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陆风华BBS

 找回密码
 注册东陆风华通行证
东陆风华论坛18周年庆(2005.3.28-2023.3.28)东陆风华-云南大学各专业历年考研复试信息汇总帖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云南大学历年考研复试信息汇总
东陆风华-云南大学各学院考研QQ群号码
申请东陆风华实名认证免费领取云大考研考博真题如何申请云南大学考研论坛VIP会员?VIP特权?
东陆风华-云南大学各省校友&云南省各地州校友QQ群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图片 &宿舍图片&图片云大 东陆风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云南大学2021年考研复试信息分享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558|回复: 0

[知识共享] 防御机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5-3 15: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陆风华帐号全站通用,包括论坛、商城、网络家园等站点,登陆查看更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东陆风华通行证

x
自我用来对抗它所察觉到的危险,保护自身的心理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这个过程通常是无意识的,并且妥协一般包括对自己隐瞒那些有降低自我尊严或激起焦虑的危险的驱力或情感。防御机制这一概念来自精神分析的假设:人们心中有一种互相对抗和斗争的力量。



防御机制一词最早见于S.弗洛伊德的著作《防御性神经精神病》(1894)。弗洛伊德这样叙述防御性精神病的患者,“当他们的自我面对着一种能唤起如此痛苦情感的体验、思想或感受时,患者决定遗忘这些,于是疾病就发生了。”弗洛伊德在其早期著作中交替使用“防御”和“压抑”这两个术语。1910年,他确认那些阻止无意识材料成为意识的力量为“抵抗”。以后他进一步推断:这些力量从意识中最先压制了“痛苦”的经验;原先的遗忘是防御或压抑,而“痛苦”经验的保持则是抵抗。1915年弗洛伊德在《压抑》一文中写道:“压抑的实质仅仅在于甩开某些事情,并使之与意识保持一定距离”。1936年A.弗洛伊德发表重要著作《自我与防御机制》,书中综合了她父亲的观点,并作出她自己重要的新贡献。她阐述防御是“分析的合理对象,而不仅仅是一种妨碍对本能材料的接近的力量”。



她确定和描述了10种防御机制(她父亲曾经提及,但散见于各篇著述中),包括:



◆隔离,把一个人的思想、记忆从有联系的结合中隐蔽起来,这样,特定心理内容的潜在危险就不被察觉,因而避免了焦虑。



◆内向投射,创造一种心理意象或幻想以作为保护物或防御物。



◆投射,是一种逐出形式,把自己所厌恶的内心活动内容移置到他人身上,这时投射看来似乎是一个来自外部世界的威胁。如一个习惯于考试作弊的学生,可能用声称他的许多同事也作弊来为自己辩护。



◆反应形式,是一种观念,情感或驱力派生物的固结,这与意识中的为个体所恐惧的冲动是相对立的。反应形成是牢牢地受着作为其内容的一个有价值部分的“自我”约束的。例如,养育一个她所不愿要的孩子的母亲,对这种情感感到内疚,其反应可能会变得对孩子关怀备至和过分爱护,以使孩子和她自己确信她是个好母亲。



◆退化,是退回到发育的早期阶段,并放弃属于他们的能满足欲望的形式,这种变化由出现一个人的较晚发育阶段的危险和冲突所促成的。例如一个年轻妻子在第一次和丈夫争吵后,会返回到她双亲家中去以寻求保护。再如面临困难时,人们可能求助于频繁的瞌睡或作自日梦。退化影响心理发展,并且通常是神经症症状的前导。



◆压抑,是通过从有意识的自我中抑制或排除受压抑的事物,以便自有害的观念、情感或驱力派生物中退缩。如遗忘症患者做过或目击了某件可耻的事情,随后完全忘却掉事件本身和围绕这一事件的环境。



◆分裂,从消极的意象中分离出好的和积极的自我意象。通过将消极的自我意象从积极的自我意象中排除,个体可从后者获取满足的可能性,而容许前者受到侵犯。



◆升华,是遵照社会价值,为一个非本能的满足去放弃纯粹的本能满足。如用成为职业拳击家、足球运动员,甚至外科医生,来为他的攻击性冲动寻找出路。



◆转向反对自己,将指向他人的冲动转变为指向自己的冲动,例如怒不可遏的人可能击碎玻璃窗而弄伤自己的手,或者故意割伤或烧灼自己。



◆逆转,将积极主动的本能变化为消极被动的本能,或者相反。如一种破坏本能可能被向外引导,成施虐淫;亦可作用于个人自身,成受虐淫。又如,爱转变为恨。



A.弗洛伊德还介绍了以攻击者自居,自我约束、幻想的理智化和否认等概念。其后,英国著名精神病学家E.琼斯介绍了合理化的防御机制:给一个行动以一种合情合理的解释,便掩盖了真正的理由。从1939年起至70年代,心理学家们研究了自我与它的许多防御机制之间的详细关系。例如1954年W.霍弗提出一种防御性机构,其功能为调整而不是完全避免焦虑。



1960年,包括美国赖利W.加德纳在内的若干心理学家证明有一些认知控制,可调节注意和记忆,调节方式略如隔离和压抑防御机制。精神分析假定,心理结构可想像为由3种力量组成。最先发育形成的是伊德,包含遗传的驱力和冲动。其唯一目的为满足机体的固有需要,它对于这种目的的追求是盲目的。其次发育形成的力量是自我,自我受外部世界的影响,并应付来自机体外部和内部的刺激。第三种力量是超我,在自我内部逐渐形成,其表现有如道德仲裁人。在正常人,行动(和所有运动活动)应受有知觉的、理智的自我的控制。理想的自我的行动应能同时满足伊德、超我以及现实的要求。自我同等地受到两重威胁:可能消灭整个机体的外界现实的危险和来自内部的过度驱力活动的危险。为了避开后一种危险,自我可能发展起防御机制。



虽然防御机制是每种神经症结构的一部分,但防御活动的本身并非病理征象。只要防御能成功地控制紧张情绪,就不会形成症状,但其结果也可能使自我丧失活动能力,使本能的生活枯竭。如果防御机制不能防止焦虑和“不愉快”,如果受压抑的事物又回到意识中来,自我就被迫增多和极度增强其防御努力,并过分着重各种机制的使用。在这类情况下,便形成神经症症状。精神病意味着防御机制出现严重故障,并以原始机制的优势为其特征。
东陆风华APP客户端 http://bbs.ynutx.net/appbyme_app-download.html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陆风华,凝聚云大人的力量 ( 滇ICP备07500061号-1 )

GMT+8, 2024-6-25 14:26 , Processed in 1.171875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