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陆风华BBS

 找回密码
 注册东陆风华通行证
东陆风华论坛18周年庆(2005.3.28-2023.3.28)东陆风华-云南大学各专业历年考研复试信息汇总帖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云南大学历年考研复试信息汇总
东陆风华-云南大学各学院考研QQ群号码
申请东陆风华实名认证免费领取云大考研考博真题如何申请云南大学考研论坛VIP会员?VIP特权?
东陆风华-云南大学各省校友&云南省各地州校友QQ群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图片 &宿舍图片&图片云大 东陆风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云南大学2021年考研复试信息分享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8233|回复: 0

大学校园中的广场设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7-1 17: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陆风华帐号全站通用,包括论坛、商城、网络家园等站点,登陆查看更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东陆风华通行证

x
1.广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1广场的建设模式中一,铺地规模过大
广场建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连接教学主楼和校园的主入日,.片地3万余mzm,广场类型应该是主要建筑前的广场,但也是整体校园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几广场建设全部采用同色、同质石材铺地,而且没有高差变化,所以看上去更像是“建筑的托盘’,而且在广场建设上,也没有采取必要的设计儿素,使得广场更显得空空荡荡的
1. 2广场与周围空间形态的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
对于一个.片地较大的广场来说,能够与周围整体环境的有机结合是至关重要的,从对该地区的鸟瞰图分析来看,这个广场就像是大地上的一块“创可贴”,平平地贴在那里虽然紧邻它的村庄,显得有些凌乱和陈旧,但仍依稀可见出些环境机理与之相比,广场则显得过于没有生命了
1. 3广场没有行为支持,缺乏吸引力
经过两年的使用,很遗憾地看到,广场的使用率几乎趋近于零只是在节假日有大型活动的时候,才会有组织地使用,大概一年一、两次而已,而这种使用通常也只是.片用了靠近主楼的大概三分之一的面积山于广场的位置关系,人们从主入日进入校门后,必须从该广场穿越后,才能进入校园但在观察中发现,几乎所有的人在穿行的过程中,都是脚步匆匆,仿佛要尽快逃离这个地方似的,而几乎没有人停卜来,对它加以感受平时这里,也几乎没有人自发地到这里来,更不要说,能形成什么活动景观它确实是一个广场,但并不是一个积极的室外空间,这样大的一块用地就这样在这里闲置,不能不让人感到惋惜
1. 4广场的尺度感有待推敲
只有从校园入日望过来,才会感到尺度对于建筑的作用,而从其它的角度观看则只能感到的是空旷,即我们常说的从某种单独的意义和角度建立起来的尺度,换个视角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山于广场几乎没有任何界定,所以巨大的尺度感会让上面的人感到孤立无援
1. 5广场建设缺乏识别性
如果没有主楼的存在,中一纯地解读这个广场,会让人有不知自己身处何方的印象
1. 6广场的材料没有很好地考虑北方的气候条件
现在的广场建设全部采用的是中一灰色的花岗岩铺地,只是对铺地上进行了方格网分割,但分割的材料采用的是剖光的深红色花岗岩这些剖光的石材,在卜雪的时候,表现的异常光滑,使得走在上面的人不得不小心翼翼
2广场应采取的解决措施分析
广场设计在城市设计3个层次中,属微观设计的内容它要求我们在做设计研究的时候,要考虑得具体和能够落到实处广场设计是可以包含多种功能:节庆、交往、休憩、观赏、游乐、健身、文化、教育等它可以成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种信息的物质载体,是人们室外生活的舞台如何把这样的认识加入到科技广场当中来呢?究竟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
2.1措施的目的
广场的建设不是单纯地用广场来烘托建筑单体,而是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开放的、活跃的高校公共交往空间,让它起到校园会客厅的作用如此大的面积如果只是作为一年甚至几年使用一次的活动场地,太奢侈了应该在满足当前功能的同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将其利用起来,建成一个加强学生交流、休闲的好地方,从而达到提高师生学习和生活质晕的目的
2.2措施的内容
(1)重新调整结构:保留现有广场组织大型活动功能,但面积缩减到8000- 10000m,,并通过利用地面高差等广场设计要素给与界定,同时,给广场赋予新的更为丰富的内容将广场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分成若干个子区域,增加动静分区,在各区域内增加绿化覆盖,各子区域的内容包括:休闲区、文化区、游乐区(溜冰园)、观赏区(植物园)、信息区等等,并且通过轴线关系,在各区域内加强有机联系
(2)增加可识别性:在哈尔滨市高校中,黑龙江科技学院有着独一无一的地理位置,是唯一一所紧邻松花江畔的高等学府在广场的设计中,应着重反映出地域环境的特色,来加强广场的可识别性
(3)完善广场美的形式:在进行分区的同时,注重其景观艺术水平的体现
(4)引提供舒适度与方便度:通过分区使广场能够给人提供宜人的尺度,让人体验视觉和心理的舒适同时明确与校园内其它的功能区,如:学生、教师生活区、教学区,进行有机联系;在广场的边界增设自行车存放场地,用以增强广场的可达性
(5)增加活力:用一些具体的儿素:座椅、栏杆、路灯、雕塑、花坛、绿篱一一增加各区域内的活动支持
(6)加强与周边的和谐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越来越被人类达成共识人所居住的环境也应与自然环境共生,即使是公共空间也要注意与周边的和谐它不一定是周边传统的继承,但却应该给该地域增加活力和更有内涵即生命力的内容
(7)考虑广场的四维性:考虑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注重各组成部分的连接点和转折点的设计
(8)意义性:校园广场的文化性、历史性、人文性应该是其首先考虑的主题并根据自身的学校特点,加以选择和细化




