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陆风华BBS

 找回密码
 注册东陆风华通行证
东陆风华论坛18周年庆(2005.3.28-2023.3.28)东陆风华-云南大学各专业历年考研复试信息汇总帖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云南大学历年考研复试信息汇总
东陆风华-云南大学各学院考研QQ群号码
申请东陆风华实名认证免费领取云大考研考博真题如何申请云南大学考研论坛VIP会员?VIP特权?
东陆风华-云南大学各省校友&云南省各地州校友QQ群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图片 &宿舍图片&图片云大 东陆风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云南大学2021年考研复试信息分享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7946|回复: 19

[小说] 转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祭海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3-25 19: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陆风华帐号全站通用,包括论坛、商城、网络家园等站点,登陆查看更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东陆风华通行证

x
本帖最后由 淘来淘去 于 2016-5-29 15:38 编辑 <br /><br />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提现即时到账SO.CC
东陆风华APP客户端 http://bbs.ynutx.net/appbyme_app-download.html
云南大学2016年考研复试信息分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3-25 19: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子传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余徐刚著

本帖最后由 淘来淘去 于 2016-5-29 15:38 编辑 <br /><br />1989年3月26日下午。
  华北平原的春天还没有开始,万物在阳光的照耀中开始着萌动的跃跃欲试。
  山海关至龙家营的一段慢行铁轨旁。
  除了偶尔的几辆火车传出的汽笛声,一切都那么静寂。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偶尔的一阵汽笛声在空旷的原野上空回荡许久,这使得原本沉寂的大地更加孤独。
  白天的孤独是另人生畏的狮子。
   如同汽笛声的回荡而难以消逝的过程。一个穿着白色衬衫的年轻小伙子背着一个小挎包也沿着这段铁路上下徘徊、逗留了许久,他抱着《圣经》朗诵诗篇:
  耶和华啊,求你不要在怒中责备我,
  不要在烈怒中惩罚我。
  因为你的箭射入我身,
  你的手压住我。
  
  因你的恼怒,我的肉无一完全;
  因我的罪过,我的骨头也不安宁。
  我的罪孽高过我的头,
  如同重担叫我担当不起。
  
  因我的愚昧,
  我的伤发臭流脓。
  我疼痛,大大拳曲,
  终日哀痛。
  我满腰是火,
  我的肉无一安全。
  我被压伤,身体疲倦,
  因心里不安,我就唉哼。
  
  主啊,我的心愿都在你面前,
  我的叹息不向你隐瞒。
  我心跳动,我力衰微,
  连我眼中的光也没有了。
  我的良朋密友,因我的灾病都躲在旁边站着;
  我的亲戚本家也远远地站立。
  
  ……
  
  我几乎跌倒,
  我的痛苦常在我面前。
  ……
  以恶报善的与我作对,
  因我是追求良善。
  
  ……
  这个下午除了朗诵,除了思索,除了质问,除了向胃里进驾两瓣橘子,他把心撕裂成两半。一半是对土地的眷顾,一半是对上天的哀叹!
  这一切都在思想的灵魂深处进行。
  一切都那么淡然。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夕阳从天边渐渐隐退。当红日最终跌进谷地,也就在那短短的一刹那,也许只有几秒种,他的神情突然变得焦急起来,迅速地拿起一支短铅笔头想书写些文字。他翻遍了书包,竟然没有找到一张白纸,按理说,他可以把字写在随身携带的书本上,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是个惜书如命的人。他张望四周,终于在一面墙壁上看到一张海报,他轻轻地撕下一角纸片,放在膝盖上抚平。
  思考和回忆。酸楚的泪洒满纸片,“我叫查海生,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的教师,我的自杀和任何人没有关系,我以前的遗书全部算数,我的诗稿仍请交给《十月》的骆一禾。”写完这一行话,他向着遥远的南方,泪水在守望中迷糊了家乡和儿时的记忆。
  但是,“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做完这些,他把随身携带的四本书《圣经》、梭罗的《瓦尔登湖》、海涯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得小说选》摆到一边,剩下的两个橘子滚向。
   身子卧于铁轨,腰部紧挨轨道。
  等待。
  等待,
  等待……
  仿佛等待来世的降临,时间漫长又局促。
  一列货车呼啸而来,他的身子被冰冷的铁轨分为两半。这是物理意义上的几简单一瞬间,这个年轻人完成了生与死的精彩一幕。
   这个年轻人便是诗人海子,这一年,他25岁。
  1989年3月26日,这一天被刻在时光川流不息的永恒坐标之上。
  若干年后,我们在恍惚与困惑和不解中格外懂得了珍惜:失去了海子,人类便失去一位天才;失去海子,我们失去理想的精神家园;失去海子,诗歌王国里失去了永久的回声。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春天里,海子死了,海子以他不朽的诗篇将长存于人们的记忆中。
  春天里,十个海子复活,他们从受难的十字架上将神的预言解密于人间。
  
  
  
  第1章 皖江士风———《给安庆》
  
   五岁的黎明
   五岁的马
   你面朝江水
   坐下。
  
   四处漂泊
   向不谙世事的少女
   向安庆城中心神不定的姨妹
   打听你。谈论你
  
   可能是妹妹
   也可能是姐姐
   可能是姻缘
   也可能是友情。
   ——引自《给安庆》
  
   安庆山翠水辉,人杰地灵,自清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分省”设立安徽省,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宁移治安庆府,至抗战前,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
   安庆是皖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京剧号称中国的“国粹”,为中华第一大剧,它却是由安庆的程长庚、郝天秀等一批优秀的民间艺人发扬光大的。
   安庆又是近代工业文明和现代文化思想的发源地之一。
   由清廷重臣李鸿章支持创办的安庆军械所,网络了华蘅芳、容闳、徐寿等当时一大批留洋科技精英。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台木壳蒸汽轮船、第一台电话机均诞生于此。
   西学东渐。西方近代启蒙思想也较早地传入江城安庆。
   义旗迭举,先驱辈出。出现了冒死裹炸药包刺杀清廷达官要人的安庆人吴越、革命志士徐锡麟、熊成基……
   安庆是美学、文学大师的摇篮,方东美、朱光潜、宗白华、邓以蛰、苏雪林、朱湘等人或出生于此,或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
   新文化运动的传播者,安庆怀宁人陈独秀,以一腔热血立足于北大,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奠定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根基,由此引来社会变革的潮流锐不可当。
  六十多年后,一颗名叫海子的彗星降临陈独秀的故乡,他将东方诗坛点亮:海子复活了一个时代的诗歌写作;他的出现使中国文学史第一次有了纯粹意义的现代诗歌;他以年轻的生命谱写出生命与诗歌的赞歌,这种赞歌引发的思考经久不息,轰轰烈烈;他将中国乡土文化和市井文化、东方传统悠久的文化和西方哲理奥深的文化有机地结合,创造性地酿造出属于时代的诗歌美酒;他拔高了中国新诗的火焰;千千万万的人自发跑到海子的家乡安徽安庆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祭奠,他们饱含深情的泪水站在他的墓前集体朗诵关于“麦子”的诗篇;他使人们普遍找到了阔别已久的精神家园;他使上帝聆听声响;他使大地微微颤抖,甚而有人建议将他的逝世纪念日定为中国的诗人节,这些都足可以见证海子的魅力非同一般。
  这就是安庆,她孕育了壮烈、神奇与不朽。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ゐ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ゐ提现即时到账SO.CC
东陆风华APP客户端 http://bbs.ynutx.net/appbyme_app-download.html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3-25 19: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淘来淘去 于 2016-5-29 15:38 编辑 <br /><br />一 我的母亲是血泪
   你迎面走来
   冰消雪融
   你迎面走来
   大地微微颤栗
  
