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陆风华BBS

 找回密码
 注册东陆风华通行证
东陆风华论坛18周年庆(2005.3.28-2023.3.28)东陆风华-云南大学各专业历年考研复试信息汇总帖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云南大学历年考研复试信息汇总
东陆风华-云南大学各学院考研QQ群号码
申请东陆风华实名认证免费领取云大考研考博真题如何申请云南大学考研论坛VIP会员?VIP特权?
东陆风华-云南大学各省校友&云南省各地州校友QQ群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图片 &宿舍图片&图片云大 东陆风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云南大学2021年考研复试信息分享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150|回复: 0

感受印度:中国知识分子 跟印度知识分子比一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13 13: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陆风华帐号全站通用,包括论坛、商城、网络家园等站点,登陆查看更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东陆风华通行证

x
#
感受印度:中国知识分子 跟印度知识分子比一比          作者:袁南生 中国外交官   

我来印度工作后,多同三种人打交道,一是政府官员,二是企业界人士,三是知识分子。我感到,中印两国这些人员中,相比之下,区别最大的是知识分子。印度知识分子是如此特色鲜明,风格突出,确实值得中国人,特别是值得中国知识分子思考、琢磨和研究。


  固守自己的独立人格

  2002  年9月7日,我到印度工作刚好一个月时,应邀出席印度商人商会成立94周年庆典,庆典上有两位主宾讲话,一位是代表印度中央政府专程从新德里赶到孟买与会的印度公司事务部长,另一位是《印度时报》的一位著名编辑。两人在讲话中都多次提到中国。那位部长说,中国为什么比印度发展快?这是因为中国全国一盘棋,印度则是一盘散沙。接下来是编辑发言,这位编辑一开口就明确声明不同意部长阁下的观点,说中国发展快是因为政策正确,印度落后了是因为政策错误,政策错了,如果全国还要一盘棋,则会更加落后。主宾讲完后,主持庆典的印度商人商会秘书长莫格利说,今天的主宾发言是印度民主的典范,我们很高兴新任中国总领事出席了我们的庆典,我们为他的国家取得的成就表示钦佩。我当时的第一个感觉是,这不是公开唱反调吗?一个报纸编辑居然敢于在正式的场合公开发表同中央部长不同的意见,敢于公开批评上面的政策是错误的,这是我从未经历也是不可能料到的事情,因而,说我当时深感震惊一点也不过分。后来,这样的情况又碰到数次。我为此专门请教过印度朋友,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有什么奇怪吗?难道可以把你认为是红的东西说成白的吗?他们说,这是印度知识分子应有的特性,坚持操守,不说违心话。

  使我感受最深刻的当然是我经常接触的一批印度知识分子朋友,他们都有着不见风使舵、不昧良心、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可贵人格。印度最著名的外科大夫之一马昌德博士,中印建交50多年来,不管两国风云多么变幻,不管那些戴着有色眼睛看待中国的人如何议论,始终免费为中国驻孟买总领事馆的外交官及其家属看病,即使深更半夜,即使已70多岁了也随叫随到。曾留学海外的老科米卡先生,冒极大的风险,为中国驻孟买中资机构提供帮助。当驻孟买一家中资机构因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不得不紧急关闭、人员紧急回国时,一些重要的资产资料委托老科米卡保管,30年后,当中国总领事馆在孟买复馆时,这些资产资料完璧归赵,一份不少地交回中方。当一些人因老科米卡坚持中印友好而讥讽他是“中国共产党员”时,他泰然处之。当我向他表示敬意时,他幽默地笑着说:给中国朋友帮忙就是“中国共产党员”,成为中国共产党员有这么容易吗?