大学校园中的广场设计
题目:大学校园中的广场设计
作者:林传华
单位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2001研


摘要正文:
    大学校园广场与城市广场有1定的共性,但由于学生群居生活的方式,以及年轻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校园广场中会有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本文結合广州许多高校中广场的实例,从以下方面分析了大学校园广场设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广场在校园中的位置非常微妙,什么地方才适合设置1个广场?
    校园广场通常采用建筑、道路或者植物来限定边界,这和广场所处的位置以及功能定位有着密切的联系。
    现在的校园广场往往把群体活动视为中心,忽略了个体活动。如何把适宜群体活动的大尺度广场改造成平时同样吸引个体活动的小尺度的宜人场所?
    校园广场空间需要1个视觉焦点。
    校园广场中的小品设置0分重要,这是关系到广场是否人性的重要细节。




南阳理工学院东南校区总体规划设计
说 明  


南阳理工学院东南校区总体规划设计
说 明 书

1 背景情况介绍

青山横北廓,白水绕东城。南阳理工学院座落在豫西南千里沃野中的历史文化名城-南阳。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曾孕育了无数的科学家和政治家,如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张衡在其《南都赋》中这样吟颂她:於显乐都,既丽而康,陪宗之南,居汉之阳。南阳理工学院是南阳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产物。这所大学成立于1987年,至2002年底,已形成在校生8000人,占地450亩(西北校区)规模,举办有本科及专科等多层次高等教育,而且发展势头强劲。学院领导对学院事业的发展极为关注,早在1997年,学院即邀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南阳理工学院建筑设计研究所合作对东南校区进行了规划设计。近些年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学校的发展又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南阳理工学院又有着独特的区位等优势,结合学院的成功办学经验,学院决定扩大东南校区的征地面积。新的东南校区净用地面积为36公顷(约544亩)。南阳理工学院建筑设计研究所自2002年9月起就派出精兵强将投入到东南校区的规划设计工作中,先后进行了近十轮的方案修改,在学院领导的直接关注下,有学院有关职能部门参加,召开了数十次专题会议,并于2002年底完成了初步规划。为了更全面、更科学、进一步完善校园规划,学院诚挚地邀请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对南阳理工学院建筑设计研究所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指导,并提出新的规划设计方案。因此,东南校区的规划设计实际上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南阳理工学院建筑设计研究所合作的结晶。两个单位结合各自的特点,能优势互补,南阳理工学院建筑设计研究对本院的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最熟悉,进行现场设计最方便,且已比较具体的研究了新校区的规划。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具有丰富的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经验,对高校校园规划有深入的理论研究。