   大地微微颤栗
   曾经饱经忧患
   在这个节日里
   你为什么更加惆怅
  
   野花是一夜喜筵的酒杯
   野花是一夜喜筵的新娘
   夜花是我包容新娘
   的彩色屋顶
  
   白雪抱你远去
   全凭风声默默流逝
   春天啊
   春天是我的品质
   ——引自《春天》
  
  
  1964年农历二月十二日(公历3月25日)中午,人们吃过午饭。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家湾查振全查裁缝家传出了一阵清脆嘹亮的婴儿啼哭声。当接生婆拍打着男婴的屁股,向门外等着看热闹的人群道喜时,村上的那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们终于舒了一口气,临盆的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的猜测随着分娩的结束有了确切的答案。显然,这些老少爷们更是关注男孩子。在中国的乡村,男孩是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命脉,重男轻女的习俗由来已久。
   这个被村里老少爷们关注的男婴便是后来名噪一时的诗人海子!
   男婴诞生的哭啼声迅速传递至查家湾的每一个角落,这给了初春时节仍在寒意中的查家湾村增添了一缕新生的阳光。
   倍觉温暖的还是查裁缝。而立之年的他,在养育子女方面已受过两次重大的挫折,他内心的隐痛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为了家庭,为了繁衍的生生不息,查振全和妻子操采菊强咽着几年来的苦水。这苦水里渗透了艰辛与无奈甚至是绝望。
   解放前,操采菊的父亲——操礼章先生是怀宁县出了名的乡绅。操礼章经营粮米生意,由于经营有方,质量上乘,信誉度高,加上他乐善好施,操礼章的铺子分别在省城安庆市和怀宁县立下了根基。
   操采菊在家排行老小,她上面有一个哥哥。操礼章重视士风,他的儿子操乐瑞和女儿操采菊到了一定的年龄均进了私塾就读。就这样,操采菊在私塾读了两年,直到解放。
   解放后,操采菊又在改制的公办的小学读了5年书。天生的聪颖加上勤奋的努力,出色成绩正为她将来想要从事一名人民教师而做步步铺垫。土地改革时,她的父亲操礼章被作为地主兼资本家打倒,操采菊和哥哥的学业就此停止
   无情的生活可以摧毁一个人对物质的追求,但不能扼杀人们对未来美好人生的幻梦。一心想做教师的操采菊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解放初期,百废振兴,县上初等教育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教育部门准备招考一批人员充实,但初等师范学校规定所有被招人员必须具备高小毕业的文凭。 操采菊因辍学,没有拿到高小文凭,加上她的家庭成分不好,她的教师梦想遂被破灭。
   幻梦就像肥皂泡一样,美丽的光环可能会随时消失。
  自从父亲被打倒后,厄运不断,家里被抄、妻离子散、连最基本的生计也难维持,原本幸福完整的家摇摇欲坠。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十七岁的操采菊也该到了出嫁的年龄。可是像她这样家庭出身不好的女子,谁又敢娶地主的女儿呢?村里的小伙子都望而生畏。
  但美丽聪颖的操采菊终引起了邻村一位小伙子的注意。这个小伙子名叫查振全,有着裁缝的手艺。
  查振全念过两年私塾。眼光较长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和那个落后的村子,也只有他有冲破世俗敢娶操采菊的想法和胆量。查振全的远见卓识却没有得到操礼章的赞赏,他甚至极力反对这门婚事。
   无奈之下,查振全的母亲只好亲自去操礼章的家,向操礼章撒了个谎:我儿子加入了“工会”组织,是个名副其实的“正式工”。
   作为一个商人,操礼章明白“正式工”和一个贫雇农家庭出生的人在这一特殊社会境况中的地位:他至少能使我的女儿衣食无忧。
   操礼章勉强答应了这门婚事。17岁的操采菊嫁给了比她大3岁的查振全。
  婚后小两口暂时沉寂在未来的憧憬中。但是那些好事之徒再一次将操采菊宁静的生活扰乱。
  查湾村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为了生存,查振全只好带着操采菊背井离乡,来到地处皖南山区的安徽省祁门县。祁门县属于徽州地区,这里民风淳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利气候,是他们结束漂泊暂时安顿生活的最佳选择场所。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不少行侠丈客、文人雅士在兵败之后或仕途遭挫折后将徽州作为他们的归隐之地。
   在祁门,查振全凭着缝纫手艺进入了一家裁缝厂做了工人。操采菊则进了茶厂做了一名拣茶工。不久后,两人都加入了工会组织,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操采菊有文化,来自黄梅戏的故乡,而且嗓子也不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茶厂组织的业余文艺演出中的骨干分子。
  在茶厂,操采菊是出了名的“百灵鸟”,文艺汇演中常折桂冠,县里的大汇演也力登榜首。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殊荣,心灵的忧伤暂时搁浅在这一湾浅浅的海峡岸边。
   1957年,在他们拥有了第一个女儿的时候,本身并无育儿经验的他们成天要为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劳苦奔波,女儿不能被悉心照料。长而久之,幼小的孩子身上出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症状。当地的医生也不能说出个所以然,尽管这个孩子被打了许多针,吃了不少药,她的身体还是每况愈下,不见任何好转。
   两岁的时候,可怜的孩子终于被上帝招回。
   她像一颗流星,命运只把她暂时托付给了查裁缝夫妇。痛苦的是年轻的查裁缝夫妇,两年的柔情呵护让他们对这个孩子的感情难以割舍。
   邻居老人将这具可怜的病尸简单地包裹了一番,用筐子送到村外的一座土山坡,做了草草的掩埋。
   在当地农村,人们把这种太早夭折的孩子称为“花生鬼”,他(她)偶然来到人间,给人间带来苦难与不幸,他(她)的出现只是昙花一现,最终归于土地。
   也许,这个孩子的灵魂不属于查裁缝夫妇。现实生活的窘时时打击着年轻的他们。
   “大跃进”和“浮夸风”之后,中国的经济和生产几乎陷入了瘫痪的边缘。天灾人祸往往是相伴而行,操采菊的父母亲在三年自然灾害中相继饿死。在饿死之前,操礼章曾经上街抢饭吃,可怜一个具有绅士风度的人竟沦落到如此地步。
   胃的问题缠绕了中国农民几千年。农民生于土地、成长土地、依靠大地、死于土地。这是一个轮回的过程,土地是他们生生不息的根据。
   死于土地,是上苍赐予农民的理想归宿,但因劳作而饿死于土地却是上帝对人苍最大的讽刺。
   父母亲死后,这个世界上与操采菊存有真正意义上的血缘关系只有她的哥哥——操乐瑞。此时的操乐瑞却疲于奔命,也是为了“胃”。
   有一阶段,他去了江西给人家抄写标语、撰写演讲稿混口饭吃。大都时间只能挖野菜、草茎充饥度日。像他这样一个“地主兼资本家”的儿子,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即使有满腹经纶又能被被哪家黄花闺女看中?人的第一需求——最简单物质生存都满足不了,其它的想法还会有多大的空间容存意义?
   在祁门呆了几年后,他们渐渐与这里相溶。刘少奇搞“三字一包”后,查振全的母亲强烈要求他们从祁门“撤军”,原因是分田政策规定按户头上的人口数分田亩数,儿子和儿媳妇的归来意味着他们一家可以多分两个人的田。土地分到户在几代贫雇农——查家人的眼中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农民根存与土地,拥有自己的土地是他们世代的梦想。
   查振全的母亲要他们回来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她当中队长的二儿子想把家里两间房子卖掉,老母亲为自己日后的安生立命之处发愁,不得已强迫大儿子放弃祁门的工作,让他回来支撑苟延残喘的家。
   长兄如父。查振全只得委曲求全,他先回家,留着妻子一人在祁门孤军奋战。一个弱女子那能背弃仅存的人间亲情而独自漂泊在外呢?再苦再累,她也想要回到丈夫的身边。
  操采菊思念夫君、思念家乡的情绪与日俱增。她把自己回家的想法向厂里做了汇报,厂方硬是没有答应。不久,操采菊的哥哥操乐瑞奉妹夫之命来到祁门的茶厂,他们兄妹商计着半夜趁夜色逃出茶厂,结果是他们的运气糟到了极点——被人盯梢发现。
  操采菊被抓到山上劳动,操乐瑞被送到劳改队进行劳动教养。
  操采菊放下山后,她的哥哥已经被劳改队的人打成重伤——脾脏被踢坏,不久后也被释放。
  查家一穷二白,哪有钱为大舅子治病?
  操乐瑞在病痛中熬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历程。
  天若有情天亦有眼,没有谁更能比操采菊体味到“家破人亡”的含义了。至此,操家只剩下操采菊一个人苟且存活人间,但这种“生”确实不如“死”。操采菊精神接近崩溃的边缘。
  她以头抢地、她捶打自己的心脏质问上帝、她跑到河边默默无语,泪水和河水一起奔向远方、她跪求上苍“我死去”……
  那些日子里,精神恍惚的操采菊站在水稻田里,任凭蚂蝗吸食自己体内的鲜血,泪水忍不住随着痛苦的碎片喷涌而出,脆弱的灵魂和现实世界时常发生着垂直抗衡。
  这个短命的极赋才华的哥哥和儿子海子在操采菊的心中占有同等地位,在操采菊的看来,海子是冥承了他的舅舅的天分。后来的日子里,母亲总是和儿子提起自己家里的那段不堪回首的血泪史,以至于海子想为母亲的家史立传,可惜,天才的海子最终没有完成自己的夙愿。
  在操采菊的看来,她的哥哥操乐瑞是为她这个亲生妹妹而死,他死的冤屈。她回家的愿望是以哥哥的死为代价换回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封建落后的观念延续了几千年,它是中华民族传统观念中的一种,这种观念在普通百姓的心里根深蒂固。
   查振全夫妇也不例外,他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有一个孩子诞生在他们家,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孩子。这样可以慰藉病重中的老人,孩子就是福气的象征,孩子降临的“喜气”可以冲刷走老人身上的“病魔”。也许,“冲喜”的思想意识在孝敬的查裁缝头脑中占据了生育观念的首位!
   他们烧香拜佛,乞求上苍的恩赐。
   1963年,他们如愿以偿的有了第二个女儿。
   而命运总是喜欢和他们开天大玩笑。这个更加短暂的生命只是在他们的眼前轻轻的晃动了一下,夫妇俩还没有来得及看清楚襁褓中她娇小的面容,一天后它便迅速“撤离”人世之间。
   这个“花生鬼”似乎更会恶作剧。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操采菊十个月小心翼翼地怀胎、呕吐、分娩的痛苦都足以让她珍惜这份深厚的人间感情。人类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确实战胜了某些东西,另一些具有玄秘、理念的色彩东西却无法战胜,譬如人的生死。现在,失去孩子的母亲只有强压着内心的巨痛在床上小声痛哭。
   她不能嚎啕大哭。
   查裁缝不忍看见妻子和老人悲痛的面容。但是,他是家中惟一的一根顶梁柱,必须为全家人的生计大事着想。
   他不能倒下,必须强忍着一切生活的不幸和挫折奋斗下去!
   和其他青壮年劳动力一样,白天,查振全仍要下地到田里干活挣“工分”养家糊口;晚上又要为村里人加工衣服,挣得额外的“工分”。如此一来劳动时间被无节制地向外扩张。偶尔,忙里偷闲时,他也会抽两袋旱烟,以解心中的无奈与郁闷。他知道自所担当的角色。自己要是崩溃了,全家人都得要跟着遭罪。
   三十岁刚出头的查振全承担的是全家人的双重口粮———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口粮。
   而现在,这个男婴的降生,让他喜出望外。查振全焦急的心在不安中有了一种胜利的喜悦,他相信,这个精明的小家伙就是上天赐给他们全家的福音。他想要用尽一切办法来精心照料这份上天的恩荣。等待他的是他将要用无尽的汗水和血泪换来查家香火的兴盛。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へ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へ提现即时到账SO.CC
东陆风华APP客户端 http://bbs.ynutx.net/appbyme_app-download.html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3-25 19: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淘来淘去 于 2016-5-29 15:38 编辑 <br /><br />二 《乡村的云》
   乡村的云
   故乡
   你们俩是
   水上的一对孩子。
  
   云朵的门啊,请为幸福的人们打开
   请为幸福
   和山坡上无处躲藏的忧伤的眼睛
   打开!
  
  ———引自《诗人叶赛宁·乡村的云》
  
   1964年的中国乡村,特别是地处江南丘陵地区的查家湾村,人们仍然在饥饱线上疯狂地挣扎。他们用最辛苦的汗滴换取最廉价的温饱。此时的查裁缝已经意识到儿子的降生给这个家庭生活带来的严峻性,为此,他不得不向无情的生存和生命线挑战。
   作为一个农民,夜以继日的劳作是他生命的主旨,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他像个拼命三郎。这是他解除全家人饥饿的惟一有效手段,除此之外,查振全束手无策。
   几天后,当查振全的妻子叫他给孩子取个名字时,这个读过两年私塾的乡村裁缝抓了半天后脑勺,想不出一个适合的名字来。文化程度稍高于查裁缝的妻子,读了七年书的操采菊也在一边撮合,他们视眼前的小家伙如自己生命,儿子的名字也当一件神圣的使命来完成。
   经过夫妻两个人的磋商,综合老人的意见,“查海生”———这个后来被许多人熟知的海子的原名诞生。
   十二生肖中,龙为大。龙是中国人心目中传统的吉祥图腾。龙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因此龙被赋予了玄秘的色彩意义。传说中龙生活在大海,以海为家,以海振邦。1964年是龙年,查海生在这个年份出生,查振全夫妇希望借着龙的神气与灵气给初生的孩子增添吉利的色彩,让上天保佑他们的儿子万事平安,健康成长,所以孩子就被定为“查海生”。
   “查海生”这个名字,后来屡被注册在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工作后的各种名目的证件上,这是他的正式姓名。
  海子一出生就带上了“海”的气息,死的时候是选择“山海关”至“龙家营”的一段铁轨之上,如此的“海”和“龙”味,是命运的偶然巧合还是他的别具设计呢?如果说他的名字是父母先天赠赐的吉祥符号,那么他后来选择的自杀地点是否是对先天吉祥符号所做做的一个终结和交代呢?从哪里来,回归何处恰是他对生死轮回的深刻理解。在海子的一首题为《龙》的诗歌里,他是这样描写的:
  
  射日的父亲
  走出森林的时候
  带出了一根粗树干
  脖子上还绕着两条河流
  他沉默地攥了一把土
  走向海洋
  
  和海神订立契约的
  出发了
  长长的肉体
  如船
  驮着所有的族人
  
  有人向海里掷去太多的词汇
  有人对着晾在大陆架的那片液体
  祷告着
  而大洋深处
  父亲和海神
  面对面
  
  他们都不喜欢黑夜
  男子气使我们忍受不下去
  这样,父亲用渔火
  编织成海的翅膀
  在许许多多的岛屿边上
  挣扎着
  飞出夜晚
  
  天空的使者
  海鸥
  呼应着他们
  一群群声音划破了最后的黑暗
  儿子们就坐在盐层上
  风飘下的羽毛
  做成结实的笔
  迎接日出
  
  ……而你长长的肉体
  如船
  
   这是一首优秀意像抒情诗歌,它发表在1985年6期的《诗林》杂志上,《诗选刊》杂志86年第2期转载。作者把自己和的出生寓为龙的降世,注定一降世就有了特殊的释义:长长的肉体/如船/驮着所有的族人。这是史诗性的开场白,它热烈而庄重。后来的海子清楚的明白在这样一个多难多灾的家庭里,长子责任和义务将是什么。“如船”的“长长的肉体”承载是家族的兴盛发达吗?同样,作为长子的查振全和海子面临了家族中的同样课题。在海子日后稍懂事时甚至是上大学或者工作后,他不喜欢和不言苟笑的父亲谈论一些问题,这是否意味着海子和他的父亲有严重的代沟呢?回答并非如此简单,后来的海子在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系统的接受了中西方哲学、美学、社会学、思想学、文化学的熏陶,虽然骨子里流淌的是查湾的血液,精神文化上深存那种刀耕火种、日出为耕、日落而歇的一贯式传统思维,而他又将这种思维与西方启蒙思想相焊接。这是思想上的屏障,查振全在儿子大学毕业后或在儿子成为大学老师时能强烈的感觉这一无形物的存在。但是代沟阻隔不了由亲情产生的爱的距离。查振全十分爱他的查海生,他的性格决定了喜欢把爱放在心底。海子爱他的父亲,而且是一种敬畏式的爱,他感谢他的父亲娶了身遭劫难的母亲;他感谢父亲的双手成就了一家人的生存温饱;他感谢父亲培养他能读中国最一流的大学。为此,他更能明白一个被生活重担负压下的一座“大山”的沉默寡语。那是一种庄重冷凝的爱,所以,他更感谢父亲的沉默寡语。父亲是真正有“男子气”的伟岸,“这样,父亲用渔火/编织成海的翅膀/在许许多多的岛屿边上/挣扎着/飞出夜晚”。海子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既很简单,但又有着感人催泪的情结。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美学的海子知道,“美”的另一种表现是“崇高”,“崇高”赋予“美”无上的色彩。从表现形态上分析,崇高的美是“动态美”。崇高的美来自与自然界斗争、抗领的结果,“一群群声音划破了最后的黑暗/儿子们就坐在盐层上。”父亲要用他那不并不宽阔的肩膀对峙外来的能量,但是,黑暗中的残酷是对现实美——“盐层”(白色)的一种否定,暗合着巨大的破坏。父亲必须“挣扎着/飞出夜晚”。“射日的父亲”怀着家族的使命来完成自己的使命,海子也要将这种使命延承下去,这是他和父亲共同的责任。在爱与爱中间的传承接力中,父亲对自己儿子海子的爱绝对至高无上。
  