  印度知识分子的自尊和自重在多方面可以体现出来。我到印度快两年了,从没见过或听说过哪个印度学者为趋炎附势而滥招高官、大款为自己的“博士”、“硕士”弟子,没有哪个印度知识分子为了金钱或其他私利而为不学无术的大款或权贵“著书立说”以“评定职称”或树碑立传,没见过哪个印度读书人写《厚黑学》、《怎样拉关系》、《如何取悦你的领导》之类的畅销书,告诉人家如何为了私利而玷污名节、不顾良心,也从未听说有谁为了考上大学事先需拉拉关系,有谁为了考上研究生需要事先向导师进行感情投资,也没有听说哪个读书人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顺便说及,在印度市场上,基本上没有盗版书,没有盗版软件和光盘。     



乐于行善,同情和帮助弱者

  印度知识分子具有人类终极关怀精神,纯粹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有两位代表,第一位是亚洲第一个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泰戈尔,第二位是被誉为“经济学的良心”的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与此同时,还有两位享有世界声誉、具有宗教般献身精神的圣者:圣雄甘地和德兰修女。至于和白求恩大夫齐名的国际主义者、印度年轻的知识分子柯棣华大夫,在抗日战争时期前往中国帮助抗战,为中国人民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事迹,更为中印两国人民所知晓和称道。作为印度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印度知识分子的献身精神。我在印度工作期间,常常亲身感受到这种精神。

  来印度后不久,我专门到柯棣华大夫的妹妹家看望她们。柯有三个妹妹住在孟买,三个妹妹住在一块儿。柯三妹曾在联合国工作,和五妹一起终生未婚。柯家是婆罗门出身,柯大妹和柯五妹是医生,作为医生世家,作为最高种姓,她们本有条件可以生活得更富裕、更舒适,但是,她们一生常常为病人义务看病,不取报酬。住在一起相依为命的这三个姐妹,一生的事业都在行善积德,如今她们已风烛残年,家里除了l台旧的小电视,其他一切都与现代化无缘。由于家中没请保姆,身为大夫的70多岁的柯五妹,每天还负责三姐妹的饮食和其他家务。然而,她们为她们的哥哥60多年前牺牲在中国而自豪,为她们一生为病人和穷人服务而无悔。现在,柯棣华大夫家亲戚、后人中至少有40人以行医为生,他们大多有自己的诊所,他们一方面在自己的诊所里救死扶伤,另一方面定期到大医院义务为病人看病,不收分文。作为体现印度知识分子终极关怀精神的代表,我从未听说哪个印度人说他们“傻”,相反,他们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尊敬。顺便说及,柯棣华大夫家族中的许多医生和马昌德大夫曾分别告诉我:在印度,任何在私立医院工作的医生,或者是自己开有私人诊所的医生,每个礼拜都必须至少拿出一天时间,到公立医院免费为病人看病。

  在印度,一些知识分子还带头发起不买洋车、不穿洋布、不喝可口可乐的运动,以保护自己的民族工业。印度知识分子一方面在口头上为贫者、弱者呼号呐喊,另一方面在行动上尽其所能为贫者、弱者办实事。在印度,除电影、马戏外,对观众来说,观看其他演出都是免费的,参观画展和其他公立博物馆也是免费的,许多艺术家经常深入到农村演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为知识分子一部分的艺术家为大众服务、不以赢利为目的的高尚情操。科学家经常免费举行科技讲座,科技馆免费开放。至于大学教授们为贫者、弱者服务,这更是一种自觉,一种传统。他们常常组织一些生活相对优裕的城市中产阶级利用周末去乡下为农民提供技术辅导、教育培训、法律咨询、医疗服务等等,一切都是免费的,还得自己带干粮。他们长期如此,可以说乐此不疲,从好些年前一直坚持到现在。

  我对面的邻居潘特先生是孟买大学教授,他告诉我,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带头投入到了全国扫盲运动,深入到农村千家万户,给无数的农民上课。他本人如同苦行僧,累计近十年待在农村做调查研究,搞实验,帮助农民脱贫。许多为贫者、弱者服务的知识分子完全是自己心甘情愿,毫无报酬和补贴。很多人在农村一待就是好几年,他们自己动手盖房子、种蔬菜、养鱼和养鸡,过着与现代生活方式完全隔绝的另一种生活,但他们很认真地手把手地教那些来求助的农民。