2 规划设计依据

南阳理工学院:《东南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概述)》,2002年10月。
南阳市城乡规划测绘大队:南阳理工学院扩建区(东南校区)地形图,2002年7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一般高等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定额》及相关文件,1979年12月。
南阳理工学院:《南阳理工学院1996-2010年事业发展规划》及南阳市人民政府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的有关学院事业发展的相关文件,2002年4月。
南阳市规划局:《南阳理工学院东南校区规划设计条件》,2003年4月。
现行的有关建筑设计规范、消防设计规范等。
3 建设用地的区位及现状分析
南阳理工学院东南校区位于南阳市区南部,紧邻白河游览区,与西北校区隔仲景路相望。校区东侧紧靠城市干道泰山路,南侧为珠江路,黄河路从校区中部东西穿过,将东南校区划分南北两部分,其中南部占地约33.5公顷(502.5亩),北部占地约2.8公顷(42.4亩)。校区的东北为规划的城市开放公园-溧河公园。校区距市中心约6公里,距南阳火车站约10公里,距南阳机场约7公里,距南部城市规划的白河南工业园区约5公里。校区位置适宜,交通便利。

现状净用地约36公顷,由于人工破坏严重,且用地内有南北流向的溧河及东西流向的白桐灌渠一支渠,加上黄河路从校区中部东西穿过,所以建设用地地形复杂。校区主要用地被溧河、灌渠和黄河路分割成高低不平的五个区块,对校园规划十分不利。
为说明问题,暂且将地块分别命名为西北地块、东北地块、西南地块、东南地块及北部地块共五块用地。
用地范围内溧河两侧地势较低,东北地块由于长期烧砖取土,除了残留的废砖窑外,其它地面标高已低于原自然地面约2米左右。西北地块靠近溧河的近一半区域地势低凹,现为鱼塘,靠近仲景路的区域地形基本平整。东南地块除近灌渠及溧河立交处有一深坑外,其它大部地势平坦。西南地块地形最为复杂,近溧河区域坑塘较多,位置较乱,形状复杂,深浅不一。
沿白桐灌渠一支渠两侧由于当时取土修堤,遗留的坑塘较多。
北部用地区块中的南侧有溧河古道及废弃的砖窑,北侧地势基本平坦。
建设用地的绝对标高基本在118~122米之间。散布的坑塘深约在2~5米之间。
南北走向的溧河河源在约4公里上游的第二橡胶坝处,流经上游村庄及工厂,兼有泄洪、排污的功能。白桐灌渠一支渠已经通过有关部门主管部门的同意,可不在规划设计中考虑。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任务书的要求,实际上可供建设的用地是十分紧张的。