  查海生的诞生给这个苦难多灾、死气沉沉的家庭带来了生气和欢愉。孩子的哭叫声,欢呼声是这个家庭美妙的音符,它连动左右,温暖大家。此时,“山坡上无处躲藏的忧伤的眼睛”正被“幸福的门打开”。
  作为长子长孙,查海生的角色顺承地成了查家家族兴盛的标志,他所受的待遇在这个苦难的家庭中也是前所未有的。而在要强的查振全的眼里,他的儿子一定不能比其他同龄幼儿所受的待遇差。
  那段时间里,查海生是家里的传动轴,他的微笑、他的手势、他不经意的一举一动都是家里上下老小关注的焦点。
   瘦小、体质单薄的小海子是那么的弱不禁风,家里人不免为他的健康烦神。
  红砂糖是这个时期内最好的营养品,邻家人建议查裁缝多买些红砂糖,用水冲给孩子喝,增加营养。查裁缝接受了这个建议。在6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红砂糖的供应相当紧张。查裁缝四处求“糖票”,这些票据一般要用粮食向同村或邻村的村民们换取。只有凭票才能在供销合作社购得红砂糖。
  物以稀为贵。查裁缝将四处收集的糖票积攒起来,够上一两斤就步行走十几里路到镇子里买回红砂糖。每次购得那稀有的珍宝似的红砂糖,他都小心翼翼地揣在怀中,一路欣喜的奔回家中。
   公社里红砂糖供应也有紧张的时候,全公社不只他家有嗷嗷待哺的婴儿,那些老弱病残者也需要这难得的营养品,这使得原本供应紧张的红砂糖变得格外贵重。不久后,公社微足的供应很快断流。
  无奈。农民的无奈是彻底的悲哀。
  但查裁缝是个坚强固执的男人。他的性格决定了他要向命运挑战,他的骨髓里充满了不屈不挠的因子。
  他披着一件破棉花絮上衣徒手来到了县城。
  几十里路的徒步行走并没有使他产生疲惫的倦意。查裁缝径直来到县城供销社,试着碰一碰运气。
   这一回,他又碰了壁。尽管他捧着笑脸,求爷爷,拜奶奶,对着营业员说尽了各种的好话,使用了无数的招数,对方仍没有为他的诚心所动。
  查振全懊恼极了,他恨自己无能!
  他恨自己是个一无所有的农民!
  他颓废地走出供销社,耷拉着脑袋。
  查振全想哭,更想大声发泄。
  但是,他明白,自己是个农民。农民是很不起眼的角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查振全心情糟透了。他的思绪在不经意的奔泻中回到了家中。操采菊一看丈夫那悲伤的神情,已经明白了七份。操采菊是个通情达理的女性,她理解丈夫的苦衷。
  但为了儿子,为了查家的香火能够延续下去,查振全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也定为他开。翌日,他抱着幼小的查海生来到县供销社,辗转找到主任,看见主任,倔强的查裁缝也顾不上自己的颜面,他几乎哭着求主任,说道:“看看小娃子都瘦成什么样子了,能不能可怜咱们爷俩,卖给我们两斤红砂糖吧……”
   查振全真诚的目光和诚恳的说服博得了供销社主任的同情,他吩咐手下的人给查振全称了几斤红砂糖。面对主任的天大恩施,查振全千涕零万感谢。
   面对如此殊荣,这位年轻的父亲打心底产生了莫大的成就感和报恩感。
   在妻子奶水供应不足时,这些红砂糖成了补充小海子身体机能的最好营养品。那是专门为小海子所准备的,家里任何人都不会轻易地舀上一小勺子,即使只是舔上一口也舍不得,尽管那糖水是那样的芳香扑鼻和可口诱人,因为那一点点红砂糖来得如此不易。小海子一次不能喝完缸子里的糖水,剩余的那些还要放置在那里,下次再加糖兑水,给小海子享用。
   那简直就是救命的糖水啊!查振全是这样想的。确实是那样,在哪个艰苦的岁月里,这糖水就是维系成长因子的救命稻草,那是一家人的幸福和希望。
   查裁缝拼死拼活挥洒汗水,终日不歇地劳作,但贫瘠的土地对他的回报总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小海子出生以后使原本一贫如洗的家庭更揭不开锅了。
   操采菊躺在床上,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顾不上婆婆和丈夫的劝阻,把小海子交给老人,提前做完月子,拖着沉重的身子下了地,充当起家里另一个体力劳动者,几乎和男人们做着同样的活。
   体虚瘦弱的她一直用意念支撑着自己的身体!当她感到头晕脑涨的时候,就蹒跚着走到田埂边,倚田埂坐下,休息片刻。劳动的强度迫使她经常呕吐,没办法,查家老小都张嘴要饭吃啊!
   因着这样的信念,坚强的操采菊付出了一个中国乡村母亲最多的酸辛,这酸辛里充满了泪水、汗水与爱,那是一种何等壮丽博大的爱啊!这坚忍不拔的爱主要由繁衍的生生不息与淳朴纯洁的母性精神构建而成。身为查家的人,就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善良的操采菊的想法,也是中国千万善良勤劳的母亲的共同想法,他们的表达相当淳朴,却又相当赋予强烈的人文涵义,具有中国化的良品美德,它冲破时间、空间、事理等局限,从遥无可及上古流传至今,并将源源不断流传下去。
  难怪廖亦武先生在查海生死后写的一段文字中说道,海子死后,苦了的是他的母亲,那位乡村母亲几乎疯了,见人便磕头……
  在海子的生命历程中,母亲操采菊对他的影响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农村的孩子都是“一个篱笆三个桩,桩在篱笆里弯”。在父母亲都下地去干活后,小海子便由奶奶带着,不需要过多的烦神。
   大多的时间里,小海子被安排在木制的“坐车”里,这种乡村“坐车”接近现在城里孩子玩的三轮车。小海子坐的那种坐车由四个木头轮子组成,中间有个固定的木凳子,四旁有扶手,不会走路的幼小的孩子坐在里面很安全,隐患极少会发生。
   这种木制坐车按当时查家的生活水平的确是一件奢侈品,但是查振全夫妇依然勒紧裤腰带,下血本为儿子特别定制了一个。
   奶奶长孙亦疼爱有加,人说隔代的爱更浓,这话确实很有道理。在海子出生时,奶奶已经病得不轻。父母外出劳动,看管孙子的重任就责无旁贷的落到她的肩上。奶奶要拖着病重的身子,成天呵护着“坐车”中的小家伙,小海子肚子饿了,就示意奶奶给他喂粥吃,奶奶赶快把放在灶肚子里用木炭火焐热的粥端出来,用舌尖调试一下粥的冷热度,一小口,一小口,小心翼翼地送到小海子的嘴边,生怕小孙子给烫着。小海子乐滋滋的享受着这难得的美食,吃完一小缸子后,奶奶给他擦擦嘴。小海子若再想吃,奶奶便想着花样“骗”孙子,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叹息都能使海子打消欲望。这时,小海子想睡觉了,奶奶就把他抱上床,轻拍着他的胸口,低唱着黄梅小调子。
  不一会儿工夫,小海子就进入了梦乡。
  
  三 《风》,助我成长的荣耀
   风很美 果实也美
   小小的风很美
   自然界的乳房也美
  
   水很美 水啊
   无人和你
   说话的时刻很美
  
   你家中破旧的门
   遮住的贫穷很美
  
   风 吹遍了草原
   马的骨头 绿了
  ———引自《给母亲.风》
  
   操采菊的文化程度在查家湾妇女中算是高的。虽然只读了七年书。在现在看来,只具备初中的文化程度,但她读的是两年的私塾和五年的小学课程,加上有一定文化涵养的父母亲对她的耳濡目染,她也在身传言教中储备了更多知识,所以我们今天来分析,她的文化程度能抵得上一个高中生。
  作为查湾村唯一的一位有着较高知识的女子,尽管这是个知识不被尊重的年代,但在村上其他妇女的心眼里,她确是个有才干贤惠的女人。凭着自己的丈夫为村里人加工衣物这一行当,空闲时,她会和村里稍有文化的人聊聊家常。时间长了,她和那些稍认识一些字的“文化人”关系处理也比较融洽,邻居们在查裁缝家量衣、裁衣时,顺便把家中的旧书旧报纸带给操采菊看,凭着天生的聪慧和自身独有的一份求知欲望,她很快把这些读过的文章内容编成一个个简短的故事讲给儿子听。
  相对于其它事物而言,幼儿似乎对温暖和食物更有兴趣,作为母亲的操采菊无疑就是提供温暖、食物、安全的港湾。操采菊对儿子海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操采菊教子有方的手法其实也很简单,如果小海子哭泣,她就会把他抱在怀里哄着、笑着;海子上厕所时,会得到母亲的表扬;海子摔倒时,她会鼓励儿子重新爬起 ......海子自幼就得到了查湾村其他孩子没有的爱——时时刻刻被爱,文化的爱。有了这种关怀备至的母爱,海子会将它转化为一种创造的爱——表现乖巧、给妈妈一个吻、给爸爸搬个小凳子。
  
  语言的本身
  像母亲
  总有话说,在河畔
   ——引自《给母亲.语言和井》
  
  通情达理的操采菊给了海子最大的爱不仅是一种表象的爱,其实这种特殊的“爱”渗透肌理——依恋的爱。那么这种爱是不是理想的爱呢?这要从海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中分析,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海子的父亲是很倔强、很固执甚至是很严厉的一个人,他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他对海子的爱只能蛰伏于心中,这种深藏内心的“爱”和操采菊不能达成一致,也就是说,他和儿子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甚微。在一个家庭中,母亲的作用是给孩子固有的安全感,父亲是教会孩子怎样面对挫折的勇气。显尔易见,查振全不能给予他的儿子海子这些,所以说,海子在整个家庭中所受的“爱”不是一个全面“理想”的局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E.弗洛姆说过:“人从依恋母亲到依恋父亲,最后达到综合,这是精神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实现不了这种发展就会引起精神缺陷。”
  在海子后来稍大些,他总是把满腹的心事和妈妈交流,而和父亲交流的机会微乎甚微,这不能不说对他的性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母亲给予儿子的是“语言的本身”,“爱”的力量被无限扩大,具有“飞翔的翅膀”。E.弗洛姆又说,“其他的症状,如歇斯底里、酗酒、无法坚持自己的权力和面对现实生活、心情沮丧等则是依恋母亲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会引起神经病。
   刚学会爬走的小海子终究听不懂妈妈的故事,但他就是这样被熏陶着,意识中有了一种朦胧的感觉。
   当他咿呀咿呀地能喊上一两句让人听得懂或听不懂的话时,竟有种天然的意识看着那些旧报刊杂志上印刷的文字。大人在读这些文字时,他睁大着眼睛使劲地盯着陌生的方块字,目光跟随着别人上下移动,长而久之,小海子也识得了不少文字,这使父母亲和邻居们都感到特别的惊奇。
  操采菊至今对他的儿子幼时识字的天分激动不已。“有一天,我拿着一本《安徽文学》翻阅,他竟指着上面的某些文字念给我听!”
  