  我常常思索:印度知识分子出于什么样的动力,这样忘我地工作和奉献?印度友人告诉我,这是甘地精神和印度文化传统影响的结果。甘地在印度知识分子中有着神和偶像般的影响,他的爱国情怀、恻隐之心、自我节制和奉献精神,是所有印度知识分子奉为真理的准则。特别是他倡导的义务奉献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印度知识分子。甘地的榜样发扬光大了印度传统宗教文化,这种文化主张与世无争,独善其身,吃苦修行,贬斥享乐,突出奉献,这使得印度知识分子大都看轻身外之物,不注重物质享受,一些人甚至一夜之间就决定把终身积攒的财富全部贡献出来,用来造福社会。应该说,这是印度知识分子不求享受、注重献身的精神源头之一。



甘坐冷板凳

  在国内,形形色色的“正高”、“副高”头衔满天飞,来印度后,同许多知识分子打交道,却发现他们的名片上只标明是否是“博士”、“教授”,从未发现有人在名片上标明是否是“博士生导师”,是否是某种重大荣誉获得者,除了博士和教授,也从未见过其他专业技术头衔。印度博士和教授们的形象有西装革履、文质彬彬的 “洋”的一面,更有身穿印度民族服装,脚踏传统凉鞋的“土”的一面,且“土” 的一面更为常见。这种“土”,并不表明他们是不学无术的乡巴佬,恰恰相反,印度知识分子许多曾留学海外名牌大学,能说好几种语言,同国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印度学者具有良好的学术素质,对国际学术标准和交流方式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比较熟悉,与印度学者交谈,很容易感觉到他有国际学者的风度,他们的一身 “土气”,只是表明了他们更注重与平民百姓打成一片,不刻意在外表上与大家有什么不同。

  印度知识分子对工作态度的最大特点是扎扎实实,不急功近利,没有浮躁之风,让他研究什么课题,就研究什么课题,不会挑肥拣瘦,只要工作需要,他会不厌其烦、不嫌枯燥,一如继往地研究下去,脑子里几乎没有“跳槽”、“下海”之类的念头。深圳华为集团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了华为印度研究所,聘用了近600名印度软件技术专家,这些人工作都认真负责,相互协作,严格按程序办事,从不自以为是。我多次陪同国内代表团到该所访问,每次访问,都能加深我的这一印象。华为研究所所长袁子文介绍说,如果你让印度软件专家干什么事,他会把你的要求形成文字,请你确认,然后开始工作,完成一个阶段的任务后,又会请你对已完成的阶段性工作成果和下一步的具体要求予以确认,然后又接着干,如此循环反复,直至完成整个课题。美国的英特尔公司等上百家软件企业在班加罗尔设立了研发机构,印度自身的软件开发机构也急剧膨胀,在班加罗尔和印度其他地方对软件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但在华为研究所工作的印度软件技术专家队伍却极少发生跳槽现象,尽管华为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并不比其他同类研究所有什么优越的地方,这说明了印度知识分子更多地是重工作环境,重事业成败,而不是把待遇放在第一位。

  印度高校和科研单位是做学问的地方,而不是衙门。在孟买大学、班加罗尔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里,没有一栋一栋的办公楼,也没有厅级、处级官员之类的概念,在高校和科研单位工作的知识分子,基本选择不是升官发财,因而很少有人去投机钻营或傍大款,也没有哪个高校为了创收去办什么研究生班,而是认认真真教书育人,老老实实做学问。只要你对印度知识分子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你就不得不佩服他们脱尘出俗、淡薄名利的境界和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坐得下来的本事。仿佛他们是社会中的另类,对金钱地位、吃喝玩乐的诱惑难得动心。正因为他们冷板凳坐得住,印度才能在一些科学领域特别是在某些基础科学领域中占有领先地位。2002年年底,印度塔塔科学院在孟买举行世界数学大会,中山大学数学系主任、山东大学数学系主任等应邀与会。这两位中国的博士生导师当时对我说:“印度数学家提交的论文水平之高确实出乎意料之外,中国数学家目前很难写出来。”“什么原因呢?”我请教他们。他们的回答是:中国学术界现在有一种浮躁的风气,静不下心来,为了评职称、得奖项或获得研究基金,有一点点成果就忙不迭宣传上报,加之,不少优秀的人才不愿搞基础研究。相比之下,印度知识分子甘坐冷板凳,一个课题研究10年、20年甚至一辈子也心甘情愿,自然比较容易出成果。

