门》这类DND游戏的人都知道,游戏里法师施用法术就跟前述的情况一模一样。DND核心规则里“创造者名字”加“魔法效果”的法术命名方式可能也是借鉴如“梵达尔的潜行斗篷”这样的咒语名,规则中的“棱镜七彩喷射”则是从小说中直接搬来。高级法师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半位面这样的设定也是参考了《图亚安》里面提到的潘德鲁姆的安贝隆。当然,濒死的地球有同名的桌面扮演游戏,有独立的游戏规则,小说中的人物都会作为NPC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