   查海生刚满两个多年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它席卷了整个中国城市乡村。在那个轰轰烈烈的年代,贫穷落后的查家湾照样能揪出几个反动派、土地主、牛鬼蛇神,他们每天的早课是:全村人都被召集到公社学校的操场,听着红卫兵头子下“最高指示”。晚上又要进行“汇报”,批斗大会作为常课被风雨无阻的延续下来。
   在大会上,红卫兵们几乎每天重复着千篇一律的颂词和旋律。
   群众已经习惯了跟着红卫兵喊:“毛主席万岁,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万寿无疆!万物生长靠太阳,大海航行靠舵手……”
   接下来便是一批人在“打倒”的痛斥声中被押上台,红卫兵们开始揭露他们的各种“罪行”。
   说到激烈时,几个“义愤”的、狂热的少年红卫兵们会给被“打倒”者们几脚猛踹。
   “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在整完一批人之后,造反派们又是照本宣读《毛主席语录》,台下的群众跟着大声朗诵,这其中包括查裁缝夫妇和年仅两三岁的儿子查海生。
   “革命”的形势因一些人的造势异常热烈,群众的阶级情绪往往随红卫兵的高声呼喊而被激活。
  阶级斗争是第一位,是“本”,其它都是“纲”,既然“本”占据首位,那么红卫兵执行“阶级斗争的任务”就变得格外重要,于是,打、砸、斗、整便成了家常便饭。
   查湾村家底稍好的人家都被刨根问底,翻了个底朝天,就差没挖地三尺,男人们被绳子捆起来,痛打着或者被戴上高帽子游街,夫妻之间、父子之间被一条界线划得清清楚楚。
   查湾村整日吵吵闹闹,喋喋不休,鸡犬不宁。红卫兵们煞有其事地站在村口,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那些日子,跳“忠”字舞和朗诵“毛主席语录”是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在众多花样繁杂的项目中,比赛背诵“毛主席语录”占了首位,它比人们下地劳动可重要得多。
   查海生被父母领着参加了每一次的“毛主席语录”朗诵会。父母每次都要带上他去参加朗诵会的原因是他们不放心小海子一个人呆在家,生怕有个闪失。
   年幼的查海生当然不会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要去异口同声地大声诵读这些东西,只是去的次数多了,聪明的小脑袋瓜子里也储存了不少大人们朗诵的句子。他天天看着大人们读墙上刷的鲜红的标语大字,心里也跟着默读,很快,他掌握了那些汉字的拼法与写法。累积多了,还会随手划写。
   查裁缝夫妇在外面撕破了喉咙大声诵读着“语录”诗词,回家后,稍作休息又开始忙碌起来。此时的家里,除了丈夫缝纫机脚踏板和妻子纳鞋底的声响,没有任何人的声音,寂静极了,大家似乎都不愿意浪费口舌再去讲话,明天还要继续喊叫呢。
   小海子看着疲惫的父母默不做声,自己竟一时兴起来,他把妈妈教给他的小故事再重复讲给父母听,把全家人一下子都逗乐了。
   接下来,他学着台上的红卫兵,踱着步子,停下,抬起头,挺直腰杆一条又一条地背诵着“毛主席语录”,滔滔不绝地背下去。
   一旁的父母不敢相信自己的幼小儿子竟有如此般的记忆力。但这的确是事实,摆在眼前的、活生生的事实。
  他们又叫自己的儿子把“语录”背诵下去。
  海子照做。
  够了!
  
   于是,查振全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让儿子查海生代表全家去参加“语录”背诵会。
   又是一天,红旗高扬,人头攒动。当主持人宣布查振生查裁缝家四岁的长子查海生要给大家背诵“毛主席语录”时,台上台下一阵哄堂大笑。
   查振全满怀信心地将四岁的儿子查海生抱上台,人群中又是一阵讥笑。
   个头很小的查海生穿着父亲亲手缝制的当时流行的卡其制服,他望着父亲慈祥的笑容,更显得胸有成竹,略显紧张的面容很快在大家的呼喊声中渐退,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什么人站在革命人民方面,他就是革命派,什么人站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方面,他就是反革命派。什么人只是口头上站在革命人民方面而在行动上则另是一样,他就是一个口头革命派,如果不但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也站在革命人民方面,他就是一个完全的革命派。”小海子开始了他开山式的朗诵,稚嫩的童音里透着与生俱来的勇气和力量。
   有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查海生凭借着记忆中的句子,一条条,井然有序地往下背诵,人群中发出了喝彩声。他的表演被掌声打断。
   背诵还能继续下去吗?人们在等着他的表演,也有人认为他是个小孩子,闹着玩,鹦鹉学舌,也只不过会这几句罢了。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提现即时到账SO.CC
东陆风华APP客户端 http://bbs.ynutx.net/appbyme_app-download.html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3-25 19: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淘来淘去 于 2016-5-29 15:38 编辑 <br /><br />查海生没有令父亲失望,他的背诵一条接一条顺利地进行了下去,“除了别的特点之外,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
  人群中开始骚动了,有人拍着查裁缝的肩膀说他的儿子是神童。
   “语录”仍然像泉水一般从查振全儿子的嘴里涌出,人群中的喝彩声、惊叹声一浪胜过一浪,很多人看着台上这小家伙的精彩表演,使劲鼓掌。
   刚才那些讥笑的人们都竖起了大拇指,一个劲地称赞这小家伙有出息。
   48条语录像山泉般从小海子嘴边滑出!
   人群中的查振全显然是被儿子出色的发挥感动了,现场的热烈气氛让他一时无语,他是个不爱张扬的人,他把惊喜强压在心中。
   背诵会结束后,查振全的儿子获得了桂冠,他是所有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这一刻,查振全的脸上堆满了荣光。
   他牵着儿子的小手,在一片赞叹声中回到了家中。
   这是一份惊喜,也许是一个机会或者是一个意外,查振全没有想的太多。他只觉得自己的儿子确实聪明,是个学手艺的料,将来学门手艺也很不错。
   他们查家祖祖辈辈,能识得上一篓筐方块字的没有几个,几代人都面朝黄土背朝天,彻底地担当农民的体力角色,而且他们祖上三代都是贫雇农,查振全的父亲当初让他学门裁缝手艺,就是为了想让他减轻体力劳动,生活得更加舒坦些。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己有了门手艺活,查振全确实比父辈们过得要幸福。他想,儿子自小就表现出了很高的天资,将来从事一门手艺工作是不成问题的。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有关早慧的神童枚不胜举。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六岁就会作诗,九岁晓乐律,十几岁就写出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后来海子热中的德国大诗人歌德也是一位早慧的天才,歌德四岁之前就已经识很多字,八岁时通晓英、法、意等多国文字,并用这些文字进行写作。类似的早慧神童还有莫扎特、王勃等。
   韦克斯勒曾经将智力分类:智商在130以上的属于“非常优秀(very superior)”,它占人口的比例为2.2%,智商在120~129之间的属于“优秀(superior)”,它占人口的比例为6.7%,
   据海子小时候的伙伴回忆,海子的“记忆力十分过人,其他人无能及之”,记忆属于智力因素范畴,根据这种说法,海子当属于智商很高的人,所以他的那些早慧表现也属于情理之中的事。
   查振全和操采菊下了决心,一定要先让儿子查海生读些书!
  
  四 少年查海生的烦恼
   在水上 放弃智慧
   停止仰望长空
   为了生存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
   来浇灌果园
    
   生存无须洞察
   大地自己呈现
   用幸福也用痛苦
   来重建家乡的屋顶
  
   放弃沉思和智慧
    
   如果不能带来麦粒
   请对诚实的大地
   保持缄默 和你那幽暗的本性
  
   风吹炊烟
   果园就在我的身旁静静叫喊
   “双手劳动
   慰藉心灵”
   ———引自《重建家园》
  
   1968年9月,查海生五周岁时,他的父亲查振全把他送进了村子里的一所小学就读。
   查海生作为班里年龄最小和个头最矮的一位同学被安排到正中间第一排就座。课桌是由泥巴搭建起来的台子,上面铺着一块木头板子作为桌面。
   由于个头太矮小,小海子只能站着上课,如果他一坐下来,头几乎和桌面平行,看不见黑板,上课听讲成了大问题。老师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只好在查海生的长条子凳子上钉几块木板,这样一来,他就能够得着课桌了。但他的两只脚却只能悬在半空中,不能触到地面。
   海子的童年期间,中国尚处在文革动乱期间,“读书无用论”还在充斥着人的思想,人们上学的目的并不是很明确,一部分家长看别的孩子上学,便让自家孩子也去上学认识几个字。即使是这些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嘴边也经常挂着一句话“三代不读书,恰似一窝猪”的顺口溜。可见,上学读书对于当地的人来说,既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又是件关系到自家面子上的事,所以大部分家长都让自家的孩子读完小学,稍高些就是初中毕业。
  在查海生未上学之前,村里的扫盲教师就已从传闻中了解到了他的天资。以至于查振全半开玩笑“我的儿子你能不能教”时,扫盲先生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作为村里的扫盲先生,他能教于海子的就是读写汉字、组词、造句、再用这些单个的元素进行组合,连接成一篇篇作文,同时烙上那个时代最为流行的歌颂伟大领袖的精美词汇。
   随着二弟、三弟的降生,原来入不敷出的家庭变得更为窘迫。作为长子,年幼的海子在课余时间不得不帮着家里进行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其实,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学生的主业并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劳动,既然读书无用,那么劳动生产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海子当然也不会认识到读书对于他到底有多大的重要。混沌的年代,人们对自己的前程认识的程度似乎也不那么重要。
   总之,海子是个孩子,他和其他小伙伴有着同样的生存状态。不会把学习当作一回事。
   约摸小学二三年级时,查海生趁着课余时间开始打些猪草,这是为生产队做活,可以给家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チ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チ提现即时到账SO.CC
东陆风华APP客户端 http://bbs.ynutx.net/appbyme_app-download.html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3-25 19: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淘来淘去 于 2016-5-29 15:38 编辑 <br /><br />里挣点工分。每天一大清早,查海生背着小箩筐,踏着晨雾,踩着露珠到村外的小树林边上割草,等装满一筐子后,再系好背带,吃力地背到队里去。
   运气不好的时候,小山坡附近的草被别人割光,他又要走更远的路,以便能割到足够的猪草。这样累计下来,查家在年底分红时就多增添了一小份工分,这一小份工分可以从队里换回几十斤稻子或小麦。
   早上割完草,太阳已经升了起来,父母仍在田地里锄草施肥。查海生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揭开锅,看看里面有没有昨晚剩下的饭,要是还有,便兑些水,在灶底点上一把火,饭微热后便盛起,把早已饿极的肚子填一填。要是没有剩饭,他便随手捡起墙角边上的一根山芋或者萝卜,洗净后就啃了起来。这便是他的早餐。
   即使是这样的早餐,他也不是每天都能享受得到的,更多的时候,他和村子里其他孩子一样,没有属于自己的早餐。打完猪草后,小海子直接背着父亲给他缝制的帆布书包上学去。
   在课间休息时,小海子会和其他小朋友一道,以掩耳盗铃之势偷跑到田间地垄,看看可有什么可以偷吃的,发现目标后,一溜烟地跑去拔上几根萝卜之类的就跑。大人们都看在眼里,并没有去制止他们的小举动,孩子们确实饿极了,谁家也都有孩子,在这样特殊的年代,大人吃不饱都忍受不了,何况年幼无知的孩童呢。
   恶劣的家庭生活条件和一定的家务劳动时间并没有打消小海子继续学习的念头,当村里其他同龄的小伙伴纷纷放下书包去放牛时,唯一使小海子担心的是他什么时候也被父亲强迫辍学?妈妈也会担心他那幼小的身子是否能够驾驭得住缰绳的力量?
  查振全不是这样想的,他和妻子商量过,孩子太小,不能过早的涉入社会的河流,多念点书不坏,看他自己的本事,能读到哪儿就哪儿,让他像羊子一样在学校里放养。
  小海子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也就这样读了下去,没有人过问他的成绩,也没有人排过名次,一切都那么淡然,学习自然也是如此。
   海子在那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顺其自然的读完了小学。
  海子学习的主动性大致等于被动性,所以也无须家长过分劳神,老师布置的作业,他知道按要求完成。虽然没有名次的排序,但老师的心里是有数的。其时的中国教育提倡“德育”,“智育”并不那么重要。海子在小学时的成绩即使算不上顶尖级的,凭他那份学习的劲头和其成绩居于中上等。
  而升学根据亦不是考试而是老师推荐。海子在当时小学的15位同班同学中和其他像查显红、查六一等四五位同学表现都很优秀,他们得到的最高荣誉是毛泽东主席倡导的“五好学生”。
  这是一份不小的荣誉,查湾村的村民们都知道“五好学生”的含金量。
  其时学习如同其它的事物一样,没有太多的功利色彩,但是同村的孩子们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却总是喜欢找小海子帮着解决。热心的小海子总是有求必应,前提是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由于这种特殊的“教”与“学”关系,小海子的威望在小伙伴中与日俱增,成了孩子们的“头”,小伙伴们都乐意和他一起玩耍、做游戏。
   暑期到来后,他便被众多的伙伴们催促着喊去,玩农家孩子常玩的游戏项目———“打仗”。这类游戏一般是模仿某个电影中的情节,分成甲乙两方“两军对垒”,胜者无限光荣,败者被人用纸条子在脸上粘上假胡子。
   通常情况下,小海子一来,便被人拖拉到其中一方担任“司令”角色,他挥动着小红旗, 率领“众将士”们“筑战壕”、“架机枪”,选择合宜的“埋伏点”,参战的一方小伙伴们严格听从“司令”的安排,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种“战前”准备。
   仿佛一场真正的战事就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了公平起见,由甲乙双方“司令”共同宣布“开战”。双方的“士兵们”便拿起木壳枪、木刀、木棍开始挥舞。点到对方,对方即“毙命”,假装倒下,“战斗”场景甚是激烈。
   由小海子率领的这一方由于先前准备充分,“粮草充盈”,指挥得当,“士气”高涨。“将士”们齐心协力,不一会就冲破对方的防线,占领对方的“高地”。“查司令”率领众兄弟耀武扬威地站在对方的制高点,把手中的小红旗插上去,失败方举手投降,作揖求饶,请求“查司令”赦免。“查司令”一声令下,他手下的士兵便给吃了败仗的对方士兵粘上假胡子,大家在一阵热烈的欢呼声中结束这场“战斗”。
   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遇到失败的时候,“查司令”会很惭愧地面对大家,闷闷不乐。
   孩子们都是天真的。
   游戏结束后,他们便成群结队地到池塘里洗澡嬉戏,把刚才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再也不分你是“敌人”,他是“好人”。偶尔幸运,还会在池塘中采到藕,这总是人人有份,大家你一口我一口的,轮圈挨个来。
  小海子不会游泳,只得在池塘的边上学着“狗刨”。
   家长们生怕自家的孩子在池塘中戏水时不注意陷进淤泥而溺水身亡。因为这种事在以前时有发生,所以他们闻讯后便急忙赶到池塘边,大声喊叫着自己家孩子的名字并发出最严厉的警告。胆大的孩子可不理会这一套,因为他们已经领教了多次,一个猛子扎下水去,游到池塘中间,再露出小脑袋瓜子朝着岸上的家长们做鬼脸。
   这可把岸上的家长急得直哆嗦。
   “小老子,求求你快上来吧,你上来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好吗?”
   孩子们吃软不吃硬。在近水塘边上洗澡的小海子听到家长的叫喊后,朝着大人使劲挤了挤眼睛,家长们求他把自家的娃儿叫上来。
   小海子抢先上了岸。
   不一会儿,几十只“水鸭子”便陆陆续续光着屁股爬上岸来。
   结果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回到家后照例免不了被怒气压在胸口、火冒三丈的家长们捶打一顿。
   小海子也被人告了“密”。他被父母关在家里,不经允许不准外出。小伙伴们也不敢随便去找他,他的双脚被母亲用墨水点了几个标记,不能下水,否则颜色就会被水洗掉或褪色。
   只是不久以后,家里人稍一放松,他便又和其他小伙伴一同跑到池塘里洗澡,偷采藕吃。父亲这回要对他动真格的了,他把小海子的裤子脱下,狠狠地打,直到他大声求饶“下次不敢了”为止。
   之后,母亲抱着伤心的小海子,告诫他以后不要再下池塘去洗澡,否则会被水中的“水猴子”抓住,那怪物会把人使劲地往深水中拖拉,用泥巴塞住人的鼻耳,把人活活呛死。这话听起来够吓人,不过这以后,小海子真的不再下池塘去洗澡了。
   他是个比较听话的孩子。“果园就在我的身旁静静叫喊”,小海子可以静享乡野的欢乐,毫无顾虑的和小伙伴们做着爱玩的游戏。
  这是他自由的土地!这是他自由的天堂!
  “炸泥巴炮”是查湾村孩子们喜爱的另一种娱乐游戏,小海子对这样有趣的游戏乐此不疲。
   这种游戏的具体玩法是:在田地里挖些泥土,浇上适量水搓揉,做成小方块状,然后捏成一个窝状的圆块,握在右手掌中,朝着泥巴块子吹口“仙气”,使劲地把它反拍在地上,产生“砰”的一声巨响。
   他们主要比的是被“炸”的“泥巴炮”声响的大小,谁也不甘示弱,一个接一个的“炸”下去,快乐劲经常是他们废寝忘食。
   小海子每次都被“炸”响的“泥巴炮”溅得满脸是泥,做鬼脸嘲笑他的小伙伴。
   小海子“炸泥巴炮”的技术平平,可能是他自身力气小的缘故,可他不愿服输,每次都硬纠缠着别的孩子不停地比下去。这一点,他可能从他倔强的父亲身上遗传的较多。
   但是,他打水漂的功夫堪称“高手”。由于他很会使用巧劲,即使一块并不平滑的石块在他手中也能被打出很远。水漂一个接着一个向前滑进,很有节奏。
   这是小海子的骄傲,也是他“炫耀”自己的“资本”。凭着这样的本领,他这个“头”的位子自然当得名正言顺。
  