  当我撰写此文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我熟悉的一个个印度知识分子的面容,我情不自禁地将中印两国的知识分子做一番比较。我想说,虽然印度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l0亿人口中约5亿是文盲,在许多方面我国显然领先于印度,但是,如果用国际上通用的科研经费、科技人才数量、科学著作、科研成果等指标来衡量的话,目前印度的科技发展水平已名列发展中国家前茅。正因为印度知识分子潜心基础科学研究,不浮躁,坐得住,印度自独立以来先后3次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医学和经济学奖,软件业的成就更是举世瞩目。据印度软件行业协会统计,仅10年时间,印度软件业就将日本和欧洲远远抛在了后面,成为仅次于美国、雄踞世界第二的软件大国。近几年,印度软件业的年增长率均在50%以上。同时,印度获得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软件公司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印度人把软件业做成了一个大品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出版的最新《国际竞争力报告》中,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在46个国家和地区中,连续两年从13位下降至25位,而印度的科技竞争力一直排在我国前面。印度出版的科技著作占世界第8位,有18种科技杂志被收入国际权威科学情报刊物《最新刊物目录》。印度科技人员在国际科学期刊和国际科技会议发表的论文数量领先于我国,特别是1995年在国际权威科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相当于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发表论文的总和!当然,我们不能说,印度这些成就的取得仅仅是因为印度知识分子乐于奉献,甘坐冷板凳,但是,如果我国的知识分子群体中乐于奉献的人越多,甘坐冷板凳的越多,中国知识分子的贡献肯定会越大。   
^o^  欢迎到新浪^^阿司匹林家的博客^^看锐评文章 ^o^
★ 感议“贫困夫妻相缚投江而死” www.xgxg.cn
返回顶端
#
x410357448
2007-06-15 13:14:36
[发纸条] [加好友] [个人资料]
2 楼
[回复] [引用] [复制链接]
#
印度是怎么样我是不知道
不过文章写的几个优点也是我们正缺少的
吸收敌人的优点完善自我,再消灭敌人
返回顶端
#
jiarou99
2007-06-15 16:05:31
[发纸条] [加好友] [个人资料]
3 楼
[回复] [引用] [复制链接]
#
我顶
^o^  欢迎到新浪^^阿司匹林家的博客^^看锐评文章 ^o^
★ 感议“贫困夫妻相缚投江而死” www.xgxg.cn
返回顶端
#
jiarou99
2007-06-15 18:32:41
[发纸条] [加好友] [个人资料]
4 楼
[回复] [引用] [复制链接]
#
转帖-----邱国权:中国GDP为什么是印度的两倍?

内容摘要 : 对中国和世界报道的中国GDP是印度两倍一事,笔者一直不相信是真的。因为从方方面面的信息来看,印度人的生活水平比中国人好得多。

对中国和世界报道的中国GDP是印度两倍一事,笔者一直不相信是真的。因为从方方面面的信息来看,印度人的生活水平比中国人好得多。

但世界有关中国GDP是印度两倍的报道也不是空穴来风,也有事实为依据的。本人无事时对中印两国的经济状况作了一个较深入的研究对比,终于发现了两国GDP差距的根本原因。

一、一些相关数字表明,中国与印度的工业总产值相差不大,中国与印度的农业总产值相差也不大。中国与印度的第三产业总产值相当。但是,中国有几大产业是印度所没有的。所以中国另一半的GDP印度肯定没有的:

一、教育产业。中国的教育产业之发达在世界是第一位的。其中大学产业总产值计算如下:以在校生二千五百万计算,平均每个在校生年贡献产值一万二千元,(学费、住宿费、生活费)总计产值达三千亿。同理高中生在校的择校生达三千万,平均每个择校生年贡献产值一万二千元,总计又是三千亿!两亿多的初中生、小学生,幼儿园又贡献达三千亿!……总数网友们自己去计算了。印度却基本是免费教育。