4 规划设计的原则

合理化的校园布局。根据东南校区的规划规模,力求各功能分区既相对独立、不交叉,又联系方便、各得其所。各功能区的摆放要充分适应学院教育事业的现状及发展需要,做到适用方便、功能合理。
安全、通畅的交通流线。校区的功能区之间、功能建筑之间、西北校区和东南校区之间的联系是否便利,关键在交通组织和路网结构,这就要求有良好的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要求机动车交通要顺畅,能形成环路;人车尽可能分流,最好在人流量大的区域内能形成步行区;并要妥善安排停车设施;创造出安全、安静、安逸的校园交通环境。
多样复合的空间特征。充分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以院落空间为主题,创造出宜人的室内、室外及室内外交融空间,室内外空间有层次、有文化,尺度适宜、体量适度。要充分重视空间的多样化,能结合高校的教、学、师生交流活动特点,使师生能体验到各具特色的建筑与环境共生的空间感受。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校园空间与城市景观的结合,为城市形成良好的临街景观。
使用、观赏并重的景观绿化系统。绿化和景观系统要具备较好的室外学习、交流、休闲、观赏功能。尽量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创造“绿色校园”,节约能源,节约土地。
独特的校园氛围。规划设计能为学院形成独特的、具有本土文化特点的校园氛围创造硬件基础。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本土文化的继承、延续和发展,应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
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高校发展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规划设计中要留有发展余地,要有弹性。校园规划能有利于分期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5 地形分析与规划建议

南北流向的溧河由于排污、泄洪的需要,不考虑溧河的大量改动与填埋,在维持现有主河道位置的基础上,将河道适当部位改造拓宽,以形成自然流畅的水流曲线,河岸两侧结合绿化和景观设计成亲水宜人休闲空间,并按南阳市规划局要求,留足13米宽的防洪通道。
现状东西流向的白桐灌渠一支渠因年久失用,当地有关部门已明示,可以不考虑在规划中保留,故在建设时可以堆平,取土填凹。
现状地块中,除东南地块及西部近仲景路地块较为平坦外,东北地块及溧河两侧被人工取土造成了很多地势低洼的大坑,溧河两岸的区域地势最低。规划用地范围内由于人工取土挖出的若干处形状不规划,深浅不一的陡坑,十分妨碍总体规划设计。如要全部填平,动用土方数量很大,初步估算大约需要40万方填土。由于建设用地十分紧张,同时还要考虑节约工程建设费用,规划范围内较大片的土地均遵重自然状态,在经过土方平衡测算后,适当进行土方转移,以提高临近溧河西侧建筑基地标高,满足防洪需要,其它土方用于填埋遗留的坑塘等。
经仔细研究,必须将规划设计与地形设计统筹结合考虑,既要使校园规划合理,又要使地形利用合理;包括不可少的填方工程,也要作到尽可能合理。对于现状中较低洼地段通过适当回填抬高,使基地标高在118.5米以上。以防洪水泛滥之侵害。填土土源主要通过下降体育运动设施区地面标高来解决。其它地块基本维持原自然标高,适当取填土,以形成合理的校区竖向标高关系。对校区内的坑塘,经慎重研究与测算,如果所有大坑均不填埋任其自在,校园建设用地除严重不足外,尚杂乱无章,零碎无序,很难进行规划,故将其中较大的坑穴改造为校园水景、不再填平,以节约土方量。其它实在妨碍规划的大坑,也只能花力量取土填平,以求有所失也有所得,得失持平。