  五 我是查湾村里的一条船
   村庄中住着母亲和儿女
   儿子静静地长大
   母亲静静地注视
  
   芦花丛中
   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
   我妹妹叫芦花
   我妹妹很美
  摘自———《村庄》
  
   1974年,小海子的三弟弟查舜君出生。这时的小海子已经开始上初中一年级。那一年海子满十周岁。
  海子踏进高河中学是在2月份,这所中学距离海子家有十里之遥。
  年仅十岁的小海子须住校。这就意味着海子要单独生活,自己的生活须自己来打理。他的一双不大的手不仅要握钢笔、洗衣、打水、扫地,还有众多的繁事、琐事等他一个人去应付、去解决,这包括最起码的人际关系、生活调理、心理问题等。
  在全班58位同学之中,他的个头最小,属于“弟弟级”人物。事实上,他关心别人比别人关心他更多,很多事情他多是抢做在先。在老师们的眼里,查海生是个懂事的学生。
   初中的课程较之小学繁重得多,在原先的语文、数学基本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增添了几何、化学、物理等新门类的科目。
   妈妈是个文化人,海子总记得妈妈说过的每一句话,他知道多读些书总比不读书强的多。
   中学毕竟是中学。小海子班级中原本在小学里的一些不爱同学的人便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他们只想混到初中毕业,拿个印有“毛主席语录”的初中毕业证书。在当时的查湾村乃至高河镇,那也算是个时尚的文凭。
   海子一般一个星期回家一趟。大的被单自己洗不了,只好带回家让妈妈洗,还要好好洗个澡,换上干净的衣裳。
   周末在家,家里幼小的弟弟由他照料着。这样一来,玩的时间更是少得可怜。通常情况下,他一边做功课,一边看着弟弟。
   要么他拿出借同学的一些故事书,讲其中的内容给弟弟们听,那些被添油加醋的故事一经小海子的嘴里说出,便很快吸引住了顽皮捣蛋的弟弟们。
   后来一有空,弟弟们便吵着要哥哥给他们讲故事,实在没有故事讲,他就自己“炮制”一段,讲给弟弟们听,弟弟们听得照样津津有味。随后,这类小故事不胫而走,全村的娃子们都在传讲。
  
   步入初二初三,原先性格有点调皮小海子颇趋向抑郁。由于和父亲欠于交流和倾诉,每次回家,他和父亲之间只是简单的问候式表达,有时甚至这种简单的表达也省去了,父亲信任懂事的大儿子,而他要用更大的精力放在解决全家人的温饱之上,他的责任是让孩子有学上,一家人衣食无忧。
  海子不知道自己学习的最终目的将意味着什么?初中毕业以后做什么?
   凭他的家庭条件和实际情况,回去也只能和父辈们一样做个农民。他清楚农村那种生活生存环境:“双抢”收割稻子、栽秧时,他和父母会顶着烈日,双脚泡在高温的水稻田里,一干就是一天,晚上累得连饭都吃不下去。夜里还要抓紧时间抽水打水,浇灌田地。
   父母亲心疼他,不让他多干活,每次干一会儿就叫他先回去。父母亲这样卖命地劳动,最多只能解决一家人的温饱,其它的诸如全家人去安庆城中玩一趟之类的想法简直就是奢望,那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查振全一家人想都不敢去想的事。
  海子初中时期正是文革的后期,由于“白卷英雄”张铁生的闹剧,整个教育界都遵照上面的条文大批特批“白专”道路,全身心投入到“反击右倾翻案风”浪潮中去,老师和学生都不关注学习的本身问题,学校从普通老师到校长谁都不敢提“教学质量”或“学习成绩”之类的话,学校提倡“半工半读”、“开学就开门,开门就劳动”、“学工学农”。毛主席早在60年代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历代状元都没有很出色的。李白、杜甫不是进士,也不是翰林,韩愈、柳宗元只是二等进士,王实甫、关汉卿、罗贯中、蒲松龄、曹雪芹也不都是进士和翰林。蒲松龄是一个提升的秀才,要高一等,还不是举人。就是当了进士、翰林都是不成功的……”这些话可以说是当时教育背景的一席参照。
  在海子读初中的三年时间里,高河中学的师生们众人合力推平了一座小山丘,辟出一个大运动场;这个有400米跑道的运动场正是高河中学现在的体育场。海子三年中有过一半的时间都在教室之外度过的。除了少有的学习时间,高河镇大河的治理会战;水稻田里插秧;菜地里种菜;山林里砍柴拾柴都留下了海子瘦小的身影。
   有一阶段,他迷上了各种小说,爱不释手地翻阅着,这些小说书主要由他的同学提供。当小海子读完后,他又向周围的同学去借,实在借不到新的小说,就委托他的同学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互相传阅。读完一本小说后,他又要给同学们评头论足一番。很快,这个班有一批同学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与小说结下了不解之缘。
  海子从不在课堂上看小说。课堂上还是在做着一个学生分内的事。这时大家的学习都很被动,大家学好与不学一个样,海子的成绩属于中上等,成绩最好的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操礼彪。
  海子的作文独立风骚,一峰别出。语文老师认为他的文章构思巧妙,有着一股新鲜血液,这在同班的学生中是难能可贵的。
  
   十二三岁的小海子更喜欢一个人读书思考问题。节假日回到家中,要是空闲下来,他便带上外借的几本书,一个人坐在村边的小树林子里,一边看书,一边逗着林中的小鸟,通常能自娱自乐好几个小时,直到妈妈喊他回去吃饭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提现即时到账SO.CC
东陆风华APP客户端 http://bbs.ynutx.net/appbyme_app-download.html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3-25 19: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淘来淘去 于 2016-5-29 15:38 编辑 <br /><br />  
   海子 佚诗,余徐刚 整理
  
  马儿
  拖来无头骑手
  名字被女人的戒指掩盖
  我在大山的南边走过,我的树如南方的忧愁
  我们同路一段
  我们只不过碰巧
  上了木头
  彼此的语言之鸟
  披着须发。在夜心中飞翔。灰尘落入四方的高原
   野花漂过,女人的屁股不是过分华丽就是过分破烂
  
  古老的狼
   栖息大火之地
   蓝色的美丽的狼
  在古河中浸洗
  少年的皮上
   有苍狼的影子滑过
  停留在手势上
  吓得哑口无言
   那是一只份内的树。在你希望的时刻
  浑身涂满火焰的狼
  爬上了树冠和房顶
  不要制止
  铁盒子中子弹像猫一样
  痛苦的呻吟着
  我的脚趾头也在鞋里痛苦的呻吟着
  这个夜晚
  古狼爬上头顶
  这一段不详的时间
  不知该记到谁的名下
  我带着陌生的白脸人
  走过荒郊野外
  只有树枝
  敲打着古狼的头
  古狼的头上坐着女儿一样的星光
  
[table=98%][tr][td=1,1,100][/td][td][size=-1]
  是我在他家整理发现的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和海子还是难以比较的.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ф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ф提现即时到账SO.CC
东陆风华APP客户端 http://bbs.ynutx.net/appbyme_app-download.html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3-25 1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淘来淘去 于 2016-5-29 15:38 编辑 <br /><br />钓鱼也许是寻找静谧安逸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小海子喜欢钓鱼。
   暑假来到后,他就自制一付鱼具,在门前石头缝里抠出几条蚯蚓,来到池塘边垂钓。可惜他的钓鱼技术并不高明,常常空手而归,即使运气很好,也只是钓到几条小黄花鱼,就是那种连猫也懒得搭理的小得可怜的干瘪鱼种。但小海子不在乎有没有钓到鱼,他喜欢的是这种休闲放松的生活情趣。
   他喜欢一个人拿着本小说安静地坐在池塘埂边,听着池塘中青蛙的鼓噪声,蝉儿的吐丝声,黄雀的叫鸣声,一切与大自然有关的美妙绝伦的互配。
   这是海子自己营造的快乐小天堂。
  