二、医疗产业。中国的医疗产业的发达程度在世界也是第一位的!老狼手中无任何具体资料,只能估计:全中国十三亿人如果人平均一年贡献医疗产值五百元,一年医疗总产值就达六千五百亿元!如果一年贡献医疗产值一千元,一年的总产值就达一万三千亿元!而印度是免费医疗。

三、公务用车。中国公务用车的数量和人员又是一个世界第一!为国家GDP的贡献据报道达三、四千亿元!印度没有公务用车。
四、公款吃喝产业。中国的公款吃喝产业又是世界第一!为中国GDP增长的贡献据报道一年又是四千多亿元!印度没有公款吃喝。
五、公款旅游产业。中国的公款旅游业又是世界第一!为中国GDP的贡献一年又是四千亿!印度没有公费旅游。

六、户口买卖产业。这是世界没有、中国独有的产业。中国省会以上的城市每个户口标价达二至三万元一个。每年每个省会城市卖十万人头的户口,一年就有三十个亿。全国省会以上的城市三十个,一年下来总产值达一千亿!民主的印度没有卖户口一说。

七、出卖城镇土地产业。中国政府以一亩几千元的价格廉价从农民手中收购土地。再转手以几十万、百万的天价格出!那么一年买卖土地产生的GDP又达七、八千个亿!印度政府是不敢这样卖土地。

八、公款追星产业。……
………
如此算来,中国的GDP怕是不止印度的两倍了……。不过这另一半的GDP与老百姓没任何关系,老百姓得不到一分一厘的好处。算来算去的结果是:虽然中国GDP是印度的两倍,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人均收入不到印度普通百姓收入的一半。......   
^o^  欢迎到新浪^^阿司匹林家的博客^^看锐评文章 ^o^
★ 感议“贫困夫妻相缚投江而死” www.xgxg.cn
返回顶端
#
jiarou99
2007-06-15 19:14:48
[发纸条] [加好友] [个人资料]
5 楼
[回复] [引用] [复制链接]
#
我顶
^o^  欢迎到新浪^^阿司匹林家的博客^^看锐评文章 ^o^
★ 感议“贫困夫妻相缚投江而死” www.xgxg.cn
返回顶端
#
minghao7291
2007-06-16 07:13:10
[发纸条] [加好友] [个人资料]
6 楼
[回复] [引用] [复制链接]
#
自卑是一种病,治愈需要几代人的时间!
                                            冥昊
                              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返回顶端
#
jiarou99
2007-06-16 10:43:04
[发纸条] [加好友] [个人资料]
7 楼
[回复] [引用] [复制链接]
#
我顶
^o^  欢迎到新浪^^阿司匹林家的博客^^看锐评文章 ^o^
★ 感议“贫困夫妻相缚投江而死” www.xgxg.cn
返回顶端
#
jiarou99
2007-06-16 15:35:42
[发纸条] [加好友] [个人资料]
8 楼
[回复] [引用] [复制链接]
#
三个要饭的故事   

话说三个要饭的分别是加拿大要饭的,印度要饭的,天朝要饭的。

先说加拿大要饭的。这个加拿大要饭的找到一个加拿大政府官员说:“有没有吃的给点。”该官员说:“哥们,咱们加拿大是发达国家。你怎么不早来?你看那边鱿鱼海参多得很,随便吃。” 要饭的一看,果然有很多好吃的,立刻吃了个肚皮溜圆满嘴抹油,很满意地走了。

接着说印度要饭的。这个印度要饭的也找到一位印度政府官员说:“有没有吃的给一点啊。” 该官员说:“我的朋友,咱们印度是个穷国家,没有加拿大的鱿鱼海参,但是那边有些窝窝头也能吃饱,如果你不嫌弃就去吃吧。” 这要饭的一看,果然有很多窝窝头,心想能填饱肚子也行啊,一顿猛吃,也吃了个肚皮溜圆,拍拍肚皮,比较满意地走了。