6 校园总体规划设计
1 校园功能分区
根据规划区域的地位特点,在功能分区规划中,要着重考虑二点:一是新老校区的关系,新校区的功能布局,要有利于与老校区的联系与资源共享;二是本区域的地形、地块的特殊性,量地安排,量材适用。故将校区大的功能分区主要划分为五部分,即教学科研设施区、中心绿化区、体育运动设施区、学生生活区、科技园区。分别安排如下:
东南校区内以溧河为界的西半部,为教学及科研设施区,与被城市干道仲景路分隔的西北校区相对联系较方便,新老校区可以共享新的教学科研设施资源,且靠近仲景路的建设用地较为平坦,适宜大量的工程建设,对城市景观也十分有利。
东南校区中心低洼,溧河两岸地形不规则,安排为校园中心绿化、生态园林景观区,位于环行主干道内,便于观赏及使用,成为校区优美、良好的绿色户外活动、交往、休闲场所。
中心绿化区东侧溧河东岸,为校园集中的体育运动设施区,规划安排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和蓝排球场。南端临城市的黄河路,安排文体活动中心及游泳馆,对内使用,对外开放均很便利。
校区东半部集中安排学生生活区,临近用地东侧的城市干道泰山路,进出校园方便;东半部地势较平坦,可用地面积大,正好能满足大量的学生生活设施建设需要。区域内配有学生食堂两处,以及供学生生活服务的配套设施等,本区域通过校园内的主干道划分,还可以方便地实现社会化管理。
校区北端被城市的珠江路所隔开的相对独立小区,安排为科技园区,主要设置学院与社会的科技交流、科技研究与发展用房、外聘专家及青年教师的居住用房。该区域与新校区内其它功能分区不交叉,相对独立,所处位置便于社会交流,且可以充分利用东侧邻近的城市开放公园,环境优美,适宜休闲、居住与接待,充分体现对来校外聘专家的礼遇,与西侧隔仲景路相望的老校区内的专家公寓及科技交流中心等也能联系方便,有利于互通、共享资源。
考虑到西北校区与规划的东南校区联系方便,新校区的主入口安排在新校区北端,称北校门,相对靠近西北角的部位。体育运动设施区中有文体综合中心及球类练习馆,为便于对社会开放,特开设出入口,称南校门,也便于校区向南发展。学生生活区开设一处东校门,便于学生进出校区等生活需要,并与城市联系方便。
2 校园交通组织及路网规划
根据各功能分区的布局,在主要功能区的外沿,规划一组环形机动车主干道路,使机动车交通可以顺畅、便捷地达到各功能区,再联系上功能区内较少的机动车支路、以及校区外沿的次环路就可形成完整的机动车交通道路网路。脉络清晰,间隔合理,占地较少。
横贯南北的溧河,除环形机动车主干道上设跨河的永久性桥梁外,还建步行便桥1座。以方便校园内东西方向的交通及中心绿化区内的交通。
东南校区的南北大小两块,中间相隔城市道路珠江路。为保证校园师生来往的安全,地上、地下均设安全通道。在规划中设计了架空的过街人行天桥和地下车行通道。架空天桥只供步行,地下通道可供自行车及机动车通行。
环形机动车道路围合的中心绿化区,地势低洼,为了体育运动设施区的体育活动及消防安全的需要,环形机动车道旁设有坡道可达到运动场区内部。
道路宽度的,以道路的使用性质和交通流量确定,基本为三个宽度层次,即9米,6米,3米。对于机动车道路,主路面宽为9米及6米两种,两侧人行道宽为3米及2米,非机动车道路面宽为3米,学生生活区内部的步行道路,考虑到人流量大,宽度为9米。机动车道路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按道路交通管理要求设置规范的交通标志及路障,使人流车流各行其道,井然有秩。机动车道路旁的人行道及步行区域的道路采用高级地面砖,结合环境及景观要求艺术铺装。绿化区域内的游步道采用卵石或冰裂花岗岩路面。
在校区的大门口附近均设置有机动车停车场,教学及科研设施区中心由于距离校门口较远,紧邻机动车道路设一小型停车场。大部分停车场设置在主要入口处,便于管理,能够减少校区内的交通压力,减少噪音污染,进一步提高了校区内的安全性。随着校园交通车辆的增多,可在现停车场的基础上扩大,或邻中心环形机动车道旁增设机动车停车场。近期内暂作为绿化用地。