  
  六 大学,请为少年祝福
  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
  今天的太阳 今天的马 今天的花楸树
  使我健康 富足 拥有一生
  
   —— 引自《幸福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树》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的讯息传遍中国大江南北。这个喜讯给了很多读书人莫大的欢欣与鼓舞。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是绝大多数学子的梦想。那些在文革中被耽搁的老三届、青年工农兵、应历届高中毕业生及一些社会闲流们都统统加入到高考的大军中。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即使青春已经逝去也要弥补,正是在对前途命运追求的砝码下,热情在高考的会战中得以燃烧。可是高考并不能使所有人到达幸运的彼岸,这其中只有少数人幸运地渡过了这座独木桥,绝大多数人留下的是遗憾、是无奈、是苦痛、是悲哀甚至是惨剧。
   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当然也传到了查振全的耳朵里,此时,他更加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他的小海子一定能够通过高考来实现查家几代人的梦想。当然,查振全得到这个消息时海子已经就读于高河中学高中部。
   海子从高河中学初中部毕业是1977年2月。1977年安徽省还没有实行中考,直到一年后才有中考制度,海子升入高河中学高中部是老师推荐入学的。
   高河中学是一所办学质量较高的学校,在当地有着一定的声誉,所以海子高中仍能就读母校也是一种幸运。
   此时的海子大略知晓学习的意义。
  经过一个新的组合,一些幸运儿凝成了一个新的集体。此时中国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学校不敢给学生排名论次的局面已被打破,小测验也在进行之中。山外青山楼外楼,经过检验,在这支集体队伍中,他的学习成绩不算优秀。
   他时刻不忘警醒着自己,靠着这种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几个月后,小海子的学习成绩一跃在班级中置居靠前的位置。
   高一下学期,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被安排试着给班级中的另一些同学批改作业和试卷。此时的老师之所以让一个学生帮着批改作业和试卷,倒不是因为他自己懒惰,要让学生分担自己的工作任务,而是他已经发现了小海子的可塑性。他通过批改别人的作业和试卷,一来可以发现别人的错误,从别的解题错误里吸取经验教训,以便自己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二来自己可以锻炼一下实践能力,从中悟出解题的思路和规律,学习别人的长处,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加强判断的能力。
  高一时,小海子所在的班级还没有具体的文理分科,所以文理各科功课都要学习。他的各门功课成绩都比较优秀,不像有些学生出现偏科现象,所以深受老师的器重。
   高河中学高中部是两年制,这意味着学生两年高中毕业就要参加高考。高一学期期末时,学生开始选择自己优势的文科或理科,以便来年参加高考。
   但是在分文理科上,他同父亲发生了很大的分歧。
   世代务农的父亲查振全很早就听人说过学理科上大学,将来可以做工程师。工程师在庄稼人的眼中是个了不起的职业,受人尊敬,而且工资拿得也不低,生活有极大的保障。但小海子的想法颇偏向他的班主任,他的班主任认为小海子记忆能力强,思维敏捷,数学成绩突出,这是文科学生的最大优势。选择文科报考大学的成功机率更大些。
   老师让他选择学文科的另一个原因是班上学文科的人寥寥无几,文科和理科学生在比例上严重失调,学习气氛难以带动起来。他希望小海子选择文科班就读,给文科班的同学带好头,争取在来年的高考中整个班级结出更多的硕果。
   当小海子把选择读文科班的事给父亲说了一通后,父亲当即火冒三丈,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
   “这么大的事也不同我们商量商量,就自作主张,你算什么?”
   “老子白养你这么多年了,选择文科,就是考上大学,将来有啥用?”
   ……
   小海子有生以来第一次看父亲发这么大火,竟吓得直哆嗦,哭了起来。
   母亲又是安慰了他一番,叫他要听父亲的话,为自己的前途着想。
   海子听从了父母的意见,查振全气得通红的脸终于消了下来。
   他一回到学校,就找到了班主任操根甲,操老师看他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知道他肯定遇到什么事了。小海子把刚才在家遭遇的事告诉了班主任,并要求换到理科班。
   老师答应了他的要求。
  海子在理科班学习了两个月,操老师认为他学理科不适合,当时操老师带的那个文科班的
 学生成绩没有特别突出的,为了使自己所带的文科班在来年全县的高考中取得更大的收获,文理两个班的班主任经过商量,决定将有着超好记忆力的查海生调剂到文科班。凭着对教育的一份责任心和对学生前途着想,操根甲找到了14岁的海子语重心长的长谈了一番,在分析了种种利弊之后,毅然决然的带着海子来到他家。
  苦口婆心的劝说之后,查振全夫妇应诺了操老师和儿子的想法。
   海子久悬的心终于落了地。
   全班人都记得1978年3月底那个上午,当身高只有1.5米、瘦小、大脑袋、大眼睛的海子托着一个那个时代流行的绿色帆布书包跟着班主任操根甲来到文科班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到了他的身上。但大家都不免为他担心,文科班已经开学两个月了,高考余下的日子也不多了,他能赶得上进度吗?
  后来的事实做出了最完美的回答!
  
  
  七 家里的一盏煤油灯
   十三四岁的小海子,已经担当了家里“小大人”的角色。在繁忙的学习之余,他要帮着家里挣得更多的工分。
   父母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小海子内心非常清楚父母这样劳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全家人的口粮全靠父母来承担,自己和几个弟弟们的学杂费和生活费也把父母压得够呛!他们希望几个儿子长大后都能出人头地。
   每逢星期六下午,他上完两节课后,就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帮着队里干活。
   遇到农忙,一个下午他要割完一小块水稻田的稻子。星期天也不会有休息的时间,从早上出工下地,割稻、挖地、整地、插秧、施肥,这一整套熟练的劳作过程使他练就了一副庄稼人的好把式。
   星期天下午收工后,妈妈叫他从自家的菜园地里拔上两三棵白菜,洗净后,自己生火起灶,把菜炒熟,放上少许盐花。但是整个一锅菜没有任何油水,事实上,家人常年吃不上油水早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因为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去购买食用油。
   能吃到大白菜,也只有像他这种高中生才能享受到的优遇。家里其他人是很难享用得到的。平时查振全和家里人一道节衣缩食,在小小的菜园地里种上这些季节蔬菜,就是为了能让大儿子吃到这些天然的“绿色补品”,他自己和妻子的饭碗里只有几根盐萝卜条或烂腌菜之类。
   等菜炒熟后,小海子把它装进一个大缸子里,这可是他一个星期难得的美食啊!
   不懂事的弟弟们常常吵着父母也要吃大白菜,查振全夫妇听在耳里,痛在心里,但也只能无奈地对孩子们讲:“等你们长大了,上了高中,也给你们吃大白菜!”
   这句话今天听起来确实可笑,可在当时生活条件下,这句话就是孩子们的奋斗目标和希望。
   于是上小学的弟弟们就急切地想长大,想和哥哥一样也能吃到大白菜,那可是连做梦都要流口水的美食啊!
   真正的美食还不止是大白菜,还有面条,一家人想吃上一顿面条也很难得。
   年终“分红”时,家里可以分到几十斤小麦,父亲查振全用这些小麦到公社换些面条或面粉。在当时,一斤小麦可以换取八两面粉或六两面条。这些兑换的面条大部分留到节日里全家人一起享用,平时可难以享受得到这样的美食!
   天气稍热后,蔬菜不能久置在缸子里,否则就会发馊变质,所以大白菜只能吃上一时段,剩下的日子还要靠吃盐萝卜条来维持。
   这样艰苦的日子陪伴着小海子度过整个中学时光。
   为了让儿子能吃饱,查振全在家里准备了一些大米,小海子每次回家后,便用米袋子装上五六斤米,这便是他一个星期的口粮,他要把这五六斤米交给学校食堂,换些饭票来打饭吃。
   学校的住宿条件更是让人难以想像,几十个人住一间屋,时常受到“陆、海、空”三军的“侵袭”。
   所谓“陆军”,就是硕大的老鼠趁着小海子和他的同学们熟睡后成群结队地偷吃作乱,还时不时地从学生的被子上、脸上跳来窜去,闹得大家担惊受怕,生怕哪天弄个“毁容”什么的。
   “海军”的“侵袭”则是不间接地发生。遇到下雨天,那间破烂的房子就会渗漏,大家都会端着脸盆、饭缸子等器物接漏下的雨水,以免衣服和被子被淋湿。
   最狠毒的数“空军”———蚊子。天热的时候,这种讨厌的东西嗡嗡直叫,到处乱飞,叮人吸血,闹得小海子和他的同学睡觉都不安宁,大家只好把头蒙在被子里,留着两个鼻孔通气。
   恶劣的生活、生存环境,终会使一个勤奋的高考生面临身体上的“塌方”。高考前的几个月,小海子出现了严重的浮肿,这种病症很难被别人看出,但身上的肌肉很松懈,并且时常伴有发烧发热等病理症状的发生。
   小海子一直强忍着,不肯告诉父母。他知道父母用心良苦,他不想让他们担心受怕。
   但这一不正常的现象很快便被敏锐的班主任发现。毕竟,多年的带高考班的经验让他对学生产生的各种细微的变化有更多的了解。
   随后,班主任悄悄走进查振全家,简单说明了一下情况。父母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后,心里十分着急,不知如何应对。
   还是海子的班主任给他们开了一剂良方:海子的生活太苦了,营养跟不上,你们必须给他补充营养,增强身体体能。
   结果是,他们夫妇商议,每个星期给小海子块把钱买些菜票,让他在食堂里吃到一些带有油水的蔬菜。
   查振全想过了,大不了自己每天夜里再把工作时间延长几个小时,为村子里的人多做几件衣服,也要挣上块把钱,让他的小海子吃上点好的。查振全在拼自己的一把老骨头!
   凭着每个星期多给的块把钱,小海子的温饱问题基本上能够得以保证,生活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再也不用饿着肚子上课了。
   班主任操根甲是个十分惜才的老师,他不忍心海子经常把一个星期的生活泡在咸菜罐里。趁着机会把海子叫回自己的家中,炒上一两样带荤的菜肴,让海子好好饱餐一顿。海子暗地里发誓将来一定要报答老师的恩情。
  事实上,海子也是个热心肠的人,虽然自己日子艰苦,但却还周济其他的同学。住在他上铺的琚晨光就是经常享他帮助的同学之一。琚晨光家离学校比海子家远的多,回家的机会不多,带来的米袋子时常出现“亏空”,由于高河中学的饭票是用大米换取的,出现告急的情形也不足为怪。咸菜在罐中贮存久了会变质,海子的咸菜罐也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
  有一天晚自习下课后,大家差不多都已经睡下了,琚晨光饥饿难耐,翻身覆去怎也难以入眠,哀声叹气。
  有心的海子问道:“老琚,你怎么啦?”
  “唉,我这肚子不争气,晚上吃的那些又没了。”琚晨光有气无力回答。
  “我也有点”,海子很是同情。
  “你个头小,饥饿程度不及我,我饭量比你大,消化得比你快呀!”
  “也是,要么……”,海子还没有说完,就从柜子里拿出这个星期刚从家里带来的咸菜,他拧开罐盖,麻利的舀了几勺子放进饭盆里,再兑上半盆子白开水,用勺子搅拌了几下。必恭必敬的递给琚晨光。“老琚,吃下吧,味道不错的。”
  “谢谢海生,你真义气。”
  “谢什么,你不也经常帮助我,吃下就能睡得着了。”
  “恩!”琚晨光满怀感激,他都记不起自己到底得到海子这样助人为乐的次数多少次了。
  “早点睡吧,别影响其他兄弟休息。”海子说完就爬进了被窝。
  海子的数学成绩在文科班是出了名的棒,谁都知道学文科的学生数学好意味着什么。班级中几个数学“跛腿”的同学经常把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甚而有男同学把难题摆进他的蚊帐中。而他每次都很谦虚的为同学讲解,不厌其烦的和同学一起商量解答的方法。
  由于得天独厚的便利优势,琚晨光的数学在海子的帮助下,进步很快。在一次考试得到学校的2元奖励后,琚晨光叫把海子叫到了一边,“海生,中午我请你吃米粉肉。”
  “我还以为什么事呢,这么神秘兮兮的。”海子笑俩笑。
  “算我请客,我的成绩有你的功劳啊。”
  “呵呵,是这样啊,我还纳闷呢。”
  “那我们走吧!”琚晨光挽起海子的胳膊。
  “不,老琚,这顿就免了吧,那是你自己勤奋的结果啊。”海子据理道。
  “不说那么多了,一完米粉肉只有2角钱,你不领我情,下次我也不吃你的东西了。盛情难却,走吧!”
  “那好吧。”海子终于允诺了老琚的一番好意。
  