最后说天朝要饭的。这个要饭的也找到一位天朝的政府官员说:“有没有吃的给点啊。” 该官员说:“我的同胞啊,咱们天朝是个发展中国家,目前确实没有加拿大的鱿鱼海参,但是印度的窝窝头嘛,实在有损于我们政府和国家形象。这样吧,你先回去等我的消息,一旦我这里有了加拿大的鱿鱼海参,就立刻通知你来吃。” 要饭的心想:鱿鱼海参没有,窝窝头又有损于政府和国家形象,反正是没有吃的。只能饿着肚子走了。

过了几天有人发现这个天朝要饭的饿死了。又传来消息,那个天朝的政府官员贪污了一笔钱跑到加拿大去了。

另据人民网报道,2006年两会期间,当有些委员问起印度的全民免费医疗制度时,高1强部长回答:“印度在1949年就建立了全民免费医疗制度,但这个免费医疗制度是低水平的,治疗手段简陋,药品廉价。” 他认为,从中国的情况看,目前再建一个全民免费的医疗制度是很难的。“如果再建一个特别低水平的保障制度,老百姓也不会满意,但是建高水平的,无论如何做不起来。”
^o^  欢迎到新浪^^阿司匹林家的博客^^看锐评文章 ^o^
★ 感议“贫困夫妻相缚投江而死” www.xgxg.cn
返回顶端
#
jiarou99
2007-06-17 00:07:54
[发纸条] [加好友] [个人资料]
9 楼
[回复] [引用] [复制链接]
#
我顶
^o^  欢迎到新浪^^阿司匹林家的博客^^看锐评文章 ^o^
★ 感议“贫困夫妻相缚投江而死” www.xgxg.cn
返回顶端
#
jiarou99
2007-06-17 00:49:19
[发纸条] [加好友] [个人资料]
10 楼
[回复] [引用] [复制链接]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国的教育,路在何方?

帖一篇历史文章《抗战时期国1民1政府是如何办教育的?》以便大家反思和参考。

一.

据著名学者何兆武所述:在西南联大上学时,大学生不仅免学杂费,而且还免每天的午餐费。如果学生上学仍然有困难,可以申请助学救济金,且助学救济金在大学毕业后可以不还。

在全民族抗战最艰难的时候,几乎所有家庭能够维持活命就实属万幸,哪还有钱供孩子上学,所以当时的国1民政1府实行免费上学,在抗战的8年时间里不但没有因为抗战而中断大学的教育,而且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人数有了增加,这是难以想象的,但却实现了。

在抗战最艰难时刻,当时的国1民政1府却真正地实现了义务免费教育!那时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怎样的国度啊!有的家庭8年间没有吃过一滴油,一次肉.抗战前我们有4亿人,当时的西部只有1.8亿人,抗战爆发后大后方一下子涌入了5千万人口,而当时西部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全国的30%。就是这种情况下,当时国民政府仅有的财政力量,不仅没有中断教育,反而又有所发展,使得中华民族的教育能够传承下去。   

民1国18年到25年(1929年-1936年),学龄前的儿童就学率从17.1%上升到43.4%,当时的大学生的比例是1:16000;中学生的比例是1:4407;小学生的比例是1:60。
1936年全国共有专科以上的学校108所,其中,大学42所,独立学院36所,专科学校32所。共有272个学院,1095个系,在校生41922人。
到1947年,全国高校207所,其中国高74所,省立高校54所,私立高校79所。其中大学55所,独立学院75所,专科学校77所,在校生155036人,研究生424人,大学生130715人,专科生23897人。
抗战过程中,中小学生的总人数不但没有因为战争而较少,反而也有所增加。再想想中小学是如何收费的?学杂费全免!       未完、待续……
东陆风华APP客户端 http://bbs.ynutx.net/appbyme_app-download.html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陆风华,凝聚云大人的力量 ( 滇ICP备07500061号-1 )

GMT+8, 2025-5-11 06:31 , Processed in 0.312500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