根据高校学生活动的特点,在校内行动多以步行为主,因此应以有利于师生行走为基本尺度来构成校园的基本路网结构。规划中还着重设置了两条步行走廊,形成步行区:一条在教学中心区,由北校门进校到图书馆,经图书馆到中心花园,再到预留教学科研楼,形成宽敞、便捷、景观丰富的步行区及步行道,此区域是全校师生共享的交往与休闲区。另一条在学生生活区内,在两列学生公寓之间,形成主要为步行的步行区及步行道,使学生生活区内安静、安全、安逸。此步行区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休闲、交往的良好场所。
3 校园绿化景观规划
坚持建设“绿色校园”的原则,突出生态特征,因地制宜,将溧河两岸的低洼地,全部用于绿化建设,以自然景观为主,规划成绿色坡地,适当植草、栽树造景,可供师生自由活动。溧河西侧已被人工开挖的大坑,面积广、深度大、填方量多,不适宜填土找平,结合地理位置与规划设计,巧妙结合,用其蓄水,形成人工湖,造成校园中心区之水景,与溧河可以不在同一水平面,但可以用于供排水、蓄水之用。湖中可养鱼、植草保持生态平衡,进行环境保护,改善环境品质,变不利为有利;原大坑中之土墩、尽量保留,待蓄水后,形成湖中半岛,可建湖心亭,且有便桥与岸边相连成为校园“景中之景”,为画龙点晴之景点;湖边有林荫步道,遍布座椅、庭院灯,是诗情画意般的幽雅的休闲之处;且与对岸图书馆前的人工铺装的中心广场遥相呼应。图书馆南广场是以人工建造为主,铺装精致、栽花种草、有旱喷泉、小水池、花坛、座椅、栏杆、灯柱交叉配置,广场与湖面相交的岸边精心处理成近水的台阶、平台、码头等。为人创造观水、亲水、戏水的场所,供师生尽情享受自然。此中心广场可谓校园中心区中之中心景观、重点景观,位置适中,尺度宜人,可以想像得出将是人气旺盛的校园中心区。
为营建校园的文化氛围,校园内的重要湖、河、路、桥、广场、大门的命名,要有深遂的文化内含,以提高校园的文化品味,将悠久的南阳历史文化浓缩在美丽的学府中,不仅能发展与继承历史文化,而且对师生也无形中进行着爱国主义教育。如人工湖建议命名为溧湖,与古老的溧河保持着联系,湖心岛称之为致远岛,湖心亭称为思致远亭。图书馆南的广场称宁静广场,图书馆北的校前礼仪广场称衡天广场,一来纪念伟大的科学家张衡,二来寓意探索未来,志向远大。跨越溧河的四座桥名用来纪念南阳历史上的四大文化名人,分别称为龙桥、景桥、衡桥及鑫桥。为了增加校区大门的咳识别性,将北大门命名为银育门,寓意古老的白河流是南阳的母亲河,象一条银色的玉带;将南大门分别命名为中天门和紫阳门,象征着学院的事业如日中天,紫阳高照;东门迎着朝霞,命名为朝晖门,寓意着师生员工朝气蓬勃,西门接纳着金色的夕阳,命名为晚霞门。
规划中对校前区空间进行扩展延伸,通过建筑的围合,形成明确的校前区,并规划了校前区礼仪性广场。
其它教学科研建筑与学生生活区建筑围合的半私密性空间内,均作出各具特色的铺装与绿化。
校前区广场绿化以水池、草坪为主,端庄大方,具有礼仪性,内置升旗台和旗杆,供升国旗、校旗之用。
环形车道两侧设行道树,配置经济植物和四季有色,冬季不落叶植物,形成林荫人行道,夏日成阴遮阳、冬日可供观赏,体现生态校园的特征。
校园的建筑景观,体现“园”的特点,在空间组织上要有层次、有变化,要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性格和适应不同使用要求。规划设计中,组织了由北校门入校,贯穿南北的第一条空间景观轴,即在主入口入校经校前区礼仪性广场达到图书馆标志性建筑物,形成第一个空间层次,经图书馆两侧南行,通过步行区、中心景观区、到达自由休闲、有优美环境的校园绿色生态景观区,这里是新校区的第二个空间层次,然后再到达校园南部的预留发展区,围合的内向型庭院,这是第三个空间层次,此轴线的空间序列形态不同、性格不同、布局手法也不同,既有庄重礼仪性的校前区广场,又有活泼生动、有水、有草、有景、有物的中心绿地生态园,使得此轴线生动多彩,形成校园的“园中之园”,校园中之精彩和主要活动场所就在于此。
