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陆风华帐号全站通用,包括论坛、商城、网络家园等站点,登陆查看更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东陆风华通行证
x
个体在生活中习得的某些应付挫折的反应方式,其目的在于减轻心理矛盾,消除焦虑,更好地适应环境。
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最早提出防御机制的概念。他认为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反应,用以防止为社会规范所限制的不能接受或不能直接表达的本能冲动,并使“自我”与“超我”和外界现实协调起来。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精神生活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的功能产生的。“本我”是本能冲动的根源,它受“自我”和“超我”的控制。“超我”代表社会道德标准,限制本能冲动的出现。“自我”在本能冲动、社会对本能冲动的限制以及现实需求三者之间起中介作用。这些力量之间的协调,由“自我”完成。1894年,弗洛伊德在《防御神经精神病》一书中指出,最普遍的无意识心理反应是压抑作用。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意识接受时,就被压抑到无意识之中,以便使这个人不再因这些内容而产生心理矛盾。弗洛伊德认为压抑作用可以说明许多心理防御机制。1926年他在《焦虑问题》一书中又提出,除了压抑作用外,还有必要阐明某些防御机制,并认为这些机制的主要功能是处理一般由性冲动或攻击冲动所产生的焦虑和罪恶感。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神经症的发病机制或主要症状是某种防御机制的结果,通过这些机制把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从意识中排除出去,或转变为精神症状。虽然大多数心理学家不同意用某些心理防御机制来解释心理现象,但也承认有些心理防御反应是普遍存在的,它们在解决心理矛盾或缓解精神紧张中起一定作用。
在生活中,每一个体都会用心理防御机制来应付挫折和减少焦虑,但由于人们所遭遇的挫折和矛盾情境不同,因而每个人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也各不相同。一种防御机制适宜于某些人,但并不适宜于另一些人;适用于一种情境,也许就不适用于另一种情境。在许多场合下,人们往往同时应用各种防御机制,有时难以区分采用的是哪些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按其性质可分为:
①建设性防御机制(如升华作用);
②攻击性防御机制(如移位作用);
③逃避性防御机制(如压抑和倒退);
④替代性防御机制(如补偿作用);
⑤掩饰性或伪装性防御机制(如文饰作用和深思熟虑)。
或:
(1)精神病性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否认、曲解和投射等。
(2)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倒退、幻想和内向投射机制等。
(3)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 等机制。
(4)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升华、幽默和理智化等。
常见的和重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
(1)否认。指一种拒不承认现实的某些方面,借以减轻焦虑和痛苦的心理防御机制。
(2)潜抑。指一个人能被社会或自己意识所接受的欲望、情感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使自己意识不到,而使内心保持“纯洁”、“安宁”。
(3)外投射作用,即把自己不能承认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投射给别人或归因于外界事物的作用。例如,另有新欢的男人常怀疑妻子有外遇,因而他声称“是她不忠实于我,并不是我抛弃了她”。
(4)内投射作用,将别人对自己的想法认为是对自己的正确看法,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学习模仿,缺乏甄别。
(5)倒退作用,指一个人采取倒退到童年的或低于现实水平的行为来取得别人的同情和关怀,从而逃避紧张或不满的情境。例如,运动员在遇到自己力所不及的困难训练时,就产生头痛、手足麻木等症状。
(6)文饰作用,指一个人为掩饰易被他人取笑的行为去寻找理由为自已辩护;或巧妙地证明事实上他不能忍受的感情和行为是他所能忍受的。例如,学生考试不及格时就说教师评分不公或试题太偏等。
(7)移位作用,或称“转移”,指在一种情境下是危险的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例如,对上级的愤怒和不满情绪,在家中对亲人发泄出来。
(8)反向作用,指一个人采取的行为引起焦虑和罪恶感的冲动相对立。例如,对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怀有敌意的继母,往往特别溺爱孩子,企图证明她没有敌视孩子;再如,过分热情或自我吹嘘的行为是对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那种不好与人交往或自卑的强烈冲动的一种反应。
(9)消极作用,或称“解脱”、“抵消”,指把某种难以接受的或已经发生过且无法挽回的事件象征性地或重复地以相反形式做出来,借以解除内心不安和焦虑。强迫性神经症的强迫计数或某种仪式动作即是一种解脱焦虑的表现。
(10)脱离作用,指把一种不能为意识接受的冲动、观念或动作部分地从其原来的感觉和记忆中脱离出来,以便消除与原来意识境界有关的紧张情绪。例如,人死了,不说“死”这个字,而用“长眠”这类易于被感觉接受的词来代替。
(11)补偿作用,指个人因心身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补偿作用是以一种活动代替另一种活动,类似“替代作用”。例如,某女子因身体发育有缺陷而努力学习,以卓越成绩赢得别人的尊崇。
(12)合理化。指一个人给自己的行为或处境寻找能为自我和社会认可的理由的做法。
(13)深思熟虑,或称“理智化”,指个人以理智的态度,或考虑一些极抽象的事去应付情绪性情境,也就是说,用推理来抵御面前面临的矛盾以及由它引起的紧张情绪。例如,某人丧母时用“生死是自然现象”、“人都是要死的”等大道理来摆脱自己的悲痛心情。
(14)升华作用,即把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转变为人们可接受的或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例如,有强烈攻击性冲动的人会通过施行手术或指挥战斗,把这种冲动发泄出来,从而使自已成为有用外科医师或军事指挥官。
[size=-1]参考书目
[size=-1]L. P. Ullman and L. Krasner, A Psychological Approach to Abnormal Behavior,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1975。
[ 本帖最后由 lanaxie 于 2007-6-14 18:1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