  隔几天,海子送5张大白纸给琚晨光,“老琚,这白纸是送给你的。”
  “你干什么啊,是回敬吗?”琚晨光有些不惑。
  “我感觉欠你一份人情。”海子一本正经的说到。
  “唉,那这样算来,我该欠你多少啊?!”
  “学习上的帮助是很平常的事,你不必记挂在心。”
  “可那种帮助才是真正的友谊啊,况且你平时在生活上也给了我不少帮助。”
  “那是我该做的事,其实我帮你解题自己也在进步,这没有什么,收下这几张白纸吧。”
  琚晨光只得收下海子的这份深情厚意。
  
  离高考时间只剩下短短两个来月,海子和班里其他同学一样紧张地复习迎考。父母对他的期望值随着高考日子的逼近与日俱增,全家的焦点都聚集到他一个人身上。他必须奋不顾身地跳进书海里。
   海子也在拼自己的嫩骨头!
   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复习后,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五套教材被海子翻烂,边角破碎,上面密密麻麻手写记载的小文字着实让所有的任课老师感动。
   他不放过任何一条数学公式、任何一个课本上的历史事实、任何一条政治术语、任何一个地理名称。为了检阅自己掌握的熟练程度,除了每天都要跳入题海中做大量练习外,他还和班里成绩好的同学互相提问,互相请教,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他不想把遗憾留在高考之后,也不想高考成为他终生的遗憾,更重要的是他不想把遗憾留给养育他的父母亲!
   高考实战模拟开始了,在第一次的考试模拟中,他排的名次一般,并不领先于其他同学。成绩一公布,他就伤心得落泪了。
   他的心如刀割,这样的成绩对他是个不小的打击。
   问题就出在他对课本熟知的程度太深,以至于在回答一些问题时,习惯套用课本上原有的东西,而没有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给他的建议是:课本固然要熟知,但也须注重训练的方法,要多看别人是怎么总结、概括、归纳所要回答的问题的,这样才会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让阅卷老师一看即明白。做不到这一点,很难在高考实战中取得高分。
   海子觉得老师说得很有道理。对照着自己考过的模拟试卷,他发现损失的分值较大的都是后面的问答题、论述题,而前面的选择题、填空题很少失分。
   他找来几套样卷。理解着别人回答问题的思路,再逐一地请教老师。老师们当然非常乐意为这位有很大希望的学生解惑作答。
   过了一段时间,第二次模拟考试开始了,凭着先前吸取的教训和前一阶段积累的经验,他的成绩跃居全班第一,比班级第二名同学成绩总分高出了几十分。
   第三次、第四次……,海子的考试成绩在稳步提高,成直线上升趋势,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对他充满了信心。
   所有的老师都睁大了眼睛。
   高考前的几天,学校按惯例放假,让所有的考生回家多做休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海子回家后没有休息,他在家为高考做最后一次准备,从头到尾把课本浏览一遍。
   此刻,家里父母的心都紧绷在弦上,喜悦、担心、期待在思绪的穿透中衍射前方。
   当海子临考前还一个劲地看书时,父母亲就劝他把书放下来,到池塘边钓鱼去。况且只剩下几天了,再看也没有用。
   海子我行我素,没有采纳父母亲的建议,继续在家看书。从白天到晚上,一点也没有放松自己!
   他相信自己的一套备考方法。在这个时候看书,更容易记住一些被遗忘的知识要点。
   父母亲不想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和他争执,他们想要让儿子保持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情走进考场,不要带有任何精神压力。海子的三个弟弟也被父母置留在外面,他们不想让三个顽皮的孩子分散海子的注意力。
   在高考前一天,查振全没有给儿子做过多的叮嘱。同妻子商议后,他决定不陪同海生一道去考场,让他一个人自由发挥,减少精神顾虑。
   给儿子打理好行装后,查振全淡淡地对儿子说了句:“考试不要太紧张,大不了明年再来一次!”
   “恩,我晓得。”海子点了点头。他明白父亲的意思,实际上,父母亲比他更紧张。临行前,他似乎有什么话想说,却又说不出来。
   “先把会做的题目做出来,余下的后做。”妈妈有补充了一句。
  “我平时就是这样的”,海子轻声道。
  “那我们就放心了,好儿子,爸爸妈妈等你的好消息。”查振全有点激动。
  “我会尽力考个好成绩的。”
   “我相信我的儿子,要是考上北大、复旦的,那还了得!”操采菊神采飞-扬。
  “那一定,我的儿子考不上北大、复旦,这旮旯窝里还有谁能?”查振全又来了一句。
  母亲和海子听爸爸那么一激励,不禁笑了起来。
  父亲送他到村口,目送儿子渐渐远去的背影,久久不想离去。他在心里祝福他的海子。
  
   十年磨一剑,今日把示君。高考对于农民的儿子来说,是雏鹰展翅翱翔蓝天的最佳机遇。很多人都为此下了血本一搏。当地的农村有句土话叫做“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人们寄希望于那些真正有实力的年轻人。
   但海子心里有架算盘,他不会怠慢自己!
   第二天一大早,全班同学被班主任从床上叫了起来,集合起来发准考证。
   海子手持着大红的准考证有些颤抖,内心一时不能平静。他在老师的交待下和其他同学仔细阅读了这张背面简体字中夹杂着繁体字的高考准考证。
   事实上,在未开考前夕,班主任就已经把有关考试事宜说得一清二楚,并且一再重复讲解以至每个人都能将每一条熟记于心。
   老师之所以反复地费尽口舌交待有关事宜,就是为了防止出现什么意外而耽误了孩子的前程。这种事情曾经出现过。
   这一次,海子拿着属于自己的准考证,他逐一地把里面的文字重新“咬”了一遍。
   开考的铃声响了,海子走进了考场。与平时在班上考试的情形不同,这一次周围全是陌生人,大龄考生很多,有的都快接近“叔叔”辈的考生也参与其中。
   整个考场上数海子的年龄最小。他是那么的一丁点儿大,很不起眼地坐在旁边的座位上。
   第一场考的是语文科目,语文是他的强势项目,他可以应答自如,正常情况下,不会有太多难题能难倒他。但卷子一发放到他手中,海子却显得格外紧张,他还在心里提醒着自己“不紧张,不紧张……”,越是这样,越是六神无主。
   毕竟,这是一场人生命运的大较量。与他对擂的还有成千上万个高考学子,大家都曾挥洒汗水,大家都在奋力拼搏。
   他停顿了几分钟,做暂时调整!
   终于心静了下来。
   凭着平时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优美的文笔,他很快完成了最后一大题———作文题,内容是改写“陈伊玲的故事”,题目为“第二次考试”。怀着一种感动的心情,海子流畅地写好了作文。
   细心的他又认真仔细地从头到尾做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直至终止考试的铃声响起。
   交卷!走出教室。他随着人流涌了出来。
   他明白了什么是高考!和平时考试一样,但又不一样!这种滋味没法说得清。
   海子满怀信心地来到了在场外等候他的班主任和同学们中间。
   从海子神采飞扬的眼神中,老师已经估猜他考得不错。他的同学迅速将他围住,与他一起校对答案。海子也是凡人,不可能考试没有错误,尤其是像高考这样的大考。但是同学们相信他答题的准确率很高,所以都宁愿相信他的答案。
   在家的父母早已把心提了起来,悬在半空中。海子的妈妈在儿子考试的同步时间里,在家里双膝跪向太阳的方向,祈求老天爷保佑她的海子顺利、圆满地完成高考。
   她祈求老天爷保佑他的儿子平安!
   父亲查振全想知道儿子在考场上发挥得如何,但是又不想急于知晓最终的结果。万一……
   复杂焦虑的心情使查振全夫妇寝食难安,如坐针毡。他们的心早已和考场内的海子的心连在了一起。
   除了祈祷、下跪、许愿,善良的母亲没有比这更好的表达方式。她相信,她的仁慈和真诚一定能感动老天爷。是的,她坚信这一点。
   老天爷当然会长眼!他的恩情是赐予那些聪慧勤劳的人们。
   旗开得胜的海子在接下来的几场考试中,更是得心应手,勇敢地面对每一道难题,先前的顾虑被他远远地抛到了脑后。
   一切进行得都非常顺利!
   仿佛他已稳操胜券。
   海子心情愉悦地考完了最后一场。收卷后,他对着天空美美地叹了一口气。等他阳光灿烂地迈出考场,他发现人群中多了一张熟悉的面孔———父亲查振全。
   最后一场考试,查振全特地从家里赶到考场,还没有等他开口,他的班主任便向他翘起了大拇指,说他儿子的希望很大。听到班主任的称赞,查振全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半。
   望着憔悴的父亲脸上露出笑意,海子舒坦了一口气。
   “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海子不想把话说得过于绝对,他是个不喜欢吹嘘自己的人。
   父亲帮他收拾好行李,实际上也就是一些破烂被絮、瓷缸子等之类的物品。他替儿子背上较大的一些东西,小东西由海子自己拎着,他们一道步行回家。考场离家有十几里地,这一次,海子和父亲走得很快,而海子的心早已长了翅膀,他恨不得自己飞起来。
   用了几十分钟,海子和父亲就到了村口,乡亲们看他一副快活的样子,猜测这小子考得一定不错。大家却又都要询问海子考得怎么样,海子可不想说大话,只说现在还不知道,过些日子成绩才能出来。
   一旁的父亲则回应询问的乡亲们“不错,还不错”。早已在家等候的妈妈做好了一桌佳肴美味,一见到他们父子俩回来了,就一把拉住儿子的手,把他领到饭桌边,叫儿子尽情享用。
   母亲可从来没有这样客气过,这让海子有点接受不了。恭敬不如从命,海子坐在母亲身边,拿起筷子吃了起来,父亲把耳闻目睹的一切如实地传达给了海子的母亲。
   母亲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舒心的微笑。
   这一顿,海子吃得很饱。
   吃完饭,海子抹抹嘴角,二话没说,径直走向床边,连裤子也没脱直接爬上床去,呼呼大睡了起来。
   海子是个很爱干净的娃儿。父母对他今天的举动没有感到惊奇。
   他太累了!需要足够的时间弥补睡眠上的严重不足!
   尽管天气炎热,他小小的圆脸上有汗珠子不断冒出,但是他睡得很香很甜,一点没有醒的迹象。真是好久没有这样奢侈的生活了。
妈妈心疼地用湿毛巾不断揩去儿子脸上的汗珠,为儿子扇风降暑。
   看着熟睡的儿子,母亲既万分激动又心酸无比。高考的磨练已经使她的海子消瘦了许多,脸上都能看到几根青筋,虽然蜡黄的圆脸上还是透着很多的稚气。
   她小心地亲了亲儿子的脸颊。这又仿佛回到了从前,比这个时候更艰难的一些岁月,她也是这样照料着幼小的海子。那时候他顽皮,有时也不听话,但大多数时候他还是个乖孩子。
   吃饱后,只要拍拍他的小胸脯,就能让他很快进入梦乡。
   那些动人的情节她仍记忆犹新,这也只不过是八九年前发生的一些精彩片段,如今,儿子已经从那么一小把大长成这般模样了。
   就这样,不知疲倦的母亲一边回想着有趣的往事,一边为儿子扇扇子,驱赶苍蝇、蚊虫。
   晚饭时,海子仍然没有睡醒,当查振全准备叫醒他时,旁边的母亲轻轻地做了个手势阻止了查振全的行为。
   母亲想让儿子多睡会儿!
   晚上,全村的灯都熄灭后,只有查振全家的灯还在亮着。全家人都在为海子守候……
  