第二条轴线,是在学生生活区两排学生公寓之间,起自北端内向围合的园形旱喷泉广场,直达南端的东校门广场。完成了一条以步行活动为主的休闲轴线,此区域有良好的铺装、草坪、花坛、坐凳、灯饰、喷泉、树木以及名人提字、雕塑等,形成良好的文化空间氛围。
在建筑的围合上考虑到学校的特点,学生课前、课后交往的需要,教学科研建筑,以及学生公寓,均以三合院方式来围合,形成半开敞空间,且具有一定的私密性,适合学生停留。
主要建筑如图书馆、文体活动中心、学生食堂等,在建筑物前后均规划组织了有相应尺度的广场,形成开敞的可供集散、交往的空间,并配以绿化及环境设计,使得校园空间大、中、小结合,开敞与私密、半私密结合。构成了丰富多彩校园空间环境。规划中特意将图书馆安排在校前区广场之顶点,既是校前区的结束与对景;又是校园中心区之重点,还是校园中心绿化区之核心,将形成标志性对景,可谓一举三得,较好的强化了校园中心区,突出了校园中心区。
在选择和配置植物时,应以易管、易长、少虫害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乔木为主,在重点绿化地段,选择观赏性较强的乔灌木和花卉。行道树采用遮阳好的落叶乔木,体育场地周围应避免采用大量的扬花、落果、落花的树木。为了使校园的绿化面貌能较快形成,咳选用速生和慢长的树木搭配,以速生树木为主。树种应结合四季变化,做好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及不同树姿和色彩变化的树种搭配,以丰富校园面貌。
校区的景观及环境小品包括建筑小品:如休息亭、廊、书报亭、售货亭、电话亭、宣传廊、自行车棚、围墙等,装饰小品:如路名牌、垃圾桶、路障、标志牌、广告牌、邮筒、灯柱、灯具,休闲设施:如水池、沙坑、坐椅、坐凳等应与建筑群体、绿化种植等紧密结合,做到实用、艺术、有趣味、有特点、数量足。
4 校园建筑规划
(1)校园建筑风格
校区内建筑风格应统一谐调,要尽可能地吸收南阳本土建筑的精华,以求达到校园整体完美,独具特色的艺术效果。建筑色调宜活泼、明快,能表达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向上发展的校园建筑的特色。校园中的建筑,宜表现学校的氛围,要有文化性,交往性,舒逸性以及适当的私密性。
(2)强调建筑的围合,创造有不同内内涵的空间。
规划的主要建筑群,如教学科研用房,学生公寓等,均力求以三合院方式围合,朝南北向的建筑物,为建筑群之主体,朝东西向的方面,适当安排一些建筑物内的次要用房或连廊,以达到能形成围合空间的目的。为学生创造半私密的、领域感较强的、空间限度较具体、尺度宜人的户外活动空间。
以三合院围合的院落空间,成为本规划的基本组合单元。有规律的组合,使总体规划在空间形态上形成韵率感和节奏感。再配合以疏密有秩、大小不同类型的空间组合,会形成校园既端庄、典雅、又开朗、活泼的风貌。
(3)注重建筑与空间尺度的把握
本规划每幢建筑单体的体量均在6000-7000m2。即六层建筑的面宽约在60m-80m。不论从室内还是在室外去感受建筑,均不会感觉过长、过大。给人以视觉上近人、温馨的感觉,而不盲目追求巨大尺度、虚假之雄伟与气派。
重点建筑要重点处理,要力求作的新颖醒目、有特色,如中心区的图书馆,要形成重点,有一定的标志作用,但不宜豪华、奢侈,以“功能第一”为妥。
(4)建筑层数与高度
教学建筑宜以六层以下为主,学生宿舍也以六层以下为主,因此建筑设计均可采用民用建筑低层防火规范,既有利使用,又节约投资,一举两得。
个别有标志意义的建筑物,可适当增加层数,除建筑形象更突出外,还可提高建筑容积率,节约土地。
(5)分期建设及留有发展余地
学院未来长远的发展,虽尚无确切的予测,但根据高等教育的自然规律,发展是必然的。由于科研工作的推进,势必会不断提出新要求,相应的科研教学用房就要不断增长。因此留有发展余地是十分必要的。本规划对教学科研用房,在教学区南端集中规划了较充分的预留发展教学科研楼座4幢,以供未来不断落实建设,这样即满足了发展需要,又保证了规划的完整性。
7 土方平衡规划及室外管网设计
(1)土方平衡分析及竖向设计
校区内经过计算可基本实现土方自我平衡。主要土源来自体育运动设施区下降。
校区内的主干道采用同一标高,次要道路随地面标高而变化。一般建筑物高于道路0.6米左右。
(2)供水系统设计
室外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范围为总用地内的所有单体建筑、道路及运动场地的给水排水设施设计。
给水水源由两部分取得,西部由仲景路市政干管取水,东部由泰山路市政干管取水,经加压泵站加压后供给用水单元用水。用水量:科技园区为150L/人天,学生生活区为100/人天,教学科研设施区为30/人天。规划区总用水量:东部为40T/h,西部为6.5T/h。
室外给水系统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系统。东西区加压泵站后供水管道均采用厚壁普压给水专用PVC管道,承插接口或法兰接口,管道敷设于绿化带内,埋深室外地坪下0.55米,铺沙盖砖保护。向单体建筑供水分支管道位置、标高及做法均见各单体建筑设计。
室外供水采用变流恒压泵控制,维持室外管网水压H≥0.45Mpa。
外管网分段设置控制阀门以备检修,在适当位置留置洒水拴以满足绿化、冲洒道路用水。
室外消失栓设计:设计系统可满足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及水压,室外设置单出口地上式消火栓60座,消火栓最大间距100米,距路肩不大于2米。
室内给水设计:建筑内部采用生活、消防分系统方式设置。室内给水系统均只考虑冷水系统,直接利用外网压力,管材选用新型塑铝复合管材,专用管件丝接,高层建筑采用分区供水方式,在建筑内设置加压泵,上区由屋顶水箱供水。
室内消防设计:规划区内各单体建筑均按要求设置水灭火系统。室外管网满足多层建筑的常高压供水要求,可直接设置。在建筑物引入管处设置水泵接合器,高层建筑设置屋顶高位水箱,满足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恒压要求。
消防系统管材采用热镀锌钢管,扣件连接或丝接。
(3)供排水系统设计
生活排水量:取生活给水用水量的90%计算排水量。
室外生活排水系统:室外生活排水系统采用辐射状排水,各单体建筑所排出的生活污、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以最短路线排入城市干道下污水干管中,餐厅内排出的含油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放。现场地形存在高、低区,低区生活污、废水经管道收集后,用污水提升泵站提升到市政干管中,具体见设计平面图。
排水管道采用圆形砼管道,100厚C10素砼基础,1:2水泥砂浆加钢丝网片接口,每隔25~30米设置φ1000圆形砖砌检查井,重型过车井盖。排水管道均敷设在绿化带内。
室内排水系统:室内污废水经卫生洁具收集后,就近排入室外污水管网,室内排水管材采用UPVC硬聚氯乙烯排水管材,粘接。
雨水量及雨水排放系统:规划区内采用雨、污水分流体制。雨水系统汇水面积共36.3公顷,降雨量采用如下暴雨公式:
东陆风华APP客户端 http://bbs.ynutx.net/appbyme_app-download.html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陆风华,凝聚云大人的力量 ( 滇ICP备07500061号-1 )

GMT+8, 2024-5-2 16:0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