  八 今夜的月光多美好
   今夜美丽的月光 你看多好!
   照着月光
   饮水和盐的马
   和声音
  
   今夜美丽的月光 你看多美丽
   ……
   引自———《月光》
  
   这一觉海子睡得特别香,他告诉妈妈做了个好梦,这似乎是个好兆头。
   几天后,海子拿到了答案。班里所有的人都对照着答案估分,海子也在这样做。
   在估分的过程中,海子遵循着班主任给的原则,自己掌握“度”。经过小心翼翼地核对、加减,最后得出总分约在三百五十分至三百七十分之间。
   班主任把他叫到一边,两个人重新仔仔细细地又核对了一遍。班主任心里有了个底,他把海子的总分成绩定在高分档。对比前两届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他认为海子被名牌大学录取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接下来便是填报志愿。
   海子的一位在安庆市某中学任教的叔叔得知他的高考成绩估分这么高,认为他报考复旦大学把握较大,而且复旦大学的所在地离家也不十分遥远,上海人的饮食习惯接近安徽人,海生能较快适应那里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复旦大学是中国最有名的大学之一,声誉度很高,能在里面深造,那是他们自己这一辈做梦想都不敢想的事。
   亲戚说的不无道理。他和父母又征求了一下班主任老师的意见。
   他的班主任认为海子估分保守,其实际成绩会高一些。据他分析的结果,海子报考号称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不在话下。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那块负载历史的凝重与现代的喧嚣和时代脉搏跳动前沿的大都市是无数热血青年极其向往的地方。
   北京虽属北方,与家乡相隔千山万水,来回要几经周折,对于一个刚涉世的少年来说,确让人顾虑重重。但北京大学办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大师辈出,是个读书做学问、锻炼自我的好地方。学生毕业后,分配的工作单位都是重要的文职、高校、及政府等部门。
   家里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后决定让海子填报“北京大学”,专业也是庄稼人所敬仰的“法律学”———将来可以从事司法工作。
   海子在忐忑不安中等来了高考成绩通知单。果然不出老师所料,他的总分成绩比本科录取线高出近百分。尤其是数学,满分100分的卷子他竟考了96分!
  他的总成绩名列安徽省前茅,这就意味着他完全可以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
   大家注意到,当班主任把成绩通知单递给海子的时候,双手有些微微颤抖。凭心而论,这是班主任第一次拿到如此高分的高考成绩通知单。他不能不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骄傲。
   海子父母同样在家暗暗窃喜。
  接下来是体检,当时规定高校录取新生的体检标准并不做过高要求,但体重须过40公斤,海子在磅秤前的体重显示是41公斤,只超体检标准1公斤!
   查振全夫妇这回也变得谨慎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还没有正式下发,他们没有及时将这一消息提前公布给乡亲们。
   老师在激动地等待!
   查振全夫妇在万分焦虑地等待!
   海子也在焦急地等待!
   一个多月后,那张大红的,他们已经期待很久的“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通知书终于寄到了学校,这个特大喜讯传遍了高河中学,全校上下为之振奋。
   班主任的脸上也闪耀着灿烂的光彩!
   当海子拿着大红的录取通知书一路欣喜着狂奔回村,直接冲着井边打水的几个弟弟大喊大叫:“我考到了,我考到北京大学了!”
   “这孩子一看就有出息!”路边的人都赞叹起来。
   这则有史以来最大的爆炸性喜讯使整个查湾村沸腾了!人们争相目睹那张喜气的“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通知书”。他们猜想着那座名贵的学府所带给人们的另一番景象。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北京大学的知名度,即使是这些世代务农的人们。一部分在田地里劳作的人听到消息后惊呼:“北大啊!小老子喂,查裁缝家的老大考上北大啦!”大家在惊喜的目光中相互传颂着那不可思议的喜讯。
   这则鼓舞人心的喜讯不日之后又迅速传遍了整个怀宁县、安庆市。人们都知道查湾那个贫瘠的村里出了个北大学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话题总是被人们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喋喋不休地讨论。
   人们在称赞海子的同时,则同时从另一个层面折射出海子的父母亲教子有方。查振全夫妇的喜悦之情更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一生的荣耀、几世的光芒在这一刻尽显出来。
   他们被别人接受,这一次,大家只是带着一份极其谦虚的心向他们一家来讨教的。那些个不眠的夜晚,全家上下喜气洋洋,人们乘凉总是选择在查家门前,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报到注册的日子就要到了。查振全夫妇决定不惜奢侈一回,摆上两桌喜宴,宴请学校的老师们和一些亲朋好友。
   家里的条件不允许他们有剩余的钱去承担宴请费用。所谓宴请费用,只不过他们上街买些肉、鱼、烟、酒等的花费。
   家里确实一贫如洗!查振全夫妇就去穷亲戚家借。亲戚们认为查家出了个名牌大学的学生也是他们族内的骄傲,这一次,无论如何大家也要凑些钱,好好庆贺一下。
   村里最好的红白喜事厨师被请来了。亲戚们分工准备,切菜的切菜,洗碗的洗碗,收拾的收拾,很快就忙碌开了。
   海子想去帮忙,但很快被情绪高涨的亲戚们拦住了。
   “都大学生了,还做这些粗活干啥?”
   这话说得海子很不好意思,脸红了一大片,大伙都笑他像个小姑娘。
   老师们陆续来了。
   天生腼腆的海子不知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激,老师们挨个把他的优点罗列了一大箩筐,都说他有出息,为父母和学校争了脸面,并且送了些学习用品给海子,诸如笔记本、书、笔等。
   开饭的时间到了,菜被一碗一碗地往上端,还是那些亲戚们欢喜逗趣,大家你三言我两语地把酒席气氛调了上来,老师们也乐在其中。
   海子由父亲查振全带着,持着小酒盅一桌一桌地陪敬别人。
   父亲知道自己的儿子不会喝酒,也不打算让他学会喝酒。他平时告诫儿子的一句话是:“喝酒会伤肺!”尽管他自己没事的时候也会喝一盅。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也是查家的大喜日子,父亲交待他就是不会喝酒也要假装会喝,用嘴唇略微沾上一点吞下去。海子听从了父亲的意愿。
   海子是个实在的孩子,刚陪客人喝第一口,就把酒给吞到肚子里去了,差点呛了出来,好歹他是个男子汉,呛出来会被别人笑话,他就强咽了下去。父亲又往他的小酒杯里斟了少许。
   一个接一个客人陪酒,大家说借酒沾海子的光。
   在这样热烈的酒席上,大家什么好听的话都“释放”出来,生怕来不及讲。
  酒不醉人人自醉,几圈之后,海子感觉自己有些晕头转向。
   父亲查振全完全醉了,这么多年来,他第一次这么痛快过,他是为他们家的海子喝醉的。他不能不为他的海子醉。
   人一旦喝醉后,话就显得特别多。尤其是儿子金榜题名时,他要和大家尽情地吹嘘。
   海子被他吹嘘得神乎其神。
   谁也没有打断查振全滔滔不绝的讲话,在大家的眼里,查裁缝是个不爱讲话的人,还从来没有看他这么爽快过。
   查振全确实醉了。
   查湾村也醉了。
  
   隔两天,查湾村在小学操场上放映了场露天电影。这在查湾村是个难得的机会,海子和三个弟弟还没有等太阳落山,就早早地端上了凳子选个好位置坐下。村上其他的孩子也陆续搬个板凳或一块砖头来了,看到查家兄弟端坐在那儿,都围了过去。
   海子这几天心情特别放松。他花了一毛钱买了几根甘蔗。卖甘蔗的人听说过他就是刚刚考上北大的少年大学生,不住地夸奖他有多么优秀。他没有和卖甘蔗的人多说什么,这几天,夸奖他的话听多了,所以心里也没有觉得什么。
   海子把买来的甘蔗掰成几小截,分给三个弟弟和周围邻家的几个孩子吃,自己留了甘蔗上头不太甜的一截。
   夜色渐渐暗了下来,电影队的人驮着大机器开始组装。一会儿,工作人员对着大喇叭喊了两句话:“大家注意啦,现在放电影啦!”
   那天晚上放映的是老片《铁道游击队》,但海子是第一次看这部影片,他以前看过这个故事的连环画,基本情节他记得一清二楚。
   所以当这部电影上映后,故事情节并没有引起他过多的兴趣。
   但是电影中的火车却吸引住了海子,当故事情节中的火车呜呜叫着从铁道上驶过时,他一时竟忘乎所以,激动地对边上的人叫道:“看见了吗?那就是大火车!”
   “我哪天也要坐大火车去北京了,哦,哦……”
   周围的人看他那股傻兴奋劲儿,都笑了起来。
   事实上,这个落后闭塞的村子还真没有几个人看过真火车,别说坐火车了。
  
  终于要离开生他养他15年的查湾村了。
  这是片充满恩情的土地。
   妈妈东借西凑了三十元钱,让儿子带上。出门在外,做什么都要花钱。妈妈对他说,钱不够,来信就再寄过去。
   妈妈说这句话时就落泪了,海子跟着掉眼泪。
   细心的妈妈把钱装进儿子内衣口袋,用线缝住了袋口,她让海子到了北京的住处再拆下来。
   三十元钱,对于海子家,这是个不小的数目。
   这是有生以来头一遭出远门,第一次去安庆,比安庆更大的城市是合肥,在合肥还要换火车去更大的城市———首都北京。
   他生活的环境将发生巨大的转变。这是一个农村娃儿怀着对知识的渴望与人生理想的追求,从落后的刀耕火种的乡土文明跨越现代都市文明,从朴实无华的封闭思想到繁华复杂的圆滑处世,海子能经得起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变吗?
   海子可没有想这么多,十五岁的他还是个小孩子啊!
   当他踏出家门的那一刻,妈妈一个人躲在屋里任凭泪水沾满衣襟,她不能自已。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还这么小,她怎能不担心呢?
   她担心她的儿子一个人怎么生活:衣服脏了,怎么洗;生病了,怎么办;万一被人欺侮了,找谁去?
   母亲想得太多,她想得越多,就越加伤心。
   她实在舍不得她的心肝儿子。
  海子有回到屋里,拉着妈妈的手,久久不愿离去。母子两个人的泪水,模糊了屋外嬉闹的人声鼎沸……
   查家经济上极度拮据,为了少花路费钱,海子的父母亲不能同时送儿子去合肥,最后,只好由查振全独自送儿子到合肥。到达合肥火车站后,海子将一个人乘火车抵达北京。这条路线是老师为他安排的。
  村口,母亲泪流满面。她激动、她骄傲、她幸福无比。
  海子依依不舍地当着众人的面亲吻了她可爱的母亲。那是饱含深情的钻石之爱,她穿透时空成存于天上的彩虹而壮美绚丽!
   走了。十五年的养育情,可爱的查湾村!
   走了。
  走了……
  
   父亲把他送到合肥火车站,买好票。简单嘱咐了几句,等火车开的时候,他仍然站在站台口,一动不动。
   父亲有些老了。但他仍然是海子心目中的一座山,一座伟岸大山。
   父亲的背影终于随着火车的缓缓开动留进了他的记忆深处。这是难忘的一刻。
  海子刹那间体会到了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父亲感人的形象。
  他默默地望着父亲,父亲默默地望着儿子。
  就这样。
  默默地,一动不动。
  直到父亲的影子渐渐消失。
  消失。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s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s提现即时到账SO.CC
东陆风华APP客户端 http://bbs.ynutx.net/appbyme_app-download.html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3-25 19: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淘来淘去 于 2016-5-29 15:38 编辑 <br /><br />对不起,文章太长了。我没看完。但是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自杀?而起好多诗人都选择这种死法。
本鸭不赞同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Ⅷ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Ⅷ提现即时到账SO.CC
东陆风华APP客户端 http://bbs.ynutx.net/appbyme_app-download.html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3-25 19: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淘来淘去 于 2016-5-29 15:38 编辑 <br /><br />   ——给我的瘦哥哥
  
  “一切我所向着的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
  出来的。啊,那不信仰太阳的人是背弃了神的人。”
  
  
  到南方去
  到南方去
  你的血液里没有情人和春天
  没有月亮
  面包甚至都不够
  朋友更少
  只有一群苦痛的孩子,吞噬着一切
  瘦哥哥凡.高,凡.高啊
  从地下强劲喷出的
  火山一样不计后果的
  是丝杉和麦田
  还是你自己
  喷出多余的活命的时间
  其实,你的一只眼睛就可以照亮世界
  但你还要使用第三只眼,阿尔的太阳
  把星空烧成粗糙的河流
  把土地烧得旋转
  举起黄色的痉挛的手,向日葵
  邀请一切火中取栗的人
  不要再画基督的橄榄园
  要画就画橄榄收获
  画强暴的一团火
  代替天上的老爷子
  洗净生命
  红头发的哥哥,喝完苦艾酒
  你就开始点这把火吧
  烧吧
  
  海子 1984-4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提现即时到账SO.CC
东陆风华APP客户端 http://bbs.ynutx.net/appbyme_app-download.html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陆风华,凝聚云大人的力量 ( 滇ICP备07500061号-1 )

GMT+8, 2024-5-2 